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一品王妃 第55章 打絡子賺銀錢 十二孫定親事

「歡兒過來端面!」廚房傳來老婆子帶著高興的叫嚷聲。

歡兒邁著細蘿蔔似的腿跑出大廳,喜兒要跟著去幫忙,里正疼愛的道:「你今個是小壽星,莫做活了,讓你姐姐來。」

喜兒乖巧的低下頭不吭聲。三個小童很有眼色的要去廚房,也被裡正攔著了,道:「你們是客人,年齡又小,更不能做活了。對了,你們可得叫我孫女做姐姐,她們比你們大著三歲。」

三個小童笑眯眯的叫著喜兒「姐姐壽誕愉快,吉祥如意。」

喜兒抬頭歡喜純真的笑了,顯露出掉了四顆門牙。最小的小童將兩個荷包都塞在了她手裡,道:「要收下哦,留個念想。」

里正見喜兒盯著荷包滿眼的喜歡,不忍讓她失望,這就點頭讓她收下了。

歡兒端著一個巨大的木盆湯麵,上面浮著六個苞包蛋,星點的豬油,看上去很香。歡兒是常幹活的,端著這麼大的盆,走路很穩,根本不用人幫忙就踮起腳放在了飯桌上。

老婆子看著很胖,手腳利落的很,這麼塊就擀了兩斤的麵條,還大方的拿出家裡最後的六個雞蛋煮了湯。

里正看到了面上浮著的雞蛋,暗贊老婆子會做事,感覺倍有面子,說話聲也大了,招呼著李泉一家人上桌用飯。

老婆子進了大廳,喜兒立刻連獻寶帶彙報給她瞧了荷包。

老婆子眼睛一亮,竟沒想到李泉一家人如此大方,笑容更勝,也不貪圖孫女的東西,當場就分給她們一人一個,道:「這隻苞包比燕州店鋪的里售賣的都要精貴,你們趕緊收好,別給村裡人瞧了過手弄髒了,這可以當你們的嫁妝。」

喜兒、歡兒聽話的回屋存放荷包。

剛才里正一家的飯只吃了一半,老兩口接著上桌跟李泉一家人一起吃,兩個小孫女回來了就抱著碗到一旁站著吃了。

三個小童還是頭回以普通百姓的身份吃農家的湯麵,用的粗瓷碗都是有豁口,湯麵里有味淡淡鐵鏽的腥味,天氣炎熱,熱呼呼的湯麵還不如涼麵,可是已經吃了幾口,斷不能倒掉浪費了,只有低著小腦袋吃。

知子莫若父,李泉心疼孩子,就把他們碗里的面都要過來吃了,又給他們盛了點涼麵,問老婆子要了些醋滴在涼麵里,瞧著他們吃著比剛才香,這才露出微笑。

老兩口趁著吃飯的功夫,問清李泉一家人的情況。李泉是個大夫,在離長安不遠的醴泉縣藥鋪做堂。李泉的妻子謝氏是秀才的女兒,除去管理家務,竟還做著小生意,在縣裡開了一家小雜貨,中年婦人米氏是她遠方的表姐,自幼是孤兒,一直跟著她,是個半仆的身份。三個小童分別叫李捷、李勝、李英。

李泉吃過飯,主動提出給喜兒瞧額頭上的包,從木箱里取出藥膏給她敷上,又給她把脈,詳問了些話,得知她跟村裡的孩子一樣天稍微黑了就看不見經常摔跤,跟謝氏短嘆一聲道:「瓏瓏,陝西道村裡的孩子也有夜盲症,這是吃得不好所致。」

老婆子問喜兒道:「傷口還疼不?」

喜兒搖搖頭,指著塗著白色藥膏的包,道:「奶奶,我不疼呢,覺得清涼很舒適。」

里正道:「這是好藥膏。」

李泉謙虛的道:「這是家傳的,有些效果,不會留疤。」

歡兒懂事的給每人端了一杯涼白開水,這才去灶台洗碗涮鍋。

老婆子留在大廳里休息,聽著李泉的話,不禁感慨的道:「不瞞你說,我家原來要富裕些,就是我跟老頭子上年歲了,輪流著生病,兩個兒媳做完家務、做地,還能侍候我們,懷歡兒、喜兒時累得早產,歡兒、喜兒生下來後體弱也老生病,家裡四個病人,銀錢流水似的花,你們瞧我家這房,一半磚、一半茅草,就是把蓋磚房的銀錢都用了一半買葯,可這樣病還是不好。」

李捷小聲道:「怎麼沒有聞到湯藥味道呢?」

里正混濁的眼睛望著院子的生機勃勃的菜地,淡淡道:「我想過了,孫子要娶媳婦要禮錢、孫女也快大了出嫁要嫁妝,不能再拿兒子、兒媳掙的銀錢買葯了。我今年都五十三歲了,在村裡已是長壽的,就這麼耗著吧。」

謝氏問道:「老伯,這村子裡頭你是年歲最長的?」

里正像是有些自豪,點點頭道:「是。我有六哥哥、三個姐姐,夭折了四個,活了五個,加上我是六個,我是家裡最小的,從小吃食比哥哥姐姐都要好些,打的底子好。我的兩個姐姐,一個十三歲成親,十四歲時難產逝世了,一個三十歲病逝了。三個哥哥,大哥二十七歲那年采草藥從山上摔下來,身子癱了,兩年後就逝世了,二哥活到了三十四歲,三哥剛過了四十歲壽誕逝世了。只有我活過了五十知天命。」

老婆子笑道:「我家老頭子是個有福的,我跟著沾光,今年我五十一歲,瞧瞧我手腳麻利的什麼都能幹。」

三個小童是想著曾外公今年都七十四歲了,瞧著比五十三歲的里正還年青。

謝氏與和泉暗道:農村貧苦,人的壽命短、人口少。家家需要下地幹活的勞動力,就讓女子早成親生產,難產死亡率高。想要農村人口多起來,不但要想辦法讓村民富裕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壽命,還要轉變早育的傳統觀念。

老兩口平時不願意跟村裡人拉家常,怕生事非,李泉一家人是暫住的客人,跟他們多說了也沒事,這就打開了話匣子。

慶兒洗了碗搬了兩隻小板凳擺到廳外陽光照不到的屋檐下,喜兒從屋裡拿來針錢和一大簸箕五顏六色的碎布。堂姐妹倆坐著小板凳做起了針線活。

三個小童好奇的走過去瞧看。

慶兒小聲的解釋道:「我爹上次從燕州回來,說鞋底、絡子能賣銀錢,爺爺去鎮里成衣店鋪收了些碎布邊腳、買了些線,讓我們做鞋底、打絡子,絡子已經打了三百個,鞋底納了五十雙。」

喜兒嘟著嘴道:「我和姐姐的針線活不強,以前做的鞋底、打的絡子,成衣店鋪都不收,只能在集里賣出去。」

李英瞧著喜兒粗糙的小手做了一半的大鞋墊,那上面的針腳不太均勻,問道:「喜兒姐姐,這個鞋墊能賣多少銀錢啊?」

喜兒眼睛微亮,道:「一雙鞋底賣三個銅板,一個絡子兩個銅板。我跟姐姐三歲開始打絡子,去年賺的最多,有八百多個銅板呢。」

慶兒瞧著三個小童沒有表情,自卑的低下頭,道:「喜兒,咱們賺的不算銀錢,太少了。」

李捷立刻道:「兩個姐姐,你們比我們強太多了,我們從未給家裡賺過銀錢,都是靠爹娘養著。」

李勝誇讚道:「八百個銅板能買幾百斤面了。你們都能養活自個了。」

李英讓喜兒拿出打好的六款絡子來瞧,眼珠一轉,道:「陝西道的絡子跟你們河北道的不一樣呢,我跟鄰居姐姐學過,我打給你們看吧?」

慶兒一時激動,聲音不由得高了,道:「呀,那麼太好了,新款絡子比舊款絡子每個能多賣兩個銅板呢。」

喜兒猶豫不決道:「英弟弟,這個不太好吧,我們跟你學會了,日後你要是想靠新款絡子賺銀錢,就賣不了好價錢了。」

李英挺起小胸膛,道:「我一個小小郎打絡子去賣,傳出去會讓人笑的。」

慶兒、喜兒互相對望,到底是出身里正家,起身向李英鞠躬到底,道:「多謝英弟弟。」

李英笑道:「先別謝我啊,我還沒打出來呢,萬一也是河北道的舊款呢?」

喜兒跑去拿來彩團,紅色的綵線在李英十指里翻飛,很快就打成四個款式新穎漂亮的紅色絡子。

慶兒、喜兒拿著新款絡子愛不釋手,不停的讚歎道:「英弟弟手好巧啊。」

里正跟老婆子瞧著孫女竟學到了新款絡子,短期內又是一筆收入,忙向和泉、謝氏道謝。

眾人坐著說了些話。李泉提出給里正針灸治患風濕痛的腿和腰,兩男到旁邊的卧室去了。

老婆子跟著去瞧,里正穿著小衣袒胸露背坐著舒服的吟出聲來,李泉俯身手持銀針,下針飛快,手法比鎮里的大夫、燕州寺院的醫武僧都要熟練。她心裡震驚的同時充滿感激。

老婆子心裡下了很大的決心,叫兩個小孫女陪著謝氏、米氏、三個小童,她去廚房挎了一隻籃子出了門。

半個時辰後,老婆子滿頭大汗回來了,籃子是空的,右手卻是提著一隻生著彩色羽毛的大公雞,笑眯眯道:「我去隔壁村買肥肉,那肉不新鮮都有臭味,引得幾十頭蠅子叮,我一看就不買了,從村頭劉寡婦家買了一隻活公雞,今晚宰雞吃。」

喜兒、慶兒不約而同的高興叫道:「哦,有雞肉吃了!」

李捷問道:「兩位姐姐,你們有多久未吃過肉了?」

喜兒興奮的道:「正月吃過雞肉,一直到半月前,我爹從燕州回來,買了一斤豬肉。」

慶兒眼睛亮晶晶,小聲道:「家裡原來養著雞,前幾天為了買打絡子的線,把雞都賣了,只留了九個雞蛋。今個中午你們吃的雞蛋就是我家母雞下的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