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在北疆商貿謀利一案結束之後的第五日,段虎便帶領這捍死玄甲軍以及虎狼軍離開幽州,回并州蒼隴,而趙炎、紀維謙和蒙橫等人也回到了各自的駐地。這次針對幽州的戰爭,雖然趙炎他們這三名輔攻大將沒有受到什麼頭銜上的封賞,但是段虎卻給了他們更為實際的東西,從幽州世家查抄出來的所有錢財的一半賞賜給了他們,這筆錢財的數量極為龐大,龐大到段虎在許下賞賜後看了最後的數字,都開始有點後悔之前做出的封賞了。

與段虎一同回并州的還有那十幾萬俘虜和奴役,他們中間男的大部分都將會下放到各個州那的苦役衙門,終身為段虎開墾荒地,剩下的則會編入玉門王城的修建大軍,而女的則會將他們送入教坊內調教,然後分別賞賜給朝中的大臣們。此外大穀倉內的糧食除了幽州軍民所需的糧食以外,大部分都已經運到了新風岩城,隨時準備和段虎的大軍一同北上平叛。

段虎在啟程回并州之前傳了兩道王令和一道政令,其中一道王令則是命上官、鮮於、郭和林四大世家的家主和大長老來蒼隴,自己希望回到蒼隴的時候能夠見到他們。

第二道王令則是著令柳含嫣等軍機大臣會合黑照、稱心、公孫命、連都和湯固等人,構思建立一個針對在全國各地軍政民、並直接向自己負責的監察機構,必須在他回來之前完成最初的架構大綱。而真正令天下震動的卻是段虎下的那一道政令,全名叫做解除封江召納流民均田明政令,之稱納民令。

這道政令主要是針對段虎在七年前頒布的封江令,當年因為段虎剛剛被封為征西王,而麾下各個州那的官府由於政體的動蕩變得極為混亂,基本上處於癱瘓狀態。然而段虎掃平北疆的聲威,使得大量的流民湧入了段虎的領地,雍州、靖州、豫州及并州都變得人滿為患,治安每曠日下。

南齊此刻也內亂頻頻,和天一道及三苗的戰火肆意蔓延,這樣一來就使得大批南齊流民北上求生,為了避免自己新建立起來的政權被龐大的流民潮給拖垮,也為了這股流民不會湧入其他州那,增強陳俊等人的勢力,段虎便聽從了丁喜的建議下令封江,不準讓任何南齊流民北上。

也正是段虎的這一紙封江令,竟然變相的引起了南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從而使得南齊鎮邊王、三苗和天一道正式的脫離了南齊的控制,組成了一個獨立的國度。

當時聚集在天江南岸的流民高達六百多萬,由於短衣少食、身心疲憊,再加上段虎封江令帶來的絕望,不少人很快就病倒了,看上去像走出現了瘟疫,南齊朝廷為了避免這個所為的瘟疫蔓延開來,也不知道是聽從了哪個白痴官員的建議,竟然調兵前往流民聚集的,想要將所有生病的人燒死或者活埋。

這樣滅人性的做法立刻引起了流民的反抗,當時在流民中間一個有著極高聲望的江湖俠客名叫陳三開,他帶領流民中的青壯擊敗了那些南齊地方上的廂軍,並且產生了一個南齊軍隊不過如此的錯覺,同時也想像段虎那樣一朝崛起。

於是他便借勢登高一呼,挑起流民對朝廷的怨恨,以均田地、平富貴為號,自封為平天鎮武大將軍,下設八大流將,召編百萬流民,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造反。

那時南齊朝廷的主要兵力楊繼業的大軍已經南調去鎮壓天一道的叛亂了,而洪峰則已經被軟禁了起來,麾下的軍隊也被打散編製分成了兩股兵力,一股是陳太素統領的南齊京師衛戎軍,另外一股則是由洪峰大將吳哥率領的鐵騎軍,可惜衛戎軍要拱衛京師不能調動,鐵騎軍鎮壓三苗叛亂去了也不可能立刻北上。

所謂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由於沒有主力大軍的支援,那些廂軍根本無法抵擋百萬流民大軍,短短的二十天揚州等天江南岸幾大州那全數淪陷,聲勢一時無二。

若這個時候,陳三開能夠靜下心來,遣使聯繫天一道、三苗,結成攻守同盟,藉由那兩地的軍隊拖住南齊的精銳大軍,自己再將戰果穩固一下,或許現在天下諸侯的位置他也能坐上一位。

然而巨大的勝利和突如其來的權力,令到這個月前還顛沛流離的江湖人開始狂妄自大了起來,他認為天下所有的軍隊都和南齊廂軍一樣容易對付,一觸即潰,於是他做出了一項決定,招惹了兩個他不該招惹的人段虎和鎮邊王。

陳三開一方面用數百條小舢板組成了一支簡陋的水師,北上偷襲段虎的雍州,另一方面他竟然派兵攻打鎮邊王沈沖的懷州。

其結果可想而知,那支簡陋的水師才剛剛行到了天江中央,便被黑斑和赤須兩頭冰原巨獸給全部殲滅,舢板上的人也全都落水餵魚,攻打懷州的大軍也被沈靖領兵剿滅,可謂是損失慘重。

此刻本應在瀘州抗擊三苗的吳哥領著三千鐵騎北上平叛,他借著流民大軍被重創之機,收束廂軍,又接連剿滅了幾股亂寇,所謂的八大流將也被其殲滅了四人,將陳三開的大軍逼州。

陳三開見大勢已去,匆忙在揚州崔鎮登基為皇,立國大夏,自稱為夏太祖,並在做了三天皇帝之後,被攻破崔鎮的吳哥絞殺於崔鎮南山的半山腰上。

吳哥在絞殺了陳三開之後,準備繼續追殺流民大軍的殘餘勢力,然而段虎突然派遣文霖和戚軍各自領兵十萬南下揚州,圍殺吳哥,而借口就是南齊不尊盟約,派兵北上偷襲雍州。

文霖和戚軍因為玉門關之事,對那個充當內應的吳哥和陳太素恨之入骨,陳太素在南齊京師建安暫時無法報仇,所以兩人就全力在吳哥身上討點利息,只用了不過半天的時間他們二人便攻破了吳哥的大營,合力將吳哥絞殺於陣前。

此刻南齊可以說是焦頭爛額,吳哥身死使得將三苗從雲州擊敗的鐵騎軍不得不退出三苗的根據地瀘州,楊繼業的大軍依舊被天一道拖在了南方,深知文霖和戚軍兩人實力的陳太素竟然上奏南齊朝廷準備辭官避戰,而這個時候文霖和戚軍兩人則像南方步步緊逼,無人是他們二人的敵手。

南齊皇帝顯然不再願意讓洪峰重新出山,於是一方面便接受了鎮邊王沈沖的條件讓其立國,借鎮邊王的大軍阻擋文霖和戚軍二人,另一方面則遣使北上面見段虎,道明事情原委,並願意賠償段虎損失,這才最終平息了北部的戰禍。

由於未能及時將流民大軍的殘餘勢力消滅,使得這些流民變成了流寇盜匪,他們在南齊各地紛紛據山為王,滋擾鄉里,弄得民不聊生。南齊朝廷因為要抵擋天一道和三苗的每食,根本沒有多餘的兵力圍剿這些四散各地的流寇勢力,只能將圍剿流寇勢力的任務下發給那些重新組建的廂軍和一些地方世家的私軍武裝。這樣一來,就滋生了不少官匪勾結,用普通百姓的人頭換取賞金和功勞的惡事,所以南齊南北兩部一直處於混亂之中,大量的百姓在戰火的夾縫中痛苦的生存著。

在這些百姓中間有不少有能力的武人和文人偷渡到了北方,憑藉自己的實力,成為了段漢政權的一員,其中擔任官職最大的人就是尚書左僕射鄭元龍,可以說是尚書令林重師的左右手。

這次在段虎麾下站穩腳跟的人,依舊沒有忘記他們還在南齊受苦的鄉親百姓,所以一有時間他們就會跟段虎本人或者段虎身邊的重臣提及解除封江令的建議。然而段虎領地里的人口已經超向飽和,各個州那不能再承受更多的人口,靖州雖然地大人稀,但不適合農耕百姓居住,所以段虎一直沒有答應解封。

不過現在的形式不同了,段虎的領地多出了兩塊,定州治理雖然大部分都是自治,但天淵十八彎卻是官治,那裡有大量的肥沃土地,人口卻極為稀疏,而幽州更不用說了,作為大秦最大的州那它現在可以說是十室九空,極為需要補充人口。

此外因為去年的大旱,本應該在大秦發生的蝗災,竟然轉移到了南齊,鋪天蓋地的蝗蟲將莊稼啃食得乾乾淨淨,使得南齊百姓幾乎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所以現在絕對是解除封江令的最好時機。

段虎下達這個政令非常突然,段漢朝廷根本沒有做任何準備,不過幸好柳含嫣他們早已習慣了段虎這種沒有任何計畫、天馬行空似的下令方式。在政令送到蒼隴之時,他們很快便做出了反應,專門在雍州和荊州划出了一個那縣,將其建立成了臨時的收容地,並且任命林重師的妻子韓昭云為欽差大臣,鬼機學派中同為南齊人的尚志信為副手,主管流民安置事宜。

韓昭雲是個才智不比柳含嫣弱的女人,她當然清楚段虎這個時候下達納民令的用意是什麼,所以她趕到兩處流民駐地之後就立刻建立了四個臨時辦事衙門,分別為入籍司、授技司、治安司和臨時總管府,對流民駐地進行初步的規劃。

如所有人預料的那樣,當封江令一解除,飽受南齊戰亂之苦的流民百姓,爭先恐後的湧入了雍州和荊州兩地,兩地的官府將這些流民全部送入流民駐地,對於那些不願意進入流民駐地、想要趁亂溜到其他州那的人便會以危害州那治安的罪名全部編入苦役營,去開墾各地荒山。

那些編入流民營的南齊百姓全部要根據他們在南齊的居住地登記入冊,然後按照各自的原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