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東山再起 第638章 學院刁難

格萊美(Grammy),這個名稱來自於英文留聲機(Gramophone)的變異諧音。這個以英文諧音命名的音樂獎從1958年開始頒發,今年已經進行到了第三十六屆,而獎盃形狀也正是一架老式的留聲機。

格萊美音樂獎雖然是美國唱片行業中的獎項,但它如今已經成為世界範圍內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大獎之一。

一般來說,世界娛樂中心以美國、歐洲、日本為準,不過在這之中,美國的娛樂地位又處於超然地位,無論是電影還是音樂,美國總是輕易引領著全球的流行步伐。音樂界的格萊美就如同電影界的奧斯卡一樣,雖然毫無疑問地打上了美國文化的印記,但作為一個在全世界都有廣泛影響力的獎項,而且還是世界娛樂中心之一美國的獎項,其意義自然非凡,世界各地的多數音樂人仍以能夠捧得這架老留聲機為榮。

任何一個獎項,要博得肯定,必然有多個不可或缺的因素。格萊美之所以能夠為世界音樂人津津樂道,就具備了這各個因素。除了美國一直是全球流行音樂的中心、代表了流行音樂的高等水平外,格萊美還具有權威性、公正性和廣泛的影響性,從而受到了世界的肯定。

格萊美的獎項,是由美國錄音學會評出的。沒有真才實學和對音樂事業缺乏執著追求的人一般是進不了錄音學會的。由眾多資深專業人士組成的評委會理所當然地會受到音樂愛好者的信任。除此之外,格萊美音樂獎的評選有一套十分嚴格的制度和程序,有效地保證了評選的公正性。

格萊美獎在世界的影響力,一點也不遜於奧斯卡之於世界電影屆的影響力,格萊美頒獎晚會輕鬆地就可以吸引到全球一百七十多個國家,超過十七億觀眾進行收看。這讓格萊美頒獎典禮走向世界,為格萊美音樂獎成為全世界音樂人廣泛接受的一個獎項立下了汗馬功勞。

格萊美獲獎作品當然不是依靠少數人炒作,或者唱片公司自吹自擂,就能夠得出來的結果。事實上,每一個留聲機的頒發,都會經過專家和嚴格程序評選。這些作品本身的高質量加上電視的渲染在使獲獎者走紅、唱片熱賣的同時,也實實在在地起到了領導音樂潮流的作用。另一方面,評委們也是消費者,自然也會受到市場的影響,熱賣唱片、走紅歌手、流行電影歌曲當然也最容易走進他們的視野。

所以說,不同於美國公告牌音樂獎、全美音樂獎,格萊美音樂獎不僅僅是主打權威和品質,在公眾方面,也給予了足夠的尊重。這才是格萊美音樂獎在音樂領域如此超然的重要原因。

但也正是因為格萊美在全球範圍受到的矚目,他們對於市場主流音樂的關注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任何一個頒獎典禮都是如此,藝術性和商業性之間的平衡都不是一個容易掌握的尺度,正如「泰坦尼克號」和「魔戒3」橫掃各大獎項那兩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是歷史收視率最高的兩屆典禮一樣,向好萊塢示好的戛納電影節、多倫多電影節就比曲高和寡的柏林電影要有更多觀眾矚目。

格萊美也是如此,他們固然會保證音樂性的超然,但伴隨著市場的逐漸擴大,格萊美也必須考慮到銷量、人氣等觀眾的反饋,才能評選出最合適的得獎作品。這一點在格萊美的發展歷程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以2002年數字音樂出現作為分水嶺,格萊美頒獎典禮的藝術性和商業性平衡明顯發生了改變。

在數字音樂出現以前,也就是說互聯網完全普及之前,格萊美的權威同時還來自於它們對音樂的推薦。受困於信息渠道的狹窄,許多音樂愛好者每年都會收看格萊美來了解音樂市場的走向,然後從中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這使得格萊美的權威性一直居高不下;但是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數字音樂的出現,人們更加習慣於自己來尋找音樂,格萊美所評選出來的獎項要麼太過市場化,要麼太過小眾化,總是很難滿足受眾需求,這也使得格萊美的權威性不斷下滑,觀眾的流失又導致其不得不向市場妥協——增加商業性減少藝術性,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這也是格萊美在二十一世紀面臨的新危機,但是同樣的情況其實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格萊美就已經可以看到苗頭了。

九十年代可以說是一個音樂大爆炸的時代,節奏藍調、流行、嘻哈、搖滾等多種類型音樂的大爆發,而且每一種音樂類型都可以找到被封為經典的傑作,這也使得市場主流一直處於一個變動的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下,格萊美於1991年設立了另類音樂獎項,本來的出發點是進一步嘉獎不被市場所肯定的音樂類型,但問題就在於,格萊美迂腐、頑固的評委們根本不知道如何界定「另類」這個辭彙,以至於讓這個部門成為了一個笑話,一直到二十年後還是讓人摸不著頭腦。

其實另類這個詞本身就十分曖昧不清,最重要的就是另類的標準,到底是音樂性還是銷量?如果是音樂性,那是指創新一種音樂形式或者風格,還是指與目前主流市場格格不入;如果是銷量,那終歸就還是商業性決定一切,銷量不好的專輯就是另類?這顯然無法服眾。

快轉眼球樂隊、大衛-鮑伊、保羅-麥卡特尼這些在歌壇馳騁數十年、取得超過千萬銷量的歌手居然都在2000年之後的格萊美頒獎典禮上還獲得「另類音樂獎項」的提名,而有趣的是,他們同時還拿到流行、搖滾等熱門類別的提名,這就是格萊美的一個自相矛盾。

其實「另類」這個辭彙是來自於八十年代早起的校園音樂電台,指那些在獨立廠牌下過活的受到搖滾音樂影響的藝人團體,但是涅槃樂隊在1992年突破了另類束縛,將垃圾搖滾演變成為了主流,「另類」一詞就不再具有真實另類的含義了。

而更為諷刺的是,涅槃樂隊那張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專輯「別介意」獲得了格萊美最佳另類音樂專輯的提名,卻輸給了已經在主流市場佔據一席之地的快轉眼球樂隊的專輯「不合時宜(Out.Of.Time)」,這著實是讓人大跌眼鏡:到底誰才是另類?

格萊美對另類的界定模糊,本質上就是對藝術性和商業性的模稜兩可,他們一方面想要嘉獎涅槃樂隊這樣遊走在主流市場之外的出色音樂;但另一方面卻又對商業銷量留有迷戀。

如果說格萊美鼓起勇氣,比如說劃定另類定義就是銷量在一百萬或者五十萬以下的出色專輯,這些都是沒有得到市場認可的傑出作品,然後由格萊美給予他們足夠的肯定;又比如說將另類定義為獨立廠牌發行的專輯,與大型音樂廠牌區分開來,提拔美國的獨立音樂;再比如說將另類定義為新興的音樂潮流風格,1991年的涅槃樂隊這樣的音樂,鼓勵音樂的多樣性……

無論是哪一種定義,只需要格萊美確定下來,然後清晰地劃分出來,也許都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但格萊美在商業和藝術之間的模糊態度,卻讓「另類」這個辭彙成為了不是褒義也不是貶義的中性詞,讓人哭笑不得。

不過九十年代傑出音樂層出不窮,而且人們信息的閉塞和遲緩,也某種程度上沖淡了格萊美的這種模糊界限,讓他們取得了超然的權威地位;而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這種缺點就逐漸被互聯網的繁雜信息所襯托出來,這才導致了格萊美關注度大幅度下降。

榮耀至死的「幾近成名」就是格萊美這種態度之下的犧牲品。

「幾近成名」被輿論普遍認為是涅槃樂隊的「別介意」之後最具代表性的另類搖滾,現在垃圾搖滾已經是主流音樂的情況下,榮耀至死這樣具有衝擊力的音樂都可以認為是另類搖滾。

回顧整個1993年的音樂旅程,雖然說珍珠醬、史密斯飛船等樂隊的表現都十分出色,但毫無疑問另類搖滾才是今年的主角,整個搖滾的舊世界秩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碎南瓜樂隊、卡百利樂隊、比約克、電台司令、山羊皮樂隊、污點樂隊、神韻樂隊、工具樂隊、榮耀至死等樂隊的出現無疑是對整個搖滾界帶來了猛烈的衝擊,山羊皮樂隊等人所代表英倫搖滾勢力與榮耀至死等人所代表的新金屬搖滾勢力,點亮了全年的音樂市場,將這些樂隊都歸納到另類搖滾絕對是沒有任何爭議的。

但問題就在於,「幾近成名」取得了超過一百萬的白金銷量,那麼它算是另類音樂還是主流音樂?如果是主流音樂那麼又應該歸納為哪種音樂類型?格萊美保守的學院派們都無法理清一個清晰的思路,他們甚至對於涅槃樂隊、U2樂隊、快轉眼球樂隊這樣社會已經都定論的音樂人也都產生了爭論。

目前社會普遍認為涅槃樂隊、U2、快轉眼球樂隊都算是主流音樂,因為他們已經是主流市場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他們的音樂風格也得到了樂評人和聽眾的一致認可;相對而言,榮耀至死這樣的樂隊才算是另類。

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格萊美質疑了榮耀至死的音樂風格,他們無法對「幾近成名」下定義,榮耀至死很有可能因為無法確定音樂風格,而喪失評選資格,這頓時讓整個輿論界都一片嘩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