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9章 為時尚早

作為銀河太空宇航員大隊的成員,景海濤、劉文斌和張翠柏三個人享受到的待遇,可以說比在國家航天局宇航員大隊裡面的待遇還要好的多,國家宇航員能夠享受到的,他們都可以享受到,國家宇航員享受不到的,他們同樣可以享受到。

銀河太空完全包辦了景海濤他們的衣食住行,配備有高檔汽車以及保鏢,每個月還可以拿到不低於五十萬華夏幣的月薪,每年還都有數量不菲的獎金和福利。這還不算,他們所使用的軟硬體,都是國家航天局都還沒有配備的,劉士卿更是特批讓他們飲用十六倍濃度的強體飲料,這已經是相當接近強體藥劑的濃度了。

可以說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劉士卿都給予了他們最充分的照顧,相比起他們的戰友和同事,他們現在所享受的生活不敢說是最好的,卻也是非常靠前的。

景海濤、劉文斌和張翠柏三個人都挺知足,物質上他們的追求不高,公司給他們的,足以讓他們和他們各自的家人過上富足的生活了,他們現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能夠代表銀河實業,代表銀河太空,搭乘太空飛機,升空上天,把千里眼太空望遠鏡送到預定軌道之中,完成國人前所未有的創舉。

景海濤代表三個人說道,「劉總,我們都沒有什麼困難,公司已經給我們很多了,要是再不知足,我們自己都會不好意思的。

不過我們確實有個要求,希望你能夠好好地考慮一下。我們三個都覺得咱們宇航員大隊的力量過於單薄了,三個人對宇宙飛船的駕駛和操作來講,只能說是一個比較一般的水平,至少應該再有三個人組成另外一個機組,可以在有需要的時候,跟我們進行輪換,甚至是頂替我們的工作。

如果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的,六個人也還是不夠,最好能夠維持一個十幾個到二十幾個的水平,這樣的話,在太空飛機發射前期,確定最後的登機機組,就可以有一個比較充分的挑選餘地。

當然,這是建立在公司會多次進行太空飛行的基礎上,要是只為了把千里眼太空望遠鏡發射升空,以後再也不進行類似的工作的話,那麼只有我們三個人也勉強夠用了。」

劉士卿點點頭,「銀河太空將是一個長久的事業,不可能僅僅為了把千里眼太空望遠鏡發射升空,我就投入了這麼多的人力和物力。所以宇航員隊伍還是要擴充,這事,我會安排人做的,你們就不要操心這一塊了,你們的任務就是好好訓練,別等到要用你們的時候,你們去給我掉鏈子。要是那樣的話,我可饒不了你們。」

劉士卿又跟景海濤、劉文斌和張翠柏三個人聊了一會兒,又匆匆的看了一下宇航員訓練中心,跟訓練中心的負責人談了談。之後,劉士卿離開宇航員訓練中心,在太空飛機製造車間找到了邵若漣。

從去年將近年末的時候,走馬上任,轉眼之間,邵若漣已經出任銀河太空總經理一職半年多的時間了,這半年的時間,對邵若漣來講,是極痛苦又極富有挑戰、極其充實的半年。

銀河太空是國內第一家私人性質的進行太空開發的機構,即便是在全世界,也可以說是屈指可數的相關組織。能夠出任這樣一個組織的直接負責人,挑戰性可想而知。邵若漣本身就是一個很喜歡挑戰的人,從小到大,她挑戰了一次又一次,鮮少有失敗的時候。

在劉士卿找她談話,讓她做出職業選擇的時候,邵若漣原本以為自己已經充分的估計到了銀河太空總經理這個職位所要面臨的工作壓力,但是等到她正式執掌銀河太空帥印的時候,才發現自己還是遠遠的低估了其中的難度。

邵若漣雖然是水木大學的學生,但是其所學的專業卻是不折不扣的商科,在擔任銀河協會總會長以及銀河協會(水木大學)分會會長期間,她也自學了一些理工科方面的知識,但是在面對著銀河太空這樣一個極端陌生的課題的時候,她的知識儲備存在著極大的斷層。

這個斷層不單單是專業上的,也是能力上的。從專業上來講,她要想掌握好銀河太空的工作進度,就需要對銀河太空具體產業有所了解,太空飛機如何如何,宇航員訓練又是如何如何,這中間容不得半點馬虎和差錯。從能力上來講,銀河太空和銀河協會在銀河實業的體系中,看似都是銀河實業的子公司級別,但是管理這兩家子公司的難度是不一樣的,邵若漣的能力管理起來銀河協會綽綽有餘,但是在對銀河太空進行管理的時候,她在公司經營管理方面的理論、經驗都暴露出了不足,做得非常勉強。

這還不算,邵若漣還面臨著如何在銀河太空樹立威信的問題。論年紀,邵若漣比劉士卿小几個月,剛剛過完二十二周歲生日沒幾天,銀河太空上上下下上千號人,她的年紀是最小的,是所有人的小妹妹,論學歷,她到現在還沒有拿到水木大學的本科畢業證,就算是二個月後,順利拿到畢業證,也不過是本科學歷,而銀河實業上上下下,包括從特種部隊退伍下來的張翠柏在內,全都是碩士以及以上的學歷,邵若漣的學歷無疑是最低的。論工作經歷和資格,所有的公司員工在被聘請到銀河太空之間,都至少有四五年的工作經歷,而且在原來的工作崗位上都表現的極為出色。

與銀河太空的員工們相比,邵若漣所具有的優勢少得可憐,但是她卻毫不氣餒,她有劉士卿毫不保留的信任和堅定不移的支持,她有勇於挑戰,敢於面臨困難取得勝利的決心,她還有不輸於任何人的天賦,她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做好銀河太空總經理的職位。

劉士卿見到邵若漣的時候,她正穿著一身天藍色的工作服,帶著帽子,雙手沾滿了油污,正在和一群高級技師們一起組裝太空飛機。

劉士卿也就在2017年春節之前,見過邵若漣一次,之後就再也沒有見過面。和幾個月前相比,邵若漣明顯的變黑變瘦了。

遠遠的,劉士卿就沖著邵若漣招了招手,「邵若漣……。」

邵若漣抬頭,順著聲音望了過來,一件是劉士卿,頓時露出了笑容,她站起身來,找了塊布擦了擦手,迎著劉士卿走了過去,「劉士卿,楊秘書,你們怎麼來了?」

楊諾婷笑道:「老闆是特地過來看你的。若漣妹妹,銀河太空搞得不錯呀,我剛才陪著老闆到宇航員訓練中心看了看,老闆很滿意呀。」

邵若漣說道:「銀河太空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我會繼續努力的。對了,你們過來看看咱們的太空飛機吧,現在已經組裝了差不多三分之一了,如果順利的話,今年年末明年年初的時候就可以組裝完畢,到時候,就可以進行試航了,如果沒問題的話,明年上半年就可以用來發射了。」

劉士卿和楊諾婷等人朝著車間中間的太空飛機走去,這一個佔地面積數百平方米的大傢伙,此時已經初具規模,有了一個太空飛機的框架出來。劉士卿他們繞著它轉了好幾圈,期間,劉士卿數次停下腳步,詢問太空飛機的有關情況,邵若漣特意把負責太空飛機的總工程師叫了過來,由他來向劉士卿彙報工作。

劉士卿可不是隨便問問的,整個太空飛機的資料都是他給銀河太空的,而平常沒事的時候,劉士卿沒有少琢磨和研究這些資料。論起對相關資料的熟悉度和深度,劉士卿只比總工程師強,不比他弱。

一開始的時候,那個總工程師還能輕鬆地應對劉士卿的問題,不過當劉士卿提問越來越深入,越來越刁鑽的時候,總工程師鬢角都冒出了汗水。他是華夏科學院和工程院的雙料院士,算是國內有數的太空設備製造專家了,他能夠進入銀河太空,主要得益於盧永祥和郭氏兄弟的推薦。他早就聽說過劉士卿年紀雖小,但是學識極高,尤其是在高新技術領域,那就是天生怪胎,他一開始還不信,但是今天,他信了。他現在頗有一種小學的時候,應對老師盤問的感覺,簡直就是度秒如年。

劉士卿倒不是要難為這位院士,他只是想更清楚的把握住整個工程的進度,同時督促整個研究製造的隊伍,能夠把銀河太空的第一架太空飛機製造成一個精品工程。不管怎麼說這架太空飛機造出來,至少也好耗資五十億華夏幣,劉士卿既不希望它第一次發射升空的時候,就來個大爆炸,也不希望它飛了三五次之後,就歇菜了。劉士卿希望它至少也要有十年的使用壽命,而且可以反覆使用。

總工程師一共跟在劉士卿身邊一個小時左右,這一個小時是他這輩子最難熬的一個小時。不過也是他收穫極為豐富的一個小時,劉士卿在提問的時候,總是會強調一些需要重視或者容易忽視的細節,這些細節有一小部分是他總結的,但是大部分,卻都是銀河聯邦幾百年的經驗總結,都是精髓。聽到總工程師的耳朵里,宛若醍醐灌頂一般。

這位雙料院士都不知道該如何來形容呆在劉士卿身邊的感覺了,難受時宛若不喜歡學習的小學生被老師找去談話,享受時卻如同三伏天吃了一個冰淇淋一樣,從頭到腳,舒爽到了極點。

「劉總,我有個請求,你能不能抽出時間來,給我們上幾天課呀?」院士姓舒,叫做舒一峰,「今天要不是碰到你,我們還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