第四卷 名動京華 第三百七十章 問計於楊傑

「根據研究分析,一旦南洋金融危機爆發的話,將會對國內出口造成極大的影響,而前些年國內大力投資造成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如果不尋找一個新興區域進行消化,擴大內需,那麼將會給國內經濟帶來一連串的影響。

國內目前有效需求不足,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在這種情況下,國內有相當一部分資金、技術和勞動力需要尋求新的生產領域、新的市場、新的發展空間。

而我國西部地區幅員遼闊,自然資源豐富,但發展水平較低,還蘊藏著巨大的投資機會、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潛力。

因此只要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通過發展特色經濟,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並有效地擴大國內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

現在國內宏觀經濟調控以及產業結構調整,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充分發揮這些地區市場潛力大、自然資源豐富和勞動力成本低的比較優勢,為加快全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提供廣闊的空間,為東部地區發展提供市場和能源、原材料支持,為東部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創造了有利條件……」

楊傑說話間帶有指點江山的從容,身上散發出來的自信,甚至感染到了在一旁認真聽楊傑講解的李昌國和李昌興兩兄弟。

此刻的楊傑就像是一位睿智的領袖,大手揮舞之間,全國就像一盤棋一樣,在他巧奪天工運籌帷幄的計畫中靈活運轉,只是一個西部大開發設想,就讓李輝和李峰大感眼前一亮,腦中對於促進國內內需的設想。有了更多的想法。

敢想會想能想,這是楊傑的優點,也是鄧老等老同志們喜歡看楊傑報告的原因。

國家改革開放近二十年來。一路都可謂摸著石頭過河,完全沒有借鑒可循。但是摸摸撞撞到今天,國家經濟建設大有起色,國家綜合實力不斷增強,這就離不開各種打破常規舊例的改革創新措施的支持。

李家是堅定的改革派,李輝和李峰政治智慧非李昌國和李昌興可比,僅從楊傑這段話,就能想到在那波瀾壯闊的西部。一座座老舊的城市化為歷史,一座座嶄新的現代化城市拔地而起,數以億計的老百姓臉上綻放出幸福的笑容。

只是這麼一個計畫拋出,等於就是給國內開闢出了一個巨大的市場。擴大內需的各項計畫逐一實施,在南洋金融危機爆發影響到國內出口貿易,影響到國內經濟增速之前,就可以完美順利的通過刺激內需,而進行有效的抵禦金融危機對國內經濟發展的影響。

「好一個西部大開發!好一個新興市場。好一個產業結構調整,只是這麼一個計畫,等於就是給華夏新增添了一台大功率的經濟發動機,南洋金融危機應對處理辦公室的成立,果然不負眾望。」李輝高興的一拍沙發的扶手。欣慰的點頭笑著嘉許道。

辦公室由計委牽頭,作出了成績,自然離不開計委的一份功勞,正因為如此,李輝才會如此高興,才會如此欣慰。

李峰聽完楊傑的話後,也是滿意的額首而笑,目光中充滿了對楊傑的欣賞。

對於那個打小就跟他關係疏遠的女兒,能幫他找到這麼一個優秀的讓人感到驚艷的女婿,真是讓他感到萬分的意外和滿意。

楊傑表現的越優秀,也就意味著未來在仕途的發展越長遠,特別是這次借調到辦公室來,通過在辦公室的一翻表現,楊傑無疑會直接進入首長們關注的視野,這對他未來的發展,有著無可估量的益處。

「因此昌國大哥調到西部去任職,對他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機遇,上有國家政策方針的大力扶持,中有渴望致富奔小康的本地群眾支持,下有沐雪和葉洋這些企業家幫助,一定能在遼闊的西部,創造出新的發展奇蹟。

產業結構調整之下,沿海地區的部分產業要進行轉移,而西部地區則是首當其衝的產業承接地,如果昌國大哥能先選好一地任職,那麼計委在敲定產業轉移承接地的時候,可以優先考慮一下,這樣對昌國大哥執政的政績有著極大的推進作用。」楊傑先是把西部大開發提出來,告訴李家人西部對比東部更能出成績後,又扔出了產業結構調整下的產業轉移。

產業結構調整是國家宏觀經濟調控下進行的一項利國利民的措施,把東部沿海地區的人力密集低技術型產業,轉移到西部地區去,既能帶動西部的經濟發展,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拓展西部市場,促進西部產業規模化發展。

也能為東部沿海地區,過渡到高新技術產業中心奠定一個基礎,未來華夏產業結構調整完畢之後,東部沿海地區將會形成高新技術產業帶,中西部內陸地區將會承接現在沿海地區的部分產業,形成勞動密集型製造產業帶。

楊傑還沒把東北振興計畫拋出來,不是他不想說,而是目前全國一盤棋,一個時間段太多的大項目推出,對國家來說不是福氣,而是一種負擔。

循序漸進的把西部地區開發完成後,再適宜的推出東北振興計畫,完善老工業區的革新,促進東北經濟發展,使得這個歷史悠久的東北重工業區,再次煥發出新春,也為國內下一階段的經濟發展,埋下一個伏筆。

李輝和李峰聽了楊傑的想法後,齊齊點頭看向李昌國,李昌國有楊傑出謀劃策,今後在西部執政,一定能出類拔萃,政績斐然。

其實這也是政治豪門的優勢,國家政策方針和發展計畫,這些政治豪門早就提前知道了,因此可以從容布局,把自己人提前進行安插,然後坐享豐厚的政治回報。

「看來是要好好考慮一下。昌國去向的問題了,這個問題老二你也出出主意,我們綜合交流一下。最後再定。」李輝手放在沙發的扶手上,手指不斷敲動。看著身邊的李峰說道。

「這事情還得大哥你做決定,就像小傑說的,產業轉移的承接地,這個要計委來定,只要你那邊把地方選好,我這邊再運作調動的事情,這樣就方便多了。」李峰在基層多年。有著豐富的地方工作經驗,可對挑選產業承接地,卻沒什麼經驗,這個事情還得計委牽頭。正是因為如此,才這麼說。

李輝聞言點點頭,這個事情確實得由計委來牽頭。

當然,提案肯定要由南洋金融危機應對處理辦公室提交上去,只有這樣李輝才好安排李昌國的事情。

畢竟明眼人都知道李昌國是李輝的長子。在安排兒子去向的問題上,必須要避嫌。

哪怕最後別人明白過來是怎麼回事,也不能留下直接明顯的證據,通過辦公室把西部大開發的提案提交到領導工作小組去之前,李輝和李峰可以先定下李昌國的去處。先一步辦理好調職手續。

然後產業轉移承接地名單公布,到那個時候,產業承接地無疑會成為各派勢力爭相安插人手的地方,畢竟窮苦地方容易出政績,更別說還有國家大政方針的支持。

與其到那個時候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還不如現在把李昌國放到基層去,等塵埃落地之後,到時候就算有人想跟李昌國搶,也沒這個條件了,畢竟得講究一個先來後到,再怎麼說李家也不是軟柿子。

「這麼說我要提前下基層了?」

李昌國也不傻,在中辦多年,耳濡目染之下,就算他再單純,也早就鍛鍊出來了。更何況李昌國出身李家這樣的政治豪門,從小接觸到的東西就跟普通孩子不同,在政治上更為早熟的他,一旦有人點撥一下,很快就能想明白其中的道道。

「不出意外的話,你快要下基層了!」楊傑面含笑意,看著李昌國說道。

「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之前還想著要明年才下基層,沒想到這麼快。」李昌國苦笑一聲,這還真是打亂了他的計畫,一下子提前近一年,確實讓他有一種措不及防的感覺。

「下基層是遲早的事情,你沒有地方全局領導工作經驗,在仕途上的成長空間就有限了,到基層去工作十年二十年,回到京城的時候,起碼都能上部級,未來李家要保住現在的政治地位,就必須要有更多的子弟走出去,成長起來。」李輝對李昌國可不會像對楊傑那樣和顏悅色,厲聲呵斥了一句後,擲地有聲的說道。

「小傑,昌國有了去處,你二哥昌興,你有什麼意見?」李輝呵斥完李昌國後,臉上又恢複了笑容,轉頭看向楊傑,希望楊傑能再次給他一個驚喜。

楊傑聞言看向李昌興,沉吟片刻,這才說道:「金融危機爆發後,無論是房產改革促進內需,又或者是國內大力投資基建,都跟建委離不開關係,二哥留在建委,發展潛力不會比其他部門小,但是想短期內出成績,也很困難。」

楊傑說的話,李峰和李輝都很認同,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才想考慮一下李昌興的去留,到底是留在建委發展,還是到其他部門去發展。

李家第二代除開李輝一直留在京城,李建波在部隊外,李峰和李小波都有著多年的地方工作經驗。現在第三代子弟,李昌國即將外放地方,李昌盛在軍中服役,李昌旺也在地方海關任職,李昌興到底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