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如果新聞媒體願意冷靜下來,邁克爾-傑克遜事件之中能夠一錘定音的證據幾乎沒有,原本能夠讓案件得以成立的唯一證據就是當事人喬丹-錢德勒的證詞,除此之外,其他所有東西都只是媒體不厭其煩的炒作罷了。
而現在,喬丹-錢德勒這名當事人的證詞似乎也出了一點問題,雨果那天針對埃文-錢德勒的回應顯然是意味深長的,這不僅讓埃文方寸大亂,同時也讓有部分媒體開始思考雨果所說的話:十三歲的喬丹很大程度上是會受到父親影響的,那麼這裡面是否有貓膩呢?還有那個敏感的安米妥鈉!
剎那之間,邁克爾-傑克遜的案件就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原本看起來「板上釘釘」的案件現在卻有了不少漏洞,人們都紛紛開始關注事情的真相。
雨果在KIIS電台和阿爾酒吧的言論不僅讓邁克爾-傑克遜案件進入了新階段,同時也為榮耀至死招惹來了禍事——預料之中的情況。
這次「紐約郵報」顯然是打算和雨果對抗到底了,除了聲討雨果多管閑事、無謂指責之餘,他們還在新聞之中表示,雨果之所以會選擇為邁克爾-傑克遜聲援,其實本質目的就是為了宣傳新專輯,刻意炒作!
「紐約郵報」認為,榮耀至死新專輯發行之後,承受了巨大的壓力,頑固搖滾熱血份子都在堅決抵制「幾近成名」這張專輯,這讓榮耀至死出師不利,目前處於一個很掙扎的位置:一方面他們有足夠的話題性,音樂自身質量也足夠紮實;但另一方面遭遇搖滾忠實粉絲的頑強抵抗,這讓百代唱片十分苦惱。
百代唱片簽下榮耀至死就是為了賣專輯,但現在遇到了阻礙,百代唱片自然不會就這樣放任。所以,百代唱片就想出了這個主意:讓雨果公開支持邁克爾-傑克遜,這勢必將會贏得邁克爾-傑克遜鐵杆粉絲的芳心,也可以成為榮耀至死打破忠實搖滾粉絲壁壘的第一個突破口。
所以,「紐約郵報」綜合起來就認為,這就是榮耀至死的一個陰謀,刻意炒作的陰謀!
「紐約郵報」的這種說法無疑是對榮耀至死形象的又一打擊,一直剛剛出道的搖滾樂隊就給人留下刻意炒作的印象,這往往就意味著樂隊沒有真材實料,不是依靠才華闖天下的樂隊,這其實對於搖滾歌迷來說是十分排斥和鄙視的。
不過,顯然「紐約郵報」在這一次的事件之中完全把握錯了方向,雖然他們贏得了「國家詢問報」、「休斯頓論壇報」等幾家報紙的支持,但他們的輿論放在整個媒體市場之中卻顯得格格不入,就好像是迷路的老鼠一般,不僅找不到方向,而且還被人人鄙夷。
「洛杉磯時報」在第二天就撰寫了專稿對「紐約郵報」進行嘲諷,「這就是非專業媒體硬要說專業的醜陋結果最具有教育意義的案例」。
「洛杉磯時報」這篇由大衛-馬切斯撰寫的稿子主要內容就是在諷刺「紐約郵報」不懂裝懂。
第一,地下搖滾樂隊問世之後的第一張專輯,往往都不是上市之初爆發力強勁的類型,更需要通過時間的沉澱、巡演的推進來促進銷量。榮耀至死顯然也是如此,而且他們在前兩周取得的銷量數字已經足夠讓百代唱片笑逐顏開了。所以,無論是從哪個角度來說,百代唱片都不可能會在這個時刻就著急地想要利用炒作來賣專輯,這顯然與百代唱片對榮耀至死的定位和期許是截然相反的。
其次,就算榮耀至死打算炒作,他們顯然也不會愚蠢的選擇邁克爾-傑克遜這個敏感話題,在之前的整個輿論態勢都是對邁克爾不利的,誰觸碰了邁克爾的話題都是處於劣勢的。如果真的要炒作,百代唱片有太多選擇了:雨果的演員身份、「辛德勒的名單」、亨利-布魯姆的人脈……任何一個話題都比邁克爾要有利於炒作,而且效果還會更加出色。
再就是雨果針對邁克爾事件的發言本身,就是擲地有聲、反饋悠遠的,顯然他不是隨便說說而已,更不可能是炒作,仔細看看雨果當天發表的言論,到底是不是炒作就一清二楚了。更何況,搖滾樂隊一向桀驁不馴,公開反對政府、長期沉迷於毒品的事根本就不稀奇,與之比較,榮耀至死只是支持了邁克爾而已,根本就說不上驚世駭俗,甚至可以說沒有值得炒作的亮點。
「洛杉磯時報」將「紐約郵報」貶得一無是處,就差沒有直接指著「紐約郵報」的鼻子罵了,但事實就是如此,「紐約郵報」這篇關於榮耀至死惡意炒作的文章確實是貽笑大方,許多專業報刊雜誌甚至直接就無視了,這實在是太業餘了。
聽說「紐約郵報」主編看到「洛杉磯時報」的當天,就把那名撰寫了「刻意炒作的陰謀」這篇文章的記者開除了,這不是立場的問題,而是偏離專業的問題,自然無法容忍。
大衛-馬切斯在「洛杉磯時報」撰寫的文章還表示,其實雨果的精神、態度與榮耀至死的風格保持了一致,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樂隊的精神。
榮耀至死本來就是一隻朝著音樂不斷狂奔的搖滾樂隊,他們對於搖滾注入的熱情和創新,就像樂隊名字一般閃耀著讓人羨慕的光芒。
而雨果對於邁克爾的支持也是如此,堅定卻並不盲目,執著卻保留了理智,強勢卻留有餘地,雨果並沒有一味地為邁克爾伸冤,而是強調新聞媒體不應該忽略事實,就如同一個最基本的生活道理一般:犯罪嫌疑人在法庭判有罪之前「嫌疑人」的後綴是不能摘除的,新聞媒體也不應該把這個後綴摘掉對邁克爾進行報道。
這種執著又保留了自己風格的特點,與榮耀至死的音樂風格方向完全保持了一致——「幾近成名」這張專輯就是糅合了經典搖滾風格的優點和樂隊成員的奇思妙想製作而成的,這才是最為可貴的地方。榮耀至死是一支言行保持高度一致的樂隊。
當然,如同「紐約郵報」的懷疑一樣,「榮耀至死」這個名字伴隨著這一次的風暴也被全美國廣為所知,不管是否感興趣,但至少都知道了這樣一支樂隊。這種附帶的宣傳效果威力十分強勁。
這樣的直接結果就是,中立歌迷開始大批倒向樂隊,甚至市場里第三種類型的普通人也都開始對樂隊感興趣了。
本來,中立歌迷和普通人就對於產業發展、音樂發展沒有太多的興趣,一支樂隊是侮辱了搖滾還是對搖滾進行了變革,這不重要;音樂水準是上漲了還是停滯不前,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喜歡這個音樂,這就是一切了。
對於這一批歌迷來說,音樂可能只是消遣,可能只是某個興趣,可能只是生活里的背景,他們不會賦予音樂太多神聖的意義。獨立搖滾之所以被成為「獨立」,一方面是因為風格太過獨特,不符合這批歌迷的口味;一方面則是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宣傳渠道,這些中立歌迷根本就不知道有這樣音樂的存在。
所以,當涅槃樂隊這樣的另類搖滾橫空出世,受到追捧之後,中立歌迷之中就有很多人喜歡上了這種音樂,他們不介意這是另類搖滾還是垃圾搖滾亦或者是金屬搖滾,只要喜歡就好,就是如此簡單。電台司令的「爬蟲」在英倫三島沒有引起關注,但卻在美國取得了爆炸性反響,其實也是這樣一個道理。
現在,當諸多中立歌迷注意到了榮耀至死,注意到了「幾近成名」這張專輯之後,整個熱潮也真正地爆發出來。
站在第三者的客觀立場來說,「幾近成名」這張專輯不僅更加大眾親和更加平易近人更加貼近生活,同時專輯歌曲的質量也贏得了無數好評,其中「鋰(Lithium)」、「不要為往事而懊惱(Don』t.Look.Ba.Anger)」、「二次機會(Sed.ce)」、「正中央(The.Middle)」等幾首歌更是得到了電台主持人們的大力推薦。
所以,當中立歌迷注意到「幾近成名」的時候,很容易就會被這首歌吸引注意力,甚至是交出芳心,這也為榮耀至死贏得了大批大批的中立歌迷。
值得注意的是,雨果在KIIS電台發表了爆炸性言論之後,結尾時喬喬-萊特播放了「鋰」這首歌,雖然「鋰」講述的是整個社會的崩潰,但無形之中就與雨果的言論形成了呼應,可以說是完美的響應,喬喬這無心之舉,卻成就了「鋰」這首歌率先成為了「幾近成名」這張專輯裡最具代表性的歌曲。
當然,不能忽略一個客觀因素,「鋰」其實是整張專輯裡與垃圾搖滾最為接近的一首歌,雨果在創作這首歌時就不由自主聯想到了涅槃樂隊,而涅槃樂隊在「別介意」這張專輯裡也有一首絕世經典叫做「鋰」,所以這也為榮耀至死的「鋰」贏得大眾喜愛創造了條件。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榮耀至死整張專輯還是太過超前了一些,人們還需要時間適應。
但即使如此,榮耀至死還是依靠著搖滾革命、女巫審判兩股輿論浪潮成為了1993年年末話題性最高的一支樂隊,而「幾近成名」也順勢在年末最後幾周時間裡掀起了一股銷量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