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末卷——女神的王座 第七小節 黑洞

亞利克斯如約和女王陛下共進了晚餐,但在侍者奉上甜點的間隙,他向女王陛下告了七十二小時的假——有可能還會延長十二個小時左右。

「哦……」女王陛下交叉起十指:「能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兒么?」亞利克斯不是個很熱衷於權利與陰謀的孩子,但他一向都很守信,也很有責任感,在一般情況下,是不會無緣無故地突然取消已經預訂好的工作與出行任務——何況亞利克斯還預設了十二個小時的緩衝時間,也就是說,這次他自己也很難判斷究竟需要多少時間——這很罕見。

「一個實驗。」亞利克斯回答,他的黑眼睛在水晶燈的光芒下愈發顯得乾淨漂亮,然後強調般地重複:「一個大型實驗。」

他有些興奮,但更多的是不快,女王陛下想道,至於那個大型實驗,她早就有所了解,不管怎麼說,實驗所在地是在東撒丁,毗鄰首府的一處廢棄的地下洞窟里——那裡原本是早先虔誠的教徒為了避免信仰撒丁原有神靈的祭祀們捕捉或殺害而發現並整理出來的,隨著舊約公教的興盛,這個不見天日,潮濕骯髒的避難所也就逐漸為人們所忘卻。前幾年它就和撒丁沿海無數個地下洞窟一樣,被數以百萬計的蝙蝠佔據著,直到撒丁國立大學的煉金物理技術研究小組徵用了那裡為止。

是的,煉金物理技術研究小組。

亞利克斯在撒丁國立大學取得的成績完全出乎女王陛下以及其他人的意料,這所撒丁乃至全世界最為著名的大學裡可以說是塞滿了各種類型的現在或者將來式的出色人物,那些聰明,活潑,心無城府也因此狂放不羈的孩子們還不懂得恰到好處地收斂自己突出的尖刺,在那裡授課的教授可以說是時刻承擔著心靈與身體的雙重壓力——除了那些時時刻刻用自身表現來說明什麼叫做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學生們,還有來自於委員會和教育部每年三次的審核——已確定你還能不能在那兒幹下去,更不用說擴展課目——牽涉的範圍相當廣闊。

亞利克斯的鍊金術課目擴展卻沒有遇到什麼明顯的阻礙,王儲的身份固然是原因之一,這門科目本身的吸引力也是不容小覷的,在最初的新奇與喧鬧過去之後,越來越多的學生從中發現了自己喜好的東西——正如亞利克斯所言,從廣義上來說,煉金幾乎囊括了所有現代科技與文化科目的雛形,天文、生物、化學、物理、哲學、數學、詩歌……亞利克斯破解的煉金密語讓他們對於煉金的研究可以無限度地深入下去,而隨著話題與研究目標的一再擴展,學生們也逐漸按照自己的興趣分成了數個小團體,他們需要更多的指引與教導——身為王儲的亞利克斯顯然不能,這時候,對煉金這個科目早就蠢蠢欲動的教授們無比喜悅地伸出了他們的「援手」——知識的追求可以貫穿人類……非人類的一生,不是么?

對此亞利克斯並不怎麼在意,學生們的奇思妙想能夠給於他某些啟發,而這些教授則有著更為深厚的基礎將那些奇思妙想繼續與發展下去。

譬如說,這次讓他改變了預定計畫的大型實驗。

***

一條金屬構件的腔腸類動物。

空曠的地下溶洞已經全部被金屬覆蓋,幾乎佔據了三分之二空間的鋼鐵管道被上千根懸臂弔掛在空中,並且如同變異棘刺海參那樣不斷地向黑暗中延伸……這裡只是整個實驗機組的很小,很小的一個部分——這個人造怪物是一個深藏在地下三百英尺的環形隧道,長達十二英里,耗資十五億元,正式學名為——大型粒子物理對撞機。

它並不是這個世界上第一台大型粒子物理對撞機,西大陸聯邦沙漠深處的大型強子對撞機是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來自二十多個國家7000多名技術人員參與建造的環形隧道全長十八點一五七英里。對撞機開足馬力後,能把數以百萬計的粒子加速至將近每秒鐘二十四萬英里,相當於光速的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粒子流每秒可在隧道內運行一萬一千二百四十五圈,單束粒子流能量可達七萬億電子伏特。

無論人力還是物力,財力都高昂得令人麻木的實驗當然有其目的——科學家們認為大爆炸創造了宇宙,而這個粒子對撞實驗將有助於人們了解宇宙起源的詳細過程,並有可能揭示出反物質和可能隱藏的多維空間和時間,並找到假定微粒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證據(希格斯玻色子被認為是物質的質量之源,其它粒子在希格斯玻色子構成的「海洋」中游弋,受其作用而產生慣性,最終才有了質量。在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所預言的六十二種基本粒子中,只有希格斯玻色子迄今仍未現身),科學家中有些人已經為此整整等待了二十年。

上次碰撞實驗持續了14個月,並沒有得到可喜的成果,不過研究者們還是很有耐心的,在經過兩年的檢修之後,又一次的碰撞實驗即將開始,這次預設為28個月。

人們所不知道的是,撒丁的摹本已經走在了原型的前方——在金屬的表面,密密麻麻地銘刻著筆畫尖刻銳利的文字——魯尼文,源自於神明的文字,特別選出的人類用施加過法術的鑽石刻刀一點一點在堅硬的鋼鐵上「寫」出來,不是沒有人想要利用電腦控制的雕刻機,事實上這是研究小組的第一想法,可惡的導師,也就是亞利山大教授居然沒有阻止他們,而是讓他們快快樂樂,熱熱鬧鬧地刻了一整天連帶一夜鋼板卻在組裝實驗時發現毫無作用之後才指明了這一點。

「我並不知道奧丁時期的人類有沒有嘗試過這種辦法,」黑髮的王儲教授和藹地說道:「即便沒有,也不代表你們的實驗不會成功——在確定真的無法成功之前,萬物皆須論證,不是嗎?」

不是嗎?……

在相處了十年之後,研究小組中的學生(畢業與未畢業的)與教授們已經非常了解自己的王儲殿下了,他也許確實如宣傳上所描述的那樣溫和,聰慧,有責任感,就像個天使一樣完美無缺,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他們確實切身感受到了這個尊貴人物的陰暗面——一個記憶力良好無比兼之苛刻,睚眥必報的傢伙。他不喜歡懈怠與質疑,憎惡陽奉陰違,特別是在工作方面,他可以說是一個真正的獨裁者。

但他確實是個天才,不,毋庸置疑的神——在第一台大型粒子碰撞機因為對撞機的磁鐵接合部位和包裹超導接頭的銅鞘因為過熱而產生問題導致碰撞機停止工作的時候,撒丁的大型粒子碰撞機卻因為有著魯尼文字的護持而得以持續運轉——質子流碰撞所產生粒子晶體向各個方向急速飛濺的美麗圖像經由計算機復原展現在人們的面前……但這不是最後,也不是人們需要的結果,他們等待著極小的概率——等待著一個新宇宙的產生。

「那是什麼?」維爾德格問道,他看不出那些甚至能令一個不死者覺得頭暈目眩的彩色點狀圖代表著什麼。

「黑洞。」亞利克斯平靜地回答。

處於時間與空間之間的黑洞,使時間放慢腳步,使空間變得有彈性,同時吞進所有經過它的一切。

早在大型粒子碰撞機的設想提出之際,就有大批學者表示反對,他們認為碰撞固然能夠解釋並證實宇宙起源,但也有可能造成可以無限膨脹的微縮黑洞——眾所周知,黑洞實質上就是一個體積趨向於無限小而質量趨向於無限大的天體,例如說,一個有著喜馬拉雅山質量的微型黑洞。它將會輕而易舉地穿過任何一個現有物質——由於黑洞的密度極高,它在普通物質中可以隨意穿過而幾乎不受阻礙,就如同石頭在空氣中穿行。所以,放置在行星上的微型黑洞立即垂直下沉到地心:到達地心的微型黑洞依賴慣性繼續沖向對面的行星表面,然後又在重力作用下回到地心,再次沖向行星另一表面。這個過程看起來就像一個鐘擺在往複不停的擺動,或者像一個發生了諧振的彈簧振子。而更為可怕的是:黑洞在行星內部穿行的過程中,它像一個吸血蟲一樣,用它那引力極大的吸積盤不停地吞噬掉附近的物質,直到將所寄居的行星吸食得精光。最後,消滅了行星的黑洞,也失去了運動原動力,停留在地心的位置,代替行星繞恆星公轉起來(注釋1)。

反駁者認為,只有碰撞的粒子總能量達到三分子一普朗克能量時才可能形成黑洞。普朗克能量是一個相當大的能量,大約是一個閃電所需要的能量,而現在的粒子碰撞機要達到這個程度還相差甚遠,完全不必擔心。

問題是……魯尼文字的加持滿足了這個原本無法滿足的條件。

4個巨型探測器,形象點說就是多功能攝像機,能夠捕捉粒子在大型強子對撞機隧道內碰撞時可能出現的任何事情——亞利克斯和維爾德格所看到的還原圖像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個緩慢旋轉著的「黑點」,周圍環繞著璀璨的粒子流,它們被它吸引進去,而後又被噴吐出極小的一部分。

「這個黑洞有多大?」維爾德格從還原圖像上完全無法看出這個危險品大小,也不知道它應該有著多大質量。圖片上的東西只能讓他聯想起一張質量上乘的彈簧海綿床,它的中央被人擺放上了一個重量驚人的鐵球,它讓床的表面凹陷了下去,形成一個有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