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雨果所熟知的那個版本「靈異第六感」之中,布魯斯-威利斯飾演了馬爾科姆,海利-喬-奧斯蒙飾演了科爾,而托妮-科萊特(Toni.Collette)則飾演了母親林恩。
「靈異第六感」的巨大成功,與三位演員的出色表現密不可分,因為故事本身就是充滿了豐富的情感,在缺乏完整故事主線的情況下,更多是以情感的跌宕起伏來串聯起整部電影,演員的表現也就維繫著成品的質量,這與「日出之前」有些類似之處。
在這三位演員之中,托妮是一名活躍在獨立電影領域的出色演員,在「靈異第六感」之前,她就依靠這「穆麗爾的婚禮(Muriel』s.Wedding)」贏得了澳大利亞學院獎,同時還入圍了金球獎的音樂喜劇最佳女主角提名。後來托妮最廣為人所知的是「陽光小美女(Little.Miss.Sunshine)」里的精彩演出,並且依靠電視劇「倒錯人生(The.Uates.Of.Tara)」贏得了一座艾美獎和一座金球獎。
托妮就是那種沒有大紅大紫,但卻依靠著自己紮實而出色的演技功底闖出了一片天的演員,她很少出現在商業大片里,幾乎所有作品都是獨立製作的作品,平實之中見深刻的表演方法被不少人拿來與朱麗安-摩爾相比較。
在「靈異第六感」之中,托妮的表演十分不俗,將一個內心掙扎卻又一心一意熱愛著自己孩子的母親完全表現了出來。其實電影里給托妮的發揮空間十分有限,但她還是展現出了自己日後受到無數讚譽的表現。這部電影不僅為托妮贏得了一個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而且成為了她進軍好萊塢的敲門磚。
海利無疑是「靈異第六感」里的最大發現,這位曾經飾演過「阿甘正傳」里小阿甘的童星,將科爾那種內心掙扎而脆弱、茫然卻又堅定的特質展現得淋漓盡致,特別是科爾那種在恐懼包圍之中努力保持積極的眼神,令每一個觀眾動容,幾乎整部電影所有的情緒爆發點都在海利的演繹之下變得具有說服力。
現在海利就是奮進精英經紀公司旗下的演員,雨果此前和海利合作了「獨立日」,就看出了這名小傢伙的無限潛力,他的靈性和悟性都堪稱是童星之中少有的出色,不少影評人都將他在「靈異第六感」里的演出稱為「童星之最」,可見對他的推崇之高了。
海利依靠著「靈異第六感」的出色表現,不僅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而且幾乎把整部電影的重量和焦點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值得注意的是,他是男配角,而不是男主角,但在觀影結束之後,許多人都會產生一種錯覺:科爾才是電影的主角。包括雨果自己也是如此。
一方面的確是因為海利的表現出色,但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馬爾科姆沒有能夠達到預期。
布魯斯飾演了馬爾科姆這一角色,首先必須肯定他對這個角色的演繹,這也是電影取得成功的重要環節之一,但可惜的是,布魯斯的能力有限,並沒有能夠真正地挖掘出馬爾科姆這個角色的內涵。
就好像布拉德-皮特在「七宗罪」里的表現一般,角色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是絕對的第一男主角,但在演繹過程之中,布拉德卻沒有能夠真正將角色詮釋出來,僅僅只是中規中矩地完成任務,沒有出錯,但也沒有出彩。所以,「七宗罪」里被無名氏搶走了所有光芒——同樣,「靈異第六感」里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也就是科爾了。
在布魯斯的職業生涯之中,他從來都不是以演技著稱的演員,更多是作為一名動作演員贏得了人們的喜愛。「虎膽龍威」系列是他的成名之作。但事實上,布魯斯還是有一定表演功底的,他曾經客串「老友記」,就贏得了一座艾美獎。
布魯斯十分適合演繹中年危機的落魄男子,他能夠將那種平凡男人隱藏的軟弱和狼狽展現出來,但可惜的是,布魯斯的詮釋能力有限——不至於到面癱的程度,也相距不遠了,他更多只能展現出落魄中年的寂寞、苦悶和脆弱,而且很容易浮於表面,無法進行更多細膩的挖掘。其實「虎膽龍威」之中,布魯斯飾演的就是這樣一個中年男子的形象,而當這個形象深入人心之後,幾乎他出演任何作品,都是如此形象,這就可以看出布魯斯的局限了。
在「靈異第六感」之中,觀眾代入感之所以如此強,就是因為馬爾科姆本身也是遭遇中年危機的男人,他內心苦痛的過去和家庭的危機,讓他處於一種迷茫狀態。所以,布魯斯的整體形象就十分契合。與此同時,布魯斯還展現出了馬爾科姆的脆弱,點到為止,卻足以推動故事。
這才使得人們對布魯斯在「靈異第六感」里留下了不俗的印象。
雨果曾經也是如此,他在觀影時就以為馬爾科姆這個角色僅限於此——就好像在看「七宗罪」時,絲毫不會認為米爾斯這個角色有挑戰性。但是改變了視角之後,雨果卻發現,馬爾科姆這個角色的難度遠遠比科爾要大。
簡單來說,科爾需要展現的是內心的恐懼和茫然,海利充分地將這種特質展現了出來,並且為角色注入了一種令人心疼的脆弱,那種從孩子心靈深處綻放出來的單純,輕易就打動了觀眾的心房。作為一名年僅十一歲的小演員,海利的發揮確實令人拍案叫絕,但角色本身發展曲線卻相對單一。
可是馬爾科姆不同,他首先是大人視角,他承擔著帶領觀眾走進這個故事的重任,所以他和科爾的相處過程——從小心翼翼開始,逐步接近,先以心理醫生的角度去試圖開解科爾,而後慢慢地相信科爾,並且試圖幫助科爾理解陰陽眼的存在不是一個傷害,而是一個可以用以幫助他人的手段,最後和科爾站到了一起,無限貼近這個孩子的心靈。
在這個過程,馬爾科姆的謹慎、試探、理解、變化、同情、呵護等諸多情緒的變化,是決定了觀眾對電影體驗的關鍵因素。布魯斯版本的「靈異第六感」,觀眾的情緒是被科爾牽著走的,而不是馬爾科姆,這使得電影過於煽情,諸多情感是來自於對孩子的同情,而不是成年人看到世界的視角,回味和反思被大幅度削弱,也影響了作品達到更高層次的可能。
其次馬爾科姆自己也承擔著社會的錯雜,其實在「靈異第六感」的整個故事裡,展現的不單純是「一個孩子擁有陰陽眼」的故事,它探討的是人類源自內心的恐懼。
最直接的其實就是林恩和科爾的相處,林恩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兒子,但她卻沒有辦法理解科爾所謂的陰陽眼,她更多時候只是認為這是兒子的胡思亂想,甚至還會產生排斥。科爾在自己的日常生活里也是如此,沒有人能夠理解他,也沒有人能夠陪伴他,這使得他在鬼魂的世界裡更加孤單寂寞。
這種恐懼來自方方面面,害怕改變,害怕孤單,害怕變成異類,害怕未知,害怕平庸……這是每一個人內心的桎梏,更多時候人們都選擇了屈服,選擇了逃避。這才出現了「七宗罪」里所演繹的社會問題——冷漠讓社會變得越來越糟糕。「靈異第六感」給出了自己的解決辦法——或者說是奈特所認為的解決方法,「情」,親情、友情和愛情,讓情感成為維繫人與人之間的紐帶,攜手去面對那些恐懼、戰勝那些恐懼。
科爾和馬爾科姆從試探到信任的過程,恰恰就是情感的紐帶;而林恩對科爾無條件的愛護更是成為了科爾勇敢起來的動力;同時,馬爾科姆和妻子之間的掙扎和徘徊,是每一個家庭都必須面對的問題,也是每一個人為之奮鬥的源動力。
可以說,馬爾科姆就承載著這個重要的電影核心——這與第一點也是彼此呼應的,因為這就是成人視角所引發的回味和反思,也是奈特對家庭、對情感的理解,如果按照角色的設定和劇本的內涵來說,人們在觀看完電影之後不應該僅僅是被科爾所感動,更應該是感同身受地反射到自己身上,引發進一步的深思;但可惜的是,布魯斯沒有能夠將這種情感的親密和羈絆展現出來,使得「靈異第六感」僅僅止步於林恩和科爾的母子情,電影的後勁戛然而止。
馬爾科姆是一個十分具有挑戰性的角色,正如奈特所說,他承載著整部電影的內涵和深度,決定著電影僅僅是一部賺人熱淚的煽情電影,還是在熱淚盈眶之後深深迴響的經典。布魯斯的表現值得肯定,但他能力所限,卻沒有能夠將馬爾科姆真正的詮釋出來。
表演的功底,細節的雕刻,詮釋的能力,布魯斯的致命缺陷導致了和布拉德在「七宗罪」一樣的結果。佳作是佳作,但距離傳世經典,卻差了那麼一口氣。
雨果在閱讀「靈異第六感」劇本時,就細細品味出了這其中的差異,但卻沒有把思路整理清楚,今天奈特卻把整個核心思想一下揭曉。這讓雨果刮目相看,因為在雨果的記憶中,奈特不是一個對角色有太多雕琢的導演——他後來的作品大部分都是恐怖片或者商業大片,雨果原本還以為是奈特對自己劇本的理解不足,這才導致了「靈異第六感」核心思想的流失。
但現在看來,似乎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