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段虎將隨手寫好的將令交給從洛加城方向來的信使,命他儘快將其交到周純和文正手裡。

緊接著擔任前鋒的字文卓君派人通知,前軍已經進入了拉各城的防禦範圍,遭遇到了一小隊斥候兵,已經將其殲滅,現在前軍正按照計畫分兵奔襲拉各城東西兩側的兩個屯兵樹庄。

在下令後軍賀軍部加快速度於中軍匯合後,段虎從身旁侍衛手中取過關於拉各城的情報資料,在虎王背上穩住身子,仔細的又看了一遍。

拉各城現任守城軍統帥羅摩算是吠陀王麾下一個相對另類的將領,在吠陀差不多所有的將領都信仰婆門教,少數人信仰佛家密宗或是薩滿教。

然而羅摩這個只有三十七歲,出身低賤的難馱種姓人,卻沒有任何信仰,是個徹底的無神論者。

他非但不信仰任何宗教,還極為敵視吠陀的各個宗教,而設立種姓制度的婆門教更是他敵視的主要對象。

對於這個在各種場合抨擊婆門教制度的吠陀將領,婆門教高層曾經數次想要將他除掉。然而羅摩那與其種姓身份不相符的領兵能力,卻使得他很受吠陀王的重用,並將其當作了一個對付婆門教的利器。

把他調離權力中心的同時,刻意將其安插在巴亞邦的拉各城裡,無形中給濕毗奴城增加了不少的壓力,使得大德聖主不得不增加洛加城和加拉城池兵力。以抵消來自拉各城的威脅。

羅摩在未成為拉各城守城將領之前,在數次戰鬥中立下赫赫戰功,特別是在吠陀王六年前征服西部土王的戰役中,他更是率領這一支孤軍橫穿西部的茂密叢林,攻下土王的王城,並且俘虜土王,逼得土王被迫放棄了吠陀西部的大部分領土。

原本以他的功績早就應該獲得帝剎種姓,讓家人脫離因為種姓問題而在生活上所受到的種種侮辱和限制。成為吠陀上層貴族地一員。可惜事與願違,由於婆門教的阻撓使得羅摩的願望落空,就連吠陀王也無法躍過婆門教中專門負責管理種姓世家的部門,單獨的為羅摩設立一個帝剎種姓。

由於立下的功績,與所獲得地榮耀和賞賜相差極大,使得羅摩在內心深處對吠陀王產生了極度的不滿。

之後又因為婆門教的關係,他從孔雀王城的統兵大將,發配到了這個人煙荒蕪的中部小城守狼倉,其地位與在孔雀王城之時不可同日而語,這樣一來,就使得羅摩心中對婆門教和吠陀王的不滿更加深厚了。

在一次和下級將領的聚會中,喝醉酒的他說了不少不滿吠陀王和大德聖主的話,那些聽到的人就立刻把這些話上報給了吠陀王。

雖然事後吠陀王沒有責罰他,但卻對他產生了不信任,在找了一個借口將他妻子、兒子及其父母等家人調回孔雀王城之後,又派出一個內宮侍官擔任拉各城城主。分走了他手中一半地權力和兵力,對他形成了制約。

這一切使得羅摩感覺更加灰心。從此他就把城內事務全都扔給了那名內宮侍官,自己則專心負責練兵,既不交友談天,也不過問實政,讓自己徹底的顯得不起眼,藉此躲避禍端。

這次菲舍利在健步平原用兵之前,曾經派人向拉各城借兵,以增加自己地勝算。

根據段虎派往拉各城的探子回報,當時那名侍官城主收受了菲舍利使者地賄賂,準備將拉各城內一半的兵力,也就是七萬人馬,借給菲舍利使用。

然而這幾年來一直都沉默寡言的羅摩卻忽然站出來反對。並且認為在敵方勢力不明朗的前提下,大規模的集結兵力攻打未知目標,這種做法賭博多過打仗,不適合借兵給菲舍利。

由於羅摩堅定自己的看法,並且以拉各城的士兵未經吠陀王令不得擅自調動為由,將侍官城主的發財美夢給徹底打破,所以在菲舍利使者離開後地第二天,羅摩便他以蔑視吠陀王以及破壞坎婆羅和聖怕斯種姓和諧的理由,暫時解除了官職,被軟禁在拉各城池家中。

對於羅摩這樣一個頗有才能的吠陀人,段虎很感興趣,加上即將成立的第三支月護軍還沒有合適的統帥,所以他有了將羅摩收歸麾下的想法,於是吩咐左右傳令下去,等攻破拉各城後,務必將羅摩活捉。

就在段虎在查看羅摩的資料情報同時,位於拉各城內一間被數十名全副武裝的兵丁圍住的普通房舍之中,羅摩盤腿坐在毯子上,仔細地看著自己親信剛剛送過來的情報,眼睛中不時的閃爍著驚駭的視線。

這份情報極為詳細的將月護軍出現後所發生的所有事情全都——羅列了下來,在這份情報後面還有一本相對較舊的情報冊子,只見在冊子的封皮上用吠陀文字清晰的寫著中原漢王段虎等字樣。

羅摩早在孔雀王城的時候,就曾仔細的研究過段虎的崛起神話,段虎身上所發生的絕大多數事件他都了解得非常清楚,對於段虎這樣一個戰神般的人物他是既敬仰又恐懼。當初北疆異族覆滅的消息傳到了孔雀王城之後,羅摩的反應和絕大多數人一樣,先是驚訝,然後是懷疑,最後是興奮和高興。

北疆異族對吠陀的滋擾有千年之久,雖然自古就有摩雲關把守北疆和吠陀之間的通道,但是無論怎樣固守關卡,都無法擋住異族人的攻勢,幾乎每二十年北疆異族的鐵蹄就會踏破摩雲關,肆虐在吠陀的土地上。

就連濕毗奴城和孔雀王城也無法阻擋這股兵勢,曾多次落入了北疆異族之手,歷屆大德聖主和吠陀王也都曾有過簽訂辱國條約的事情。

北疆異族的覆滅對於吠陀來說,無疑是一件天大的喜事,然而當整個吠陀舉國歡慶,並認為套在吠陀身上近千年的枷鎖已經解開,吠陀就要因此崛起的同時,很少有人知道造成北疆異族覆滅的勢力到底是准。

為此羅摩曾經親自派人前往中原,搜集一切關於北疆覆滅的情報,也就是這個時候段虎的名字第一次出現的吠陀人眼中。

東部的中原大地,在絕大多數的吠陀人眼中幾乎沒有半點印象,他們只是從來往北疆、中原的商隊口中和帶過來的商品中,知道中原極為富饒。

在吠陀有如黃金一般珍貴的絲綢和瓷器,在中原隨處可見,這樣來說的話,稱中原大地遍地黃金也不為過。

對於這樣一個富庶的地方,竟然能夠將為禍千年的北疆異族如此徹底的剿滅,任何聽到這個消息的人都保持著一種懷疑態度。

他們情願相信北疆異族是內部發生衝突而崩裂,最終自我走向毀滅,也不願意相信還有一個更為強大的軍隊能夠從正面將北疆異族的鐵騎擊敗。

這種心理上面的問題,就使得整個吠陀上下沒有人願意派人前往中原調查,而只是將段虎的一些事情當作了誇大其詞的神話,只有羅摩等少數一些出身難馱卻久經戰事的下層將軍極為重視對段虎的情報收集。

隨著手下人從中原收集到了詳細的情報擺在羅摩面前,令羅摩看到了那兒號稱以一敵萬的殺神段虎起之。

從他最開始出現在白安那劫法場開始,到後來殲滅北疆異族成為一方諸侯為止,他在短短的一年之內由一個一無所有的平民成為一個統兵過百萬的諸侯王,其中經歷過的所有戰事都是羅摩研讀的重點。

以至於在後來的一些戰事中,如吠陀王對西部土王的戰事中,他就借鑒了段虎繞過異族主力偷襲後方的戰術,並且成功地將還未來得及逃走的土王抓獲,立下了不世奇功。

隨著對吠陀有著巨大威脅的北疆異族覆滅,吠陀王覺得自己可以創立下比其歷代祖先都要高的功績,於是便大肆擴軍,想要完成吠陀境內的王權統一,而婆門教也不甘示弱,以同樣的速度增長兵力。

短短的一年之內,整個吠陀境內的兵力,就瘋狂的增長了十倍有餘,在迫使西部土王投降之後,總兵力曾經一度達到了六百萬的最高峰。雖然後來吠陀王和大德聖主都主動的削減了不少的士兵,但是這些年來吠陀的總兵力始終都還是保持在四百萬左右。

如此龐大的兵力,給整個吠陀國內所帶來的負擔是不言而喻的,吠陀王提高了賦稅,大德聖主也向其信徒新增加了一個贖罪銀,這樣就使得吠陀百姓怨聲載道,對婆門教以及王族也產生了反感,從而使得講究平等的薩滿教得以迅速地在北方流行起來。

由於國內龐大軍費開支所帶來的壓力。以及四百萬軍隊給予吠陀王和大德聖主的信心,使得他們忘記了是准殲滅了那個令他們膽顫心驚的北疆異族,將貪婪的目光放在了被所有吠陀人認為是黃金鋪路的富饒中原。

也正是這時,被段虎任命為北月王的董斌主動派人聯繫吠陀王和大德聖主,以不久的將來向其借兵反叛段虎為條件,許諾只要能夠擊敗段虎,就幫助吠陀王和大德聖主入侵中原。

兩者地利益和志向幾乎完全一致,吠陀王和大德聖主想要進入中原也需要以北疆為通道。於是兩者一拍即合,很快便達成了相互攻防的同盟協議。對於入侵中原,並且與段虎為敵,羅摩和其他人的看法完全不一樣,他早在一年前就已經非常清楚段虎的兵勢之強,絕對不是吠陀這四百萬兵力所能抵擋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