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首先要解決兩個問題

從法律規定和現實表現來看,歐盟都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政治組織。比方說在反壟斷問題上,歐盟採取的是一種比美國還要嚴厲的制度,很多美國企業為了打贏反壟斷的官司,都不在本國起訴,反倒是不遠萬里的跑到歐洲,先歐盟公平競爭委員會提起訴訟。再比如,在針對食品安全方面,歐盟也擁有著全世界最為嚴格的法律體系。

歐盟最讓人覺得哭笑不得是關於投票制度的,根據現有法律的規定,在很多牽涉歐盟大局的問題上,每一個歐盟成員國都有行使「否決權」的權力,而且這個「否決權」還是「一票否決權」。也就是哪怕其他所有成員國都對某一個問題投了贊成票,但是只要有一個國家不同意,這個問題就沒有辦法獲得解決。

在這個方面有兩個非常典型的例子,一個是歐盟的新憲法改革。在新憲法方案形成之後,法國和荷蘭先後舉行全民公投,都否決了新憲法,以至於歐盟的新憲法改革直到現在,都沒有看到任何的曙光。另外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對華武器禁售條約》。

在歷史上,因為冷戰的原因,華夏跟美國、歐盟(當時稱為歐共體)有過一段極其親密的關係,當時美國人和歐洲人為了遏制蘇聯,拉攏華夏,對華的技術開放是相當高的,華夏有關技術人員到美國參觀核工業。美國人除了最核心的那一部分不對華夏開放之外,其他的方面都和華夏有著非常深的交流。

但是這一切,在1989年之後,有了非常大的變化。當時蘇聯因為戈爾巴喬夫的盲目改革,實力銳減,戈爾巴喬夫又積極採取靠攏美國、靠攏西方的政策,先是東歐劇變,之後蘇聯內部的加盟國也是一個個離心離德,以至於蘇聯很難對美國產生威脅,再加上當時華夏國內爆發了六四學潮,華夏差一點就搶在蘇聯前面,分崩離析。

美國和歐洲對華夏的政治需求在那一年,降低到了歷史最低點,之後美國和歐共體借口華夏採用血腥手段鎮壓遊行示威的學生,而斷絕了和華夏的一切技術方面的交流,他們所製造生產的武器也都先後停止對華夏出口。

這些年,隨著華夏對高新技術武器研製的重視,華夏軍力有了明顯的提升,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歐盟成員國當中就有一些國家陸續的表示願意投票贊成取消《對華武器禁售條約》,但是在這個問題之上,歐盟同樣採取的要求所有成員國全票通過的原則,只有有一個國家反對,《對華武器禁售條約》就不能夠取消。

在這個問題上,歐盟成員國分成了兩大派,法國、德國等老牌的歐盟國家基本上都同意取消《對華武器禁售條約》,但是像捷克、波蘭這些新加入歐盟的成員國,為了摟住美國人的大腿,一直都是再三的表示會行使一票否決權,阻止歐盟通過廢除《對華武器禁售條約》的決定。

現在,當歐洲航天局提交報告,希望討論是否跟銀河實業合作的事情之後,歐盟成員國之間又開始展開了極為激烈的討論。

有人贊成,有人反對。兩年前,歐盟和銀河實業關係惡化,歐盟頒髮針對銀河實業的禁令,當時有些歐盟成員國就不太贊成,不過當時礙於顏面,為了維護所謂的尊嚴,這些不太贊成的成員國才沒有反對針對銀河實業的禁令。

這兩年,銀河實業仍舊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很多歐盟國家都眼饞不已,想著能夠跟銀河實業合作一把,從銀河實業飛速發展之中,分享到一部分好處。但是當初斷絕跟銀河實業的關係比較容易,再想跟銀河實業恢複關係,那就難了。

先不說劉士卿和銀河實業是否願意跟歐盟恢複關係,即便是在歐盟內部也存在著極大的爭議。德國人是極力反對,東歐國家以及其他跟銀河實業沒有任何交集的國家要麼是無所謂,要麼就是不太贊成。極力主張和銀河實業恢複關係的,主要是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兩方僵持不下,誰也說服不了誰。

此時,歐盟航天局的問題再次引發了兩個派別之間的激烈辯論。不過這次反對派佔了上風,如果單純的是技術交流,或許歐盟成員國就不反對了,問題是歐盟航天局直到現在都拿不出來銀河實業能夠獨立製造千里眼太空望遠鏡的證據,萬一銀河實業是在耍詐,請君入甕,騙取歐洲航天局的技術,那該怎麼辦?

何況,劉士卿提出的條件實在是苛刻。要求歐洲航天局必須成為銀河互助共促會的會員單位,這不是說要承認銀河實業的領導地位嗎?這是高傲的歐洲人絕對不肯接受的結果。

歐洲爭吵不休,日本抗議加威脅,美國虎視眈眈,面對著三方勢力,劉士卿淡定自若,根本沒有把他們當成一回事。

這時候,在銀河互助共促會內部,劉士卿發表的兩個招投標文書,也引起了所有會員單位的巨大興趣。對千里眼太空望遠鏡感興趣的會員單位不是很多,主要局限在華夏科學院、國家航天局、燕京大學、水木大學這樣的科研學術教育單位,像華糧集團、IBM這樣的會員單位,基本上沒有對千里眼太空望遠鏡過多關注的,他們更感興趣的還是劉士卿提出的圍海造田工程。

海洋是一個巨大的寶庫,其中蘊含著很多的資源等著人類開發。海底大陸架的石油、天然氣,海洋水產、海洋礦產資源等等,都是非常有價值值得大力開發的項目。不過海洋畢竟不同於大陸,因為海洋的特殊性,人們開採各種海洋資源的時候,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平台問題。

以往人們勘察開發海洋,主要依賴於各種船隻搭建的平台,比方說海洋捕撈業,海洋運輸業等等,離開船,根本就玩不轉。在船隻之後,人們又發明了利用修建海上石油平台的方式,開採大陸架下面所蘊含的石油、天然氣資源。

除此之外,人們發明的其他針對海洋資源開發的平台就比較少了。圍海造田工程的出現無疑將為開發海洋資源增加一個全新的平台,尤其是圍海造田工程所蘊含的水下都市、人造島嶼等工程項目,一旦真的能夠建設完成,撇開其軍事價值不談,單說經濟價值,也將是非常巨大的。

別的不說,單說在海洋的水平面下方,修建一個能夠容納一定人口的水下城市,然後將其作為一個旅遊景點進行開發的話,它一定會成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旅遊項目之一。再有,水下都市也可以成為開發海洋底部礦產資源的重要中轉站,人們可以先將各種海洋礦產開採出來,收集到水下都市中,然後通過船舶或者別的運輸方式,將海洋礦產運送到陸地上。甚至可以直接把工廠修建到水下都市中,直接造成成品,進行銷售。

無疑,圍海造田工程有著非常廣袤的前景,如果能夠參與其中,一定可以分到一杯又濃又香的肉羹的。

不過銀河互助共促會的會員單位都知道圍海造田工程所需要的投資,絕對不是一個小數字,其所要花費的資金絕對將達到一個天文數字。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的項目,不是一般人能夠玩得轉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劉士卿在有關圍海造田工程的招投標文書中,將位於黃海的第一個圍海造田工程進行了拆分,將其中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拿來銷售。每百分之一的股權銷售價格高達一百億華夏幣,也就是說劉士卿打算用百分之四十九的股權籌集四千九百億華夏幣的資金。

這樣一個價格,說不上賣得貴了,甚至可以說賣的有點便宜了。畢竟在水下修建城市,可不是動動嘴皮子就能夠解決的問題,這裡面牽涉到了無數極為繁瑣而又困難的現實問題。海水的腐蝕性、海水帶來的巨大水壓、交通問題、食物和水源問題、呼吸問題、通訊問題、娛樂問題等等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每一個都是需要花大價錢的。

按照劉士卿的估計,五千億華夏幣的投入,基本上能夠把第一個水下都市給興建起來了,讓參與進來的會員單位負擔其中的絕大部分資金,銀河實業拿著整個工程的過半股權,卻出一點點錢,還是可以接受的。

一百億華夏幣才佔百分之一的股份,這可是史無前例的昂貴股權銷售價格了。那些實力雄厚的會員單位看著這樣一個價格,一個個都頭疼無比。畢竟一百億華夏幣絕對不能說是一個小數字,很多會員單位的總資產甚至都達不到這樣一個價格。

「劉總,能不能便宜點?」寧瀾傑給劉士卿打電話,「要是便宜點的話,我們華糧集團就購買圍海造田工程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華糧集團財大氣粗,可是面對著劉士卿開出的高昂價格,也覺得有些吃不消,寧瀾傑也不得不跟劉士卿套磁。

劉士卿笑道:「寧總,坦白講,我還覺得一百億華夏幣就賣掉百分之一的股份,太便宜了。從工程造價上來講,修建從燕京到南方省的高速鐵路就花了兩千多億華夏幣,我們現在是要造在海洋內部的水下都市,工程難度要比修建高速鐵路高了好幾個數量級,花費一萬億華夏幣能否把他造出來,都還是未知數。你想想,百分之一才賣一百億華夏幣,到底是便宜了還是貴了?」

寧瀾傑訕訕一笑,「照你這麼說,當然是賣便宜了。不過劉總,咱們進行圍海造田工程,可不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