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龍霸四海 第四百五十七章 發展迅猛的台灣

李愔來到基隆後,立刻將各級機構的官員,以及台灣所有縣的縣令全都召集過來開會,其實也沒什麼大事,只是李愔想要具體了解一下台灣各地的情況,然後再做出一個總體的發展規劃,爭取將台灣的建設進度加快,只有台灣本地的實力強了,到時才有更多的力量向外發展。

李愔現在還兼任著台灣刺史,不過他這個刺史卻只掛名不管事,真正管理台灣的卻是被他任命為別駕的崔巍。對方是崔玉和崔夢雪的堂叔,也算是李愔的親戚,再加上他這個人才能卓著,將台灣治理的井井有條,而且對李愔的命令也都會不折不扣的執行,所以頗受李愔的信任。

另外除了崔巍外,還有擔任警察總長的朱猛,都察院長的陳宮,他們兩人本來都是楊暕最信任的人,後來被舉薦到李愔手下,結果被他委以重任,一個管理治安,一個負責都察官員的操行,而且這兩個部門都是李愔新設立的,位置十分重要。

李愔將崔巍、陳宮和朱猛召集過來,另外還有一些主管商業、稅收、漁政、農業等各級官員,以及各縣的主管官員,也都參加了這次會議。而在會議的一開始,李愔就要求這些官員將各自部門這一年來的工作,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向自己彙報一遍。

台灣現在分為台北、台南、台中、台東、澎湖五個縣,這比後世的台灣省上的縣要少了許多,另外這五縣的名字雖然與後世的台灣縣區名字相同,但其實面積要比後世大的多,甚至除了澎湖外,其它四個縣的位置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比如以台東縣為例,它的位置與後世的位置並沒有絲毫的重合,而是包括了後台的花蓮縣的全部,南投縣的大部,以及高雄縣的一部分。至於後世的台東縣,則全都被划到了台南縣境內。

現在台灣境內的漢人已經超過了五十萬人,奴隸數量更是超過兩百五十萬。不過在漢人之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流動人口,或從商或做工,經常來往於台灣與大陸之間,很多人都是在大唐好邊上了戶籍,然後在台灣這邊也取得了戶籍,兩邊都有房產。

現在的台灣主要還是以農業、漁業、以及食品加工和港口貿易為主要經濟支柱,其中農業主要是以大種植園為種,以台南縣最為集中,遍地都是大大小小的種植園和農場,主要以種植甘蔗和水稻為主,另外也有種植茶葉、臭蒿等經濟作物。據崔巍的統計,現在台灣從事種植園的漢人已經超過了十萬,而種植園中的奴隸人數更是超過一百五十萬,算是台灣從業人口最多的一個行業。

至於漁業,台灣這邊完全都是商業捕撈,大都是一些漁業大戶組成自己的捕撈隊,然後用拖網進行大規模捕撈,獲得的魚類則直接賣到各數加工廠里,也有極少一部分流入到台灣各個城市的漁市裡,供當地人購買食用。

種植園經濟和商業捕撈,為台灣提供了大量的工業原料,所以台灣島上現在開滿了各類食品加工廠,比如有蔗糖廠,釀酒廠、魚乾廠、罐頭廠等等,這些食品加工廠由少到多,由弱到強,已經成為台灣的一大經濟支柱之一。

至於最後的港口貿易,則是台灣利用自己海島的天然優勢,大力開發基隆、台南的港口貿易,每天都有無數貨物在這裡裝卸,有些港口的年吞吐量都在數十萬噸以上,雖然這個數字與後世那些港口無法相比,但是在大唐這個年代,卻已經十分驚人了。所以港口貿易也是台灣最重要的經濟支柱。

除了上面四個經濟支柱外,台灣的紡織業也發展十分迅速,畢竟現在棉布已經越來越被海外的商人接受,棉布的出口量大增,而台灣這裡臨近南洋,每天都有不少棉布通過這裡中轉,同時這也刺激到台灣本地的紡織產業,所以才會顯露出一種欣欣向榮的景象。

不過因為紡織業是個密集姓產業,需要用到大量的工人,而受到台灣人口的限制,所以紡織業現在已經發展到一個瓶頸,現在各個紡織業主們正在求助於科學院,希望他們能改進現在的織機,研製出一種減少紡織廠的人力投入,增加工作效率的新機器。

而在紡織業發展迅速的同時,造船廠、鋼鐵廠、水泥廠等重工業也已經起步,特別是造船廠及相關工業,借著各大港口的優勢,也是發展極快,只不過造船是個系統工程,各方面都需要一定的時間發展,不過相信用不了幾年,台灣的造船業就會迎來一個高峰。

李愔從各級官員的口中了解完上面的情況後,對台灣的農業、商業及工業都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而且從總的來說,各方面都發展的不錯,特別是最基礎的農業,發展速度尤其的快,比如台灣的糧食已經有百分之九十可以自給自足,剩下的也可以從林邑進口,基本上已經擺脫了從大唐進口的境地。估計這也是因為崔巍這些官員大都是儒家子弟,受以農立國的思想影響,所以對農業這塊尤其重視。

「崔巍,台灣的發展我已經大概了解了,現在你給我講一下台灣現在所面臨的困難,然後結合大家的智慧,看能不能想出解決的辦法?」李愔將台灣的現狀消化後,這才開口說道。

一聽李愔問到台灣面臨的困難,崔巍和陳宮等人都是相視苦笑,然後還是由崔巍開口道:「啟稟殿下,台灣面臨的困難確有不少,不過大部分都有解決的辦法,不過現在咱們卻面臨著一個最大的困難,若是這個困難不解決的話,那台灣的發展恐怕會停滯不前,甚至還可能被大唐沿岸的各大城市遠遠的甩到後面。」

李愔聽到崔巍的話,再看看眾人的反應,心中也已經猜了一二,不過他卻是微笑道:「是不是因為人口的問題?」

「殿下英明!」崔巍則是苦笑著道,「咱們台灣的面積比登州要大一半還多,但是登州的人口早就超過了百萬,可是咱們台灣的人口卻還不到登州的一半,另外殿下還要建立各種類型的工廠,以達到台灣可以在各方面自給自足的要求,這就需要更多的人口,可是大唐雖然不禁止咱們引進人口,但受各方面所限,咱們的人口增長還是過於緩慢,根本無法滿足各方面的需求。」

崔巍口中所說的人口是指漢人口,至於奴隸則不計算在內,畢竟那些奴隸大部分都集中在各大種植園,也有一些集中在工廠里,不過在大部分人眼中,這些奴隸並不算是人,而只是一種會說話的工具罷了。

李愔聽後也是點了點頭,其實現在台灣的人口增長速度並不慢,這主要利益於台灣各方面實行的人口引進措施,比如以農業為例,只要大陸上的百姓願意來台灣,立刻就能分到百畝土地,而且若是他願意花上點錢的話,就可以買到更多的土地,地價便宜的簡直就像是白送,而且這些土地上若是發現什麼礦藏,則都屬於私人所有,政府只會在開發時收取一些稅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台灣從一開始就沒有農業稅,也就是說,個人土地上的產出都屬於個人所有,不過若是你賣掉土地上的出產時,卻要繳納一筆稅收,其實這個也就是變相的農稅,畢竟台灣的農業都是大種植園經濟,產出都是要賣出去的,因此幾乎所有人都要交稅。

而除了農業之外,在工業和商業方面也都有相類似的優惠規定,特別是李愔還廢除了工商業上的各種苛捐雜稅,同時將收稅的權利從政府部門中剝離出來,成立了專門收稅的稅務院進行統一收稅,比如出廠的商品會在出廠時統一繳納一筆稅收,然後憑藉著稅務院開出的稅單,走遍全島都不需要再繳納什麼稅收。

也正是通過上面對農工商行業的各種優惠條件,以及在律法、治安、環境等各方面的改進,使得來台灣定居的人是越來越多,只是台灣發展的實在太快了,各行各業都需要人,所以人口的增長還是無法滿足需求。

想到上面這些,李愔對崔巍和各級官員笑道:「現在咱們大唐統計的全國總戶數為三百多萬戶,大約有一千多萬人,不過因為各地官府都有不少逃戶、漏戶沒能統計上,所以據我的估計,咱們大唐的總人口應該在兩千多萬,而現在咱們用了三年時間,竟然已經有了五十萬人的人口,這若是放在大唐,已經算是一個上州之地了,所以大家不要覺得現在的人口少,本王對現在的人口增長,以及各位的努力都十分滿意!」

李愔給大家算了筆帳,順帶還誇了在座的眾人幾句,這讓崔巍他們都是十分興奮,一個個撫著鬍鬚,滿臉都是自得的微笑。

而這時只見李愔接著又道:「至於人口的問題,大家也都很著急,本王也是一樣,不過經過這段時間的思考,我已經想到一個從大唐引進人口的好辦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