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七十五章 市中殺(五)

「精只香與必粟香的氣息都是極為濃烈霸道的。」明顯憔悴了許多的元秀慢慢拈起一顆黑子放在了棋盤上,語氣帶著一種極為漠然的漫不經心,「杜青棠平生仇家無數,你是他膝下唯一子嗣,想來自小受到的覬覦也不少,焉會毫無防備?我不相信那日你進殿時沒有察覺到迷香。」

杜拂日隨手落了一顆白子回應,若是仔細看去,他的臉色尚且有些蒼白,然口角笑意卻很是溫潤:「的確察覺到了。」

元秀落子的手頓了一頓,定定看向了他,杜拂日毫無迴避之意,兩人對望良久,元秀方道:「你早知道大娘想要那麼做?」

「我只知道她欲對我不利。」杜拂日立刻搖頭,淡淡地道,「畢竟她是郭家養女,乃是郭家當成親生骨肉養大,對杜家懷恨並不意外,但你是文華太后嫡親血脈,我想你既然在寢殿里,她若要殺我,至少不會將你拖下水,所以不會在珠鏡殿,想來是想給我些苦頭吃。在她回珠鏡殿前,已經知道了我與你對弈終夜之事,我想,薛娘子捨不得惱你,著落到我身上,讓她發作一番也不是什麼大事。」

他說這番話時態度平靜面無波瀾,元秀沉默片刻才道:「我實在不知道你說的是真是假。」

「當時你昏迷不醒,想是沒聽到她最後的一番話。」杜拂日沉吟著,緩緩道,「你大約不知道她當年做什麼會留在宮中做你的乳母。」

元秀皺起眉。

「薛娘子雖然只是郭家養女,但你的外祖父郭守的確是拿她當成了嫡親血脈看的,就是郭家上下也沒人拿她當外人。」杜拂日平靜道,「因此薛娘子少年時候婚姻艱難,並不是沒有郎君傾慕與她,而是因為郭守擔心她與夫家長輩難以相處,一來郭家勢大,本就壓了許多人家一頭,二來薛娘子那個時候性格堪稱一句驕橫跋扈,偏偏以郭家的家世,尋常人家,郭守又怕只是沖著郭家權勢而來,如此才挑來挑去難以決定。」

「到後來薛娘子在神禾原上遇見了沈家郎君,兩人因賽馬終情,沈家詩書傳家,長輩最想替沈郎君娶的乃是溫柔嫻靜的大家淑女,然而薛娘子委實過於刁蠻了些,所以兩邊頗為鬧了一場,最後阿煌大約也聽說了,郭守請了長生子出面,那沈郎君之母篤定三清,對長生子敬畏若天人,因而才同意了這門婚事……」

杜拂日說到這裡,元秀忽然冷冷一笑!

「先前,我曾託了賀夷簡打探長生子之事,他告訴我,當初外祖父曾向長生子求了兩件事,便是分辨與母后、大娘有關,大娘的是婚姻,母后的我算了算時間,應是五哥被立為儲君之事。」元秀似笑非笑的說道,「這兩件事,雖然不知道外祖父向長生子付出了什麼代價,但是到底都成了,可如今想一想,這長生子哪裡是什麼謫仙人?分明就是一個使邪術的妖道!」

「大娘與沈家郎君的婚事起初就不順,後來成了之後也才只過了幾年的好日子?大娘的孩子還在襁褓之中,沈家郎君便因病而亡不說,連帶著大娘自己的孩子都在不久後去了!為此大娘雖然沒有說,可我想沈家本就對大娘不甚滿意,如今見她丈夫與孩子都死了,豈有不落井下石的道理?」

「再說母后這邊——五哥雖然被立為儲君,可是接著整個郭家都出了事,母后與八弟都身死……後來父皇寵愛六哥,五哥身為太子卻連帶著王氏都過了數年戰戰兢兢的日子,到了先帝駕崩,這幾年勤勤懇懇,最後卻只落了一個一夕之間身敗名裂,性命委於宦奴之手的下場!」元秀用力將手中棋子丟回棋罐,冷笑,「如今我倒相信他有些門道了,若不然當初外祖父不過是尋他問了兩件事,怎麼一路遺禍到了現在?」

杜拂日淡淡地道:「你說的其實也沒錯,其實說起來,當年叔父之所以堅持要先帝下旨令郭家族沒,並非因為叔父與郭家有什麼私仇,歸根到底,還是與此人有關。」

元秀看著他,杜拂日略一思索,道:「宮變次日清晨,你與長生子的交易,可是答允給他推。背。圖?」

對他的心思敏捷元秀早已不奇怪,只是道:「你說是長生子,可有什麼證據?」

「這件事情,沒有什麼證據不證據的,就好像當初都說郭家勾結西川節度使意圖謀反,可那些謀反的所謂證據,許多人都知道壓根就是去抄家之時由禁軍帶進去的。」杜拂日微哂,「這也是這些年來許多世家都不太願意再踩郭家的緣故,但也不願意附和太上皇為郭家洗冤——這些人都認為,當初郭家要麼得罪了叔父,要麼,就是勢力過盛,惹了先帝擔憂,其實這兩者都不是。」

「世家閥閱的勢力,自本朝興起科舉後,已經大為衰退,實際上,自從本朝高宗皇帝廢棄元後,扶持武后,後來又出現了武周代唐,更是讓世家大受打擊,五姓七家裡的太原王,因其女為高宗元後,在武周一朝,亦是戰戰兢兢,後面玄宗皇帝時安史之亂,為向回紇借兵,肅宗皇帝允回紇入關中後可以任意擄掠,錦繡兩都,遭蒙大難,固然最可憐的是百姓,但世家在這中間受到的損失也不小,所以陸續傳到了這些年來,家聲尚在,但其實勢力早不能與開國之時比了。」杜拂日淡淡地說道,他本身就是城南杜氏子弟,開國時候名相杜如晦便是先祖之一,說起世家的勢力變遷,無疑是切身之感。

元秀神色漠然的聽著。

「當初高宗皇帝之所以廢棄王皇后,歸根到底是擔心世家勢力過大,若不加以約束,會使本朝重蹈前隋之轍——前隋之滅,雖然史書上多言隋世宗好大喜功又剛愎自用,然其時天下反軍如林,李家之所以能夠得了天下,與關中豪門放棄楊室,改為支持李室不無關係。」如今皇室幾成傀儡,杜青棠大權在握,此刻殿中又沒有旁人,杜拂日說話也是毫不留情,緩緩道,「所以實際上,從玄宗皇帝之後,皇室最忌憚便不再是皇室,而是宦官!」

——安史之亂時,玄宗皇帝倉皇駕幸蜀地,起初叛軍氣勢如虹,唐軍一敗塗地,當時玄宗已經年老,無人主持大局,宦官李輔國便在靈州擁了太子即位,遙尊玄宗為太上皇,這就是肅宗皇帝。後安史之亂平定,史軍殘部佔據河北,只肯遙尊長安為首,其時李室也是十分疲憊——那也是河北三鎮的由來。

之後,李輔國自恃功勞,把持朝政,肅宗幾成傀儡,這是本朝宦官專權的由來。後面德宗皇帝將神策軍權交與宦官,更是讓宦官擁兵自重,連諸臣與眾鎮都為之側目。而正經的李家皇族,卻一路走上了衰微之路——宦官專權自是恐懼明君,由此凡是聰慧機敏的皇子,往往都活不長,如懷宗長子英王便是個例子。

杜拂日淡然而笑:「因此郭家雖然聲勢赫赫,但實際上當時憲宗皇帝與叔父並未起疑,何況憲宗皇帝與文華太后之間頗有情份,對如今的太上皇其實也是十分喜歡的。那時候憲宗皇帝與叔父,最擔心的還是神策軍!」

元秀神色一凜!

杜拂日此言不虛!

她不覺問道:「若是如此,那麼想來先帝與杜青棠,應有假世家之手,壓制宦官之意?可為什麼最後杜青棠卻堅持要族沒郭家?」她心思轉了一轉,皺眉,「郭家這一支,起自郭老令公,以武起家,難道他們反對皇室收回神策軍?」

「那時候如今的太上皇已經被立為儲君,乃是郭家外孫,郭家若是反對,文華太后豈能准許?」杜拂日察覺到她態度的轉變,面上卻依舊不動聲色,「何況文華太后只有太上皇一子與阿煌你一女,若是郭家未曾被族沒,等到了豐淳時,豈有不倚重郭家的道理?」

元秀抿了抿嘴:「你說。」

「這便要提到長生子了。」杜拂日緩緩道,「十幾年前此人在關中極為出名,就是叔父也曾慕名與他一會,實際上他對推。背。圖的興趣,長安許多人家都知道,但阿煌你也曉得,因懷宗皇帝當年沉迷丹術,致王太清亂政,所以憲宗皇帝,一反懷宗皇帝之態,對道家十分厭惡,憲宗皇帝與我的叔父,都不信鬼神之道,而偏偏長生子出山時,正是憲宗皇帝當政。其時到現在,推。背。圖都只有宮中收藏,他想要一觀,卻偏偏要與宮廷打交道。在這種情況下,長生子便只有從重臣、宗室下手,當初他與叔父第一次見面時,便毫不掩飾自己的目的。」

「然後呢?」

「此人傳說身具道法,不過道家之術我也不甚明了,他在長安風頭極盛那幾年,據說世家都爭相以請他登門為榮耀。」杜拂日淡淡的笑了笑,「那時候,郭家長女在宮中為後,膝下有嫡子,子嗣興旺,乃是長安城中數一數二的門第,聽聞了這等高人,總是動了好奇之心,這才有了後面郭守請其為文華太后與薛娘子襄助之事。」

元秀皺起眉:「我雖然不曾見過外祖父,但想來既然能夠為一家之主,多半也是機敏之人,大娘出閣之事,猶可以說是那沈家郎君之母恰恰對長生子敬畏有加,所以請他出面,比旁人勸說都有效果,可是五哥立儲,卻不知道他又是用了什麼辦法?先帝明明厭惡道士,外祖父豈會連這點也不注意?」

「長生子用了什麼辦法,我也不知。不過關於如今的太上皇的儲君之位,我卻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