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名動京華 第三百六十七章 提出改進意見

楊傑聞言臉上頓時一窘,站起身來說道:「唐主任,機載火控系統是飛機上用於控制航空武器彈藥的投射方向、時機和密度,使其命中目標的成套設備的總稱。其性能的優劣,是飛機作戰能力的重要標誌之一。」

唐小軍聞言笑著點頭說道:「不錯!這些在座的人都知道。」

楊傑聽唐小軍這麼說,鬱悶的說道:「第三代全數字化綜合火控系統,由火控雷達FCR、火控計算機FU、導航面板FP、平顯HUD、外掛管理SMS、大氣機CADC、雷達光電顯示REQMFD、目標感測器識別TISL、任務計算機等組成,通過B匯流排聯結。

我是軟體開發人員,讓我根據硬體性能,進行軟體開發使其達到最優搭配效果,這個我能做到,可是讓我主持第三代戰機航電火控系統的研發工作,這個您太抬舉我了,我對硬體研究工作一竅不通啊!」

唐小軍等楊傑說完後,頓時忍不住笑了。

楊傑還真是太年輕了,在座的都是飛機設計行業里的專家,就算是他這個總設計師,也不可能負責每一項研究工作。各項研究工作甚至都不是一個研究所能單獨完成的,需要材料、武器、航電、軟體等等多個不同專業的研究所,共同為某一型號的飛機進行聯合開發。

第三代火控系統的重要性對戰鬥機來說毋庸置疑,特別是自行研製的首個具有國際第三代戰鬥機水平的火控系統,更是代表華夏擁有開發第三代戰機的標誌。

華夏軍工在八十年代雖然因為各種原因發展滯後了許多,但是第三代戰鬥機火控系統,仍舊沒有停止過研究。甚至在903所。關於第三代戰鬥機火控系統的開發工作,已經取得了不少的進展。

「我明白你的顧慮,你放心,雖然國內戰機的各項研究工作要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但是幾十年下來。技術積累已經讓我們擁有了較高的研發實力。

目前J8-2的火控系統,就是903所負責改進研發的,在柴所長的領導下,與火控雷達研究所等相關研究所通力合作下,已經掌握了不少第三代戰鬥機火控系統的關鍵技術。

因此你不用擔心,你只需要提供總體設計思路和系統開發工作。其他各項工作有專業研發人員負責,他們會儘力達到甚至超過你設計的系統的設備要求。」唐小軍笑著解釋了一句後,楊傑這才訕訕的一笑,放下心來。

柴一鳴聽唐小軍說起903所,臉上露出一絲榮光,對楊傑介紹道:「我們所研發的火控系統與老型號所採用的第二代Hudwacs相比,新火控的作戰武器種類、武器投射方式、武器投放精度、機載感測器兼容性、可靠性和可維護性上都有飛躍性的發展。

飛行員可使用類似F-15、F-16等的操縱桿加油門桿操縱布局,加上頭盔顯示器,操縱性大有改善。

以前J8-2也就只能用近距導彈、炸彈加火箭彈,沒有任何靈巧武器,可以邊機動邊攻擊,攻擊自動化加強,減輕了飛行員的工作量。並完成了80年代末提出的攔射火控、離軸發射和自動機動攻擊技術等火控原理的實用化。

而我們所新的火控系統,使用國內研製的多種先進感測器吊艙,因此該火控具備綜合火力飛行控制系統IFFCS的某些功能和自動機動攻擊系統AMAA的功能。

改進之後的J8-2戰鬥機,攻擊佔位時間縮短,反應時間縮短,精度提高,武器種類更加豐富,可以攜帶中距導彈、對地制導武器、反艦導彈等精確的發起攻擊。」

楊傑聽著柴一鳴的解說,心中對華夏軍工的整體實力,算是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之前薛萬鈞詳細闡述了梟龍戰鬥機的設計方案。包括氣動布局、發動機系統、彈射救生系統和座艙,以及強大的武器配置和全天候超視距作戰能力。

但是這些西方發達國家的戰鬥機,早在多年前就已經達到了,從整體來看,華夏空軍使用的戰機。比西方發達國家起碼落後二十年以上。而且關鍵的飛機心臟——發動機系統,也是華夏空軍發展的一個短板,這個問題不解決,即使航電武器發展的再好,仍舊將會受制於人。

「下面由我來向大家介紹一下,猛龍項目的相關設計。」

唐小軍是猛龍項目的總設計師,而這款戰鬥機,也是華夏真正的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戰鬥機。跟之前梟龍戰鬥機立足於中低端市場不同,猛龍戰鬥機是未來華夏空軍衛國利器,直接要與西方發達國家第三代戰機同場競技的先進戰機,其意義非梟龍戰機可比。

唐小軍站在台上,目光凝重,表情嚴肅,環視會議室一圈後,目光落在一款飛機模型上,上前幾步來到模型前,小心翼翼的揭開玻璃門,然後把模型搬出來,放在會議室前方的演講台上。

「這就是我們猛龍項目研究設計的我國第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戰鬥機,這是全尺寸模型,原型機與兩年多前已經在開始建造,計畫明年開始首飛。

猛龍戰鬥機是我國自主研製的單發動機、輕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採用鴨式布局的第三代戰鬥機。當然如果按照蘇國的戰鬥機劃分標準,也可以稱之為第四代戰鬥機。」唐小軍臉上露出視若珍寶的表情,目光凝視著演講台上的那架飛機模型,就像是看著自己的孩子一般,眼中充滿了愛意。

「在這款戰鬥機的研發上,我們推行了符合世界潮流的設計思想和和技術管理方法,制定了全機各系統自上而下進行綜合設計,自下而上進行綜合驗證和試驗。各大系統都必須由總體設計單位綜合的研製總思路。」唐小軍這句話顯然是對楊傑說的,他說這句話的時候,目光和藹的看向楊傑,並沖楊傑點了點頭,算是明確的告訴楊傑。在關於開發火控系統的問題上,不用太過擔心,猛龍戰機的研發,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

「猛龍戰鬥機採用鴨式布局,翼身融合,主翼後部機身兩側沒有安排其他結構。這體現了翼身融合的設計理念,只是在尾噴管前端機腹下加裝了兩片外斜腹鰭。

進氣道位於機腹下,由在邊界層分離板後方的調節板構成進氣道的前部,這為發動機提供了不同飛行狀態所需的氣流,更加適合高性能空空作戰。

猛龍戰鬥機採用三具彩色下顯,加一具平視顯示器的座艙布局。雖然跟梟龍戰機的座艙布局相比,略顯老氣,而且還保留了大量的機電式儀錶,但這是90年代初定下的布局設計方案,不影響戰機的作戰整體水平,加上國外平顯軟體價格太高,因此研發初期就按照原設計進行了。

彈射救生採用了傳蓋式火箭彈射座椅。雷達採用國產脈衝多普勒雷達,搜索距離100千米至130千米,攻擊距離80千米至90千米,可同時跟蹤6個目標,並選定4個加以鎖定摧毀。

飛行控制軟體使用數字式四餘度線傳飛行控制系統,這套系統經過相關單位研究摸索,通過以國幼獅飛行控制軟體改良而成……」唐小軍站在台上,聲情並茂的介紹著猛龍戰鬥機的相關情況,聽著唐小軍的講解,楊傑看著台上的模型。對這款戰機有了一個詳細的了解。

不出意外,這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戰鬥機,發動機仍然是短板,需要從蘇國進口,而且雷達也相對處於弱勢。遠期必須採用相控陣雷達進行升級,不然無法跟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戰機抗衡。

而且機身設計也有問題,特別是氣動布局的進氣道設計,從模型上不難看出,這種進氣道會使隱身效果降低,重量偏大而且結構複雜,會加大生產費用,增加維護成本。

關於航電火控系統,這些都算是猛龍戰機的短板,就算唐小軍不說,楊傑也清楚。

等到唐小軍把猛龍戰機的相關情況介紹完,會議室中頓時響起陣陣掌聲。

猛龍戰機跟梟龍戰機不同,猛龍戰機已經開始製造,並即將迎來首飛,正因為如此,唐小軍才格外的激動。

楊傑的火控系統設計方案他仔細看過,對這個軟體開發方面的天才,唐小軍是十分佩服的,也正是因為楊傑是軟體開發天才,所以這些七老八十的老專家們才沒有絲毫看不起年輕的楊傑,畢竟軟體開發是年輕人的樂土。

「神鷹,猛龍戰鬥機的基本情況就是這些,請你上台來,根據猛龍戰機的設計情況,暢談一下你對這款飛機的看法,以及航電火控系統的設想。」唐小軍作出一個請的手勢,臉上露出笑容,靜待楊傑上台。

楊傑聞言大方的起身,大步走上台,跟唐小軍點了點頭後,這才轉身面向台下的專家們,看著眼前精緻的全尺寸戰機模型,楊傑仔細看著戰機的氣動布局和整體設計,眉頭不由微微蹙起。

「雖然我不是飛機設計師,但是我也學過機械設計,對這款第三代戰鬥機,我覺得有些設計不太理想。唐總師和各位專家請稍安勿躁,聽我這個外行人,簡單的說一下我對這款飛機的感官和改進的想法,如果有貽笑大方的地方,請諸位見諒。」楊傑說著一手拿起講台上的飛機模型,舉高來讓台下的人看的更仔細一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