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

2008年5月,《浮沉》第一部出版,並成為暢銷書。大家都說,我的創作一片光明、很是風光。但實際上,我面臨著諸多問題。工作與身體不多談了。在小說方面,除了完成創作了五年的長篇小說《琉璃時代》、寫《浮沉》第二稿的初稿,我一直覺得,我有問題沒有解決。這個問題是什麼,我不知道,我只是尋找它,並且努力解決。

這是異常折磨的一年,直到2009年8月,借上海全國書展,我回到了故鄉南京,意外地成就了一次心靈的歷程。

我想通了很多問題,或者說,很多問題就這樣明白起來。對我來說,寫個故事——複雜的情節、鮮明的人物,都不太難。難的是,我內心的感動。我知道很多讀者喜歡《浮沉》,並不簡單只是為了看一個故事。他們給我寫郵件,和我在線上、線下交流,他們說看到喬莉就像看到了自己。同樣地,我創作《浮沉》,也不是為了寫一個故事。這幾年來,身邊的一些朋友,他們的故事、他們的人生,所給我的感受,都在《浮沉》中有所體現。那麼《浮沉》第二部,最打動我的是什麼?我在《琉璃時代》中,曾經寫了一句話:有些人永遠掌握自己的命運,不交於他人,甚至一個時代。

這也是《浮沉》中強調的精神。但是,作為作者,我還需要另外的感動。我之前一直認為,強者之所以強,是因為內心的堅定與努力。而現在,我認為一個能成為強者的人,必定有一顆柔軟的心。冷酷不是一種力量,而是一種脆弱。陸帆的堅強,緣於他的柔軟,雲海的多智,緣於他的小心。而喬莉的勇敢,則緣於她對生活抱有一種極大的熱情。

我努力讓我的心變得柔軟,哪怕生活給了一些不好的內容。但它們都是我生命的某個部分。對好的和不好的,我都心存感激。從上海去南京的火車上,我為合集《情感紀》寫了後記:之前,我對寫作樂此不疲的時候,我把太多的熱情投注在小說技巧,而不是文學本身上。幸好,我在寫每部作品的時候,都要抓住最初的感動。現在,我明白了,感動不僅開始於最終目標,也是全部的過程。

從故鄉回到北京之後,《浮沉》第二部的創作變得順利與清晰。隨著心境的改變,故事也越來越流暢。我盡量寫每一個字的時候,都持有這份感動與熱情:不管是資本運作,還是國企改制,還是喬莉的命運與感情……不僅為小說,不僅為讀者,也為了這一次生命的旅程。我在博客中寫下:原來故鄉是這樣的地方,不僅是回憶,也是未來。我所要的東西,故鄉全部都有。

而所有的問題,都不再是問題。我是個寫作者,為寫作而寫作。不管別人怎麼看待《琉璃時代》的文學氣質,還是《浮沉》巨大的銷量,或者《情感紀》中的詩歌,對我來說,因感動而生的作品,因思考而寫的文字,都是我生命的部分。我的讀者是這個時代最有力量的人,他們會為我成立群落,但也藉此交友與體會人生。他們會向我請教問題,也會向我提供他們的故事。我不是他們的偶像,卻是他們的戰友。借《浮沉》中的一句話:我們是一個團隊!我們是在這個時代努力生活,並努力掌握命運的一群人。丘吉爾說,善於遺忘的民族,是偉大的民族。我想告訴讀者們,即使我們是一個團隊,我也只希望,寫作讓我的生命變得豐富,讓你們的某段時間變得豐富。除此之外,我別無所求。人要掌握自己的命運是艱難的,正因為如此,我們的生命才有趣味。

要保持我們的趣味,不管是閱讀,還是寫作;要保持某種感動,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要保持有意義的感覺,不管昨天如何、今天如此、明天未知;要把握我們的每一天、每一刻、每一秒的好時光。

崔曼莉

2009年10月19日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