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勇登高峰 第1081章 棘手難題

哥倫比亞影業用一百萬美元購買了「日出之前」的全球發行權,吸引了不少媒體的熱烈矚目,畢竟「低俗小說」現在依舊正在熱映之中,而「日出之前」本來就聚集了不少話題,此時自然是無限發酵起來。

伴隨著哥倫比亞影業的這一舉動,所有新聞媒體立刻就熱鬧了起來,大家都在討論著:「日出之前」的票房究竟能夠達到什麼高度?

這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即使票房預測專家都顯得有些猶豫。

「日出之前」聖丹斯電影節的出身,獨立電影的屬性,這一切都是票房看衰的前兆。

雖然正在上映的「低俗小說」以摧枯拉朽的態勢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但客觀來說,除了「低俗小說」之外,目前獨立電影在整個美國電影市場都是不受待見的,獨立電影還是太過小眾太過局限。集中到聖丹斯電影節上更是如此,聖丹斯成立至今已經邁入了第十一年個年頭,最成功的作品莫過於去年的「瘋狂店員(Clerks)」。

「瘋狂店員」是無名小卒凱文-史密斯(Kevin.Smith)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同時也是他編劇、演員、導演的處女作。這部僅僅耗資兩萬七千美元的獨立電影成為了美國Cult電影歷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在二十年後,經典Cult電影排行榜前十名、前二十名之中常常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瘋狂店員」去年登陸聖丹斯電影節,榮膺電影人獎盃,隨後參加戛納電影節時又獲得了梅賽德斯-賓士獎和最佳海外電影獎,要不是「低俗小說」實在風頭太盛,這部作品將會有更好的前景。可即使如此,在二十年後,「瘋狂店員」也和「低俗小說」一起成為了1994年這個特殊年份里獨立電影的代表作。

「瘋狂店員」上映之後的票房總收入是三百二十萬美元,雖然不高,但相對於其兩萬七千美元的超低成本,利潤就十分可觀了。更重要的是,這部作品在錄像帶市場表現十分出色,一直到千禧年到來之際,依舊大受歡迎。

目前為止,「瘋狂店員」所創造的三百二十萬美元就是聖丹斯電影節走出來所有作品之中票房最高的了,同樣從聖丹斯電影節走出來的昆汀-塔倫蒂諾處女作「落水狗」北美票房只有兩百八十萬美元,而史蒂文-索德伯格在聖丹斯橫空出世的揚名之作「性、謊言和錄像帶」北美票房則是兩百四十萬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性、謊言和錄像帶」是拿到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之後上映的,可惜票房依舊不如人意。

從這個角度來看,「日出之前」的票房前景著實不容樂觀。聖丹斯電影節走出的獨立電影佳作,這個名頭很難讓「日出之前」在爭奪票房的道路上佔據太多優勢,相反可能成為阻止觀眾走進電影院的因素:因為人們會先入為主地認為這部電影太小眾、太特別、太怪異了,自己可能不會喜歡。

那麼,「日出之前」能夠取得成本線兩百五十萬以上的票房嗎?這似乎是一個無需太多思考的問題。

但是換一個角度來說,雨果最近三年時間屢戰屢勝,作品勝率百分百,從「聞香識女人」開始每一部電影都票房大捷,雖然「低俗小說」的票房最終止步於一億七千兩百萬美元,沒有讓「四億先生」的名號進一步發展成為「六億先生」,但從「義海雄風」以來,雨果已經連續五部作品北美票房破億,如此聲勢完完全全印證了什麼叫做如日中天。

「日出之前」作為雨果的編劇處女作,而且在聖丹斯電影節上贏得了觀眾和專業影評人的諸多好評,這是否又將成為電影票房取得出色成績的決定性因素呢?

沒有人會忘記,「日出之前」是一部愛情電影,1992年的另外一部愛情電影「西雅圖夜未眠」就是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況下,一舉完成逆襲,不僅取代了「風月俏佳人」,拿下愛情喜劇題材的影史票房第一寶座;而且還創造了對於愛情電影來說幾乎遙不可及的一億八千九百萬美元票房。

想像一下當年茱莉亞-羅伯茨和理查-基爾得益於小妞電影「風月俏佳人」直接躋身頂級行列,特別是茱莉亞;就可以推測出雨果和梅格-瑞恩因為這部電影而獲得的地位了。在那之後,雨果連續兩年蟬聯了「人物」周刊全球最性感男士的名號,更是成為無數女人心目中最完美情人的代表。

現在,「日出之前」又是一部愛情電影,而且被無數影評人譽為探討了愛情的真諦,再加上雨果和查理茲兩位金童玉女的搭檔,人們有理由對這部作品進行更多的期待。那麼電影票房自然是值得期待的。

這是兩個不同的角度,也將會產生兩個截然不同的答案,可能是票房大捷,可能是票房慘淡,這種矛盾的推測對於專家們來說著實很是為難。

另外,有趣的是,在「日出之前」,雨果已經創造了好萊塢影史第一個一億美元票房五連發,成為了歷史第一人,所有人都在好奇著:雨果是繼續創造一億票房神話,將自己連續票房破億的腳步推進到第六部、第七部呢?還是記錄戛然而止,「義海雄風」開始的長達兩年時間的高速發展狀態暫時高一段落?

客觀來說,記者們期待第一種可能,但是更希望看到第二種。不是幸災樂禍——當然這種心態也佔據了很大一部分,而是雨果長時間的強勢反而成為了一種疲勞,讓人們會期待著這種局面的被打破。

這是人之常情,就好像體育運動里一般,當一個王朝建立之後,人們固然歡欣鼓舞,但更多人會希望看到王朝的覆滅。因為一個常勝將軍會讓比賽失去懸念,也讓競技的魅力被削減,而激烈競爭和百家爭鳴,才會讓比賽更加精彩——喜歡常勝將軍之外的球員球隊的球迷們才能夠百花齊放。

從1992年開始,雨果已經連續三年事業持續走高,幾乎就可以用「橫掃」的架勢來形容了,似乎每一次雨果作品推出時就意味著成功。這對於記者、對於觀眾來說,其實也是一種審美疲勞。

記者們不禁開始思考:失敗,什麼時候到來?或者說不是失敗,至少是一個暫停或者放緩,又將什麼時候出現?

在這樣的情況下,「日出之前」這樣一部作品成為了雨果的最新作品,這著實是一個很值得玩味的事。不是一億美元投資的商業大片,也不是有橫掃獎項潛質的藝術電影,而是一部充滿個性、帶著實驗性質的獨立電影,似乎雨果連續三年持續走高的勢頭岌岌可危,隨時都會幻滅一般。

於是,剎那間記者們就都興奮了起來,就好像聞到了血腥味的鯊魚一般。不是針對雨果,只是單純的「冷門心理」作祟。

如此這般,「日出之前」這樣一部本來在票房方面很難有所作為的作品,其票房表現居然成為了無數媒體討論的焦點,這著實是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當然,這個問題同時也成為了各位專家們難以判斷難以預測的棘手課題,到底是繼續相信雨果的票房號召力呢,還是相信整個獨立電影大環境的阻礙呢?

顯然,更多專家相信後者。雨果一個人的力量很難對整個大環境形成抗衡,更何況,在帕克城觀看過「日出之前」的影評人們也知道,這並不是一部能夠在票房上攻城拔寨的作品。「低俗小說」的成功線路並不是那麼容易複製的。

哥倫比亞影業宣布「日出之前」即將於二月三日正式在七間院線舉行點映之後,轉眼就有八家媒體對「日出之前」的票房成績做出了預測。

由於「日出之前」只是進行點映,對周末票房進行預測自然就沒有意義,這八家媒體都是對單館票房進行預測。但是這八家媒體居然沒有看到「洛杉磯時報」、「紐約時報」這些大媒體,這著實耐人尋味。

顯然,不可能是「洛杉磯時報」並不關注,那麼原因到底是什麼呢?是票房太過棘手他們也無法做出準確判斷,還是因為即使是尼古拉斯-麥克倫也嘴軟了,他也無法堅信不疑地說這一次「日出之前」票房依舊會大捷?

但不管是什麼原因,這些大報紙確實是沒有做出任何預測。在八家媒體之中,有三家是全國性媒體,「今日美國」、「芝加哥論壇報」和「紐約郵報」——都是對雨果不太友好的媒體。

「今日美國」認為,「單館票房三千美元是他們的最高期待值,這也是對雨果-蘭開斯特的最好稱讚——他的編劇處女作能夠達到如此水準已經非常不容易。」顯然,他們並不看好「日出之前」能夠創造奇蹟。

而「芝加哥論壇報」的評論保持了一貫諷刺冷幽默的風格,「也許點映首周單館票房能夠拿到一萬八千美元的水準,但這部電影的總票房要拿到蘭開斯特片酬的零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們對「日出之前」的單館票房倒是很有信心,主要也是把賭注押在了雨果的號召力上,當然,電影在藝術院線點映時,「日出之前」的獨立屬性反而會成為優勢,所以點映期間成績被看好,這也是正常的。

不過顯然,他們對於「日出之前」的最終總票房還是保持著悲觀的態度,用一種調侃諷刺的方式來表達了這一觀點。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