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巨星時代 第2113章 超強陣容

雨果是一名演員,然後才是一名編劇。這一點在「日出之前」、「盡善盡美」兩個劇本里都可以感受得出來,他對角色地描繪和雕刻確實令人稱道。「日出之前」為查理茲贏得了首次奧斯卡提名,而「盡善盡美」更進一步,讓傑克-尼科爾森和海倫-亨特雙雙問鼎奧斯卡小金人。

這一次的「美麗心靈」也不例外。

身為主角的約翰-納什,雨果幾乎傾注了所有心血,不僅僅是約翰的生平,同時雨果還查閱了大量心理學資料,並且同幾位不同心理醫生都交談過,力圖將約翰的形象完全立體地塑造起來。整個劇本最核心的內容就是約翰的精神分裂症,這對於表演過程來說難度之大著實難以想像。

在創作劇本的過程中,其實雨果就一步步地進入了約翰的精神世界,這也是劇本創作始終無法加速起來的原因,雨果先後花費了超過六十天的時間才完成了劇本的撰寫。其實現在雖然還沒有正式投入拍攝,但雨果已經開始緩慢地尋找表演節奏了。只是現在雨果對演技的控制力十分出色,所以這才沒有徹底失控。

除了約翰之外,雨果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在一種配角的研究之上,並且用了大量筆墨在配角的描寫之上。由於內容實在太多,後來雨果不得不用了十幾天的時間來刪減內容,並且對劇本內容進行微調。

艾麗西亞-納什這個角色,其實雨果進行了再創作——更為準確一點說,雨果對於整個故事都進行了再創作。因為真實呈現約翰-納什的人生,著實太過困難,而且時代背景太過宏大,所以,雨果根據自己設定的主體,採用了約翰的人生結構——從天才到精神分裂再到諾貝爾獎——以此構建出一個半虛構的故事。所以,雨果對艾麗西亞進行了重新撰寫。

「美麗心靈」里的艾麗西亞其實是比較複雜,卻也比較真實的。她的心態轉變、心理掙扎、情緒起伏都是最為真實的,幾乎可以說是現實生活里每一個正常人都可能出現的情況。但唯一不同的是,艾麗西亞選擇了留下,也許是愛情的力量,也許是責任的重擔,也許是友情的羈絆……雨果在劇本里沒有刻意點明,而是留給觀眾從自己的角度去解讀。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艾麗西亞的堅守,成為了約翰病情好轉的關鍵,就猶如黑暗之中的一道曙光。

艾麗西亞這個角色也許比不上艾琳-艾諾斯那麼錯雜,但表演難度卻絕不遜色。因為這個角色需要查理茲展現的是她不願意展現給他人看的柔軟和脆弱,那種細膩而敏感的掙扎,猶如溫和的朝陽,薄弱卻堅韌,一點一點撕裂黑暗的陰霾,讓陽光重新籠罩大地。

其實這個角色和查理茲在「魔鬼代言人」里所展現的脆弱是有些相似的,但卻又截然不同。這對於查理茲的控制力提出了超高的要求。

雖然目前查理茲也已經是兩座表演小金人在手,但表演的道路依舊十分漫長。「美麗心靈」絕對可以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雨果希望查理茲出演艾麗西亞,絕對不只是人情依託那麼簡單——因為雨果知道查理茲能夠勝任這個角色,而且能夠詮釋出截然不同的風采,他也期待著和查理茲的又一次對戲。

「美麗心靈」里的其他角色也是如此,雨果絕對不是為了人情而撰寫的。

比如說威廉-帕徹,雨果是希望由萊昂納多來飾演。但事實上,在撰寫這個角色的最開始,雨果構思的對象是艾德-哈里斯——剛剛在「楚門的世界」里飾演了克里斯托弗的演員。可是伴隨著劇本的完善和修改,雨果卻覺得萊昂納多更加適合這個角色。

威廉-帕徹是約翰-納什精神分裂症過程中,虛構出來的一個人物。在約翰的意識之中,威廉是一名聯邦特工,他找上門,是希望約翰能夠幫忙破解敵人的密碼,維護國家安全,這使得他成為了隱藏在歷史背後的幕後英雄。

這個人物的出現,絕對不是雨果莫名其妙的設定。雨果在研究了約翰的生平之後,就發現,約翰雖然從小到大都是天才,但他一直都是怪胎,始終被人們嘲笑,他也一直不屑於那些所謂的社會交際,彷彿他的世界裡就只有數學。可是在潛意識深處——就連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潛意識深處,他還是希望得到社會的認可。

也許不是那些「沒有知識沒有文化沒有見識」的普通人,而是那些真正能夠賞識他的能力、他的智慧、他的才華的人,他希望自己不僅僅只是一個研究數學的書獃子,他希望能夠得到社會精英層的認可,他希望能夠真正的創造出一番事業。

其實就是存在感,每一個人都需要存在感,即使是再渺小的人,也會需要自己的存在感。也許是一家之主的存在感,也許是成績優秀的存在感,也許是摯愛之人眼中全世界的存在感……又或者是像約翰這樣,在某個領域裡得到認可的存在感。

所以,雨果設定了威廉-帕徹這個角色。約翰在精神分裂症之中,虛擬出了威廉,雖然他是在威廉的強迫之下「為國家賣命」,但其實他自己是樂在其中,即使再危險,他也竭盡全力在「服從命令」,因為在潛意識深處,他渴望通過這種方式證明自己的價值——這也與現實生活中約翰-納什對於政治的寓言交相輝映,以暗喻的方式將現實的線索埋進了故事線里。即使後來人們告訴他,這是虛構出來的人物,他也拒絕相信。

於是帕徹就具有十分鮮明的特徵,神秘、權威、強勢、理性、睿智、聰穎、狡黠,甚至可以洞察一切陰謀詭計。這就是約翰內心深處對「權威人士」的定義。

雨果原本希望由艾德-哈里斯來飾演這個角色,就是因為艾德的形象正面、高大、嚴肅,同時還帶著一絲狠絕。可是後來卻發現,艾德其實太過強勢,特別是他的演技風格完全大開大合,他可以展現出帕徹權威的一面,但卻不足以勾勒出帕徹和納什內心的糾葛。嚴格來說,其實帕徹就是納什內心的一個投影,也就是納什的一部分,而想要表現出這種聯繫,艾德就不是最佳選擇了。

後來雨果就考慮到了萊昂納多身上,一開始雨果是十分猶豫的。一來萊昂納多太過年輕,與角色相去甚遠;二來萊昂納多表演細膩有餘,卻厚度不足,在角色缺乏拐杖的情況下,他只能依靠自己的表演天賦去詮釋,所以表演節奏時好時壞,難以保持在一個穩定的平均水平。

因為威廉-帕徹這個角色,雨果反反覆復重新構思了幾次稿子,但卻始終沒有一個清晰的頭緒。因為雨果在撰寫「美麗心靈」劇本時,就對約翰-納什的幻想角色進行了統籌設定,一個是威廉-帕徹,代表約翰的夢想,同時還是同事,是忠誠;一個是查爾斯,約翰的室友,代表約翰的友誼,同時還是朋友,是信任;一個是瑪西,查爾斯的侄女,代表約翰的親情,同時還是同病相憐的心靈維繫,是同情是柔軟是愛護。

最後則是現實生活中的艾麗西亞,代表約翰的愛情,她不僅是約翰的知音,同時也是約翰的信任、忠誠和柔軟。

所以,每一個角色的設定和個性都是截然不同的,這也是雨果需要對約翰-納什的故事進行再創作的原因——虛擬幻覺的部分,約翰始終拒絕和雨果直接交談。

後來在查爾斯、瑪西等角色都已經完善之後,雨果卻豁然開朗,他意識到,其實萊昂納多的劣勢,恰恰也是他的優勢。萊昂納多的年輕與角色格格不入,但這也與「威廉-帕徹」完全是虛擬的事實交相輝映,特別是約翰年少成名——他年僅二十一歲就創作出了博弈論,所以在他潛意識裡,同樣身為權威人物的威廉-帕徹不應該是中年人,反而是與他年齡相近卻已經功成名就的頂尖存在,這讓約翰更加渴望能夠成為威廉那樣的人。

另外,萊昂納多在表演過程中一直依賴拐杖,不過正是在雨果的勸說之下,這才接拍了「泰坦尼克號」。不過,「泰坦尼克號」給萊昂納多留下的表演空間還是有限,而且詹姆斯-卡梅隆也不是一個會捕捉演員表演的導演。

現在,「美麗心靈」的威廉-帕徹反而能夠給他一個完美的平台。曾經雨果還在擔心「泰坦尼克號」之後,萊昂納多的演技探索道路會重蹈覆轍,而現在「美麗心靈」就是一個全新的機會,重新讓萊昂納多回到正軌的機會。唯一的問題就是:雨果願意相信萊昂納多的才華嗎?

答案是肯定的。

從查理茲到萊昂納多,雖然都是雨果的親密夥伴,但這絕對不是感情用事,而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的結果。雨果作為製片人,他比任何人都更加希望「美麗心靈」能夠成功,所以他也比任何人都對細節更加重視。

至於查爾斯和瑪西,雨果心中也有腹稿,查爾斯這個角色經過簡單試鏡之後,希斯-萊傑成功地說服了雨果;而瑪西則由年僅六歲的達科塔-范寧(Dakota.Fanning)出演。當整個演員陣容確定之後,雨果這才發現,他組建了一支夢之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