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異地篇 第四百四十四章 暴露

文殊菩薩建道場於五台山,渡化有緣人。此形景早已在民間流傳,說是菩薩示同凡人,隨機說法,普度眾生。

然法照禪師於唐大曆二年並非在五台山掛單,而是在衡州(當今的衡陽)雲峰寺掛單。那一日也是在齋堂吃粥時,發現所用的缽中顯現出彩色祥雲,雲中有魏峨山寺,寺東北有山,山下有澗,澗北有石門,從石門進去又有寺。寺額題有金色大字,名「大聖竹林寺」,當時法照大師很奇怪。

時隔兩日之後,又是在齋堂吃粥時,同樣的情景再次出現,粥吃完圖像也就沒了。他向四周有道的高僧請教,剛巧有人去過五台山,對他形容的情景非常熟悉,法照也因此心生前往五台山朝佛之念。

可是直到大曆四年,法照也一直沒能去五台山。

同年,衡州湖東寺,啟建九旬五會念佛道場,正在講訴經文的法照大師又看到天空中出現了祥雲,然此次不同,隨著祥雲同時出現的還有阿彌陀佛,與文殊、普賢二大菩薩的金色身影,直至酉時始漸隱去。

當晚照師在道翅束後,他又遇一老人。

老人責問他,「既然有心向佛,為何遲遲不去見佛。」

法照回曰,「路途太過遙遠。」

老人言:「但決定去,便無困難。」

法照隨即起誓說一定會去五台。在同年八月,他與幾位僧人結伴從南嶽出發,在次年的四月到達五台山。與此同時,同行者全都看見了五台山諸多寺廟中飛出白色的光芒,這樣的情景持續了幾天,直到有一天傍晚,一道光印射在了法照身上。

同伴奇怪詢問寺僧,寺僧回曰:「大聖不思議光。常照有緣人」法照依著寺僧人提醒,來到了現在普濟所在的修行之地,尋到了這處幽靜的山林,並在這裡見到了文殊與普賢,得到了菩薩的親自指點,最後得道成佛,洞清修,並且將自己的奇遇記錄了下來,與紫金缽一起代代相傳。

然紫金缽並不是直到柯小鷗進入五台聖地才顯出影像,早在柯小鷗重生時。紫金缽就顯出過異像,只是當時不知有什麼原因,缽中影像被一團濃霧所遮掩。

普濟雖知有尊者降世。也只知在東南方向,可是華夏國地大物廣,沒頭沒尾的尋起來那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他只有耐心的等待,等著缽中的霧氣一點點的退去顯出清晰的影像。

今天他依著往日的習慣將紫金缽取出用軟布擦拭。早日唐玄藏用的飯碗此時早成了其千呵萬護的珍品,碗身經過數百年代代相傳,精心保養,缽身早光亮如鏡。

也就在好了擦拭的過程中,紫金缽沒來由的開始發燙,燙得他幾乎要無法捧在手心之中。當他將缽放在炕桌上時,紫金缽卻一反常態的不再沉默,象個快樂的孩子一樣發出嗡嗡的聲音並浮在了半空上不停的劃著圈。

普濟看到這一情景早就呆了。饒是百來歲的他,此刻再也無法淡定下來,想要拿回紫金缽,可是它卻象在逗其玩耍,直到剛才自己落了下來。結果普濟就看見了缽內出現的影像。

95座寺院里有許多新僧尼,或是來五台山時日不長的僧人。有的懂這鐘聲的含義,有的則看到寺院內諸平日里穩健的高僧們如此慌張就糊塗了。

要是亂世,這鐘聲響起,估計十有八九是災禍,可是在當今這社會?許多老僧都和新僧一樣迷糊了。

眾多摸不到頭腦的老和尚里並不包括幾大寺院的主持方丈,還有戒律持的主持方丈,他們在聽到鐘聲的時候,第一時間就趕到了山上的議事大殿,數十個光亮的腦袋身披著金色的袈裟集聚在那裡是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不知到底出了啥事。

這時一個肥胖的老和尚第一個站出來問道:「到底出了什麼大事,北台的那口鐘會這個時候敲響。」

一個年輕點的僧尼則站出來回道:「戒律寺已派人去了北台,只要稍等就會得到消息。」

大廳中有一慈眉善目的老和尚,雪白的長冉摟在手中點頭晃腦的說道:「那口鐘據說有百來年沒敲響過了,難不成。」他以為是那裡的老和尚圓寂了。

普濟有幾十年沒有出過山谷,就是新中國解放,政府派人過來,他都沒有搭理。再說了,各寺院都有主持方丈,根本用不著他操心這凡塵俗事,以前他見過的那些小沙彌許多都已化為了塵土,知道他的現已不多了,那個老和尚就是其中之一。

而他也是當代菩薩頂的主持方丈慧仁大師。

一行光頭議論紛紛也沒猜出個究竟,而這時,一個身形瘦小身影象急矢的箭羽一樣卻出現在了議事大廳里。

來人兩隻手一左一右的提溜著兩個身材比起大了一倍不止的僧人。

這時候,劇情安排,總有那麼幾個想一呈威風的傢伙會急不可耐的出頭,「什麼人,膽敢不經傳喚擅自闖入議事廳。」

來人並沒說話,而是先將手中兩人放下,兩個僧人各自揉了揉自己被摔痛的部位,其中一個還大大咧咧的說:「師父,到底出了什麼事這麼急啊,弟子的老腰都給您老人家摔折了。」

慧仁看到慧凈有些面熟,可是因為年代隔得太過遙遠記憶有些模糊了,可是那瘦小僧人披著的紫金袈裟讓他大吃了一驚,忙從高台上走了下來。

「弟子慧仁見過太上長老。」慧仁率先單膝跪倒大禮參拜。

他這一動作驚醒了還暈乎著的眾人,戒律寺的主持此刻也認出了另一名正是戒律寺派去北台打探消息的武僧。

這裡沒人認識普濟,但是紫金袈裟在這五台山卻沒有一個僧尼會不知道的。

它代表著五台山眾寺院里的最高地位,能有資格披上這紫金袈裟的只有那位一直隱居在北台潛修的太上長老。

眾人齊涮涮的跪倒在地,齊呼:「歡迎太上長老駕臨議事廳。」

普濟老兒笑嘻嘻的沒有一點大師風範,一隻手那麼輕飄飄的往上抬了抬,嘴中嘟嚷著:「都起來吧,老僧不喜歡這麼麻煩的事情。」

議事大廳里大大小小的和尚有幾十名。象戒律寺的僧人都會武,那主持方丈悟金更是一名天級高手。只是那名新冒出來的太上長老手那麼輕輕的一抬,所有的人都不由抗拒的站起了身。

悟金大駭,依他的眼力根本看不出普賢的修為。

「太上長老,弟子剛聽到北台鐘聲敲響,不知有何緊急事務需要弟子效力。」慧仁強壓住心頭的好奇,這時他也認出了那名喚普濟為師的正是自己曾經的師弟慧凈。

慧凈師弟因修為差,悟性又不高,當年被自己師父派去北台服待太上老長,說是太上長老在一天。他就一日不能離開太上長老。

時隔這麼多年,慧仁業已老態龍鍾,可是慧凈除了體形胖一點。看上去與當初的變化不大。

普濟一反常態收起了嬉笑的臉嚴肅的說道:「五台山諸弟子聽令,立刻大開山門,凈水潑街,沐渣衣。」

這貨也是樂得過頭了,還有一點。這老頭也有點孩童般的玩心,先是高聲喧嘩,再又低聲的說道:「告訴你們一件大喜事,上仙尊者已到菩薩頂了……喚你們前來,是要你們和我一起去迎尊者的。」

嘩,噗通。普濟的聲音才落地,廳里眾人半數以上翻倒,菩薩頂的主持更是驚的雙眼如同牛鈴。全身也打起了擺子:「太上長老,您說的是真的?」

普濟一瞪眼,象對付小娃娃一樣在慧仁那鏳亮的頭頂敲了一下,「這種事我怎麼可能開玩笑,大家別呆著了。動作快一點,不然仙尊一會走了別怪我沒通知你們啊。」說完老和尚腳底象蹭了油一樣一溜煙的沒影了。慧凈急的大叫:「師父,別拉下我。」

也許是聽到了慧凈的聲音,又也許是捨不得陪伴了自己幾十年的這個憨厚實誠的徒弟錯失仙緣,普濟又反身折回了議事大殿,提溜上慧凈之後又跑沒影了。

慧凈那身軀估摸著有200來斤,可是普濟拎在手裡卻象拎個沒份量的小包袱一個樣,但這一手,就鎮住了許多大和尚。

諸寺院忙得是雞飛狗跳,柯小鷗正站在菩薩頂香客燒香處點燃了手中的香束,對著大殿的方向遠遠的拜了幾拜之後就將香束插在了煙霧繚繞的香壇里,隨及邁步往大殿走去。

菩薩頂寺里的正殿名為文殊殿,供奉著傳說中的文殊菩薩的真容。還沒走到大殿門口,柯小鷗的識海之中卻自發的唱響了仙籟梵音。

諸修行門中,無過念佛,供養三寶,福慧雙修,最為徑要。憶我過去劫中,因觀佛故,因念佛故,因供養佛故,今得一切種智。是故一切諸法般若門,乃至諸佛,皆從念佛而生。故知念佛為諸法之王,汝當念諸法之王,無令間斷。

這段深奧的經文是柯小鷗陌生的,也是她暫時無法理解的,可是她卻自發自的隨著背誦了起來,當一段告落時,柯小鷗只覺得全身沒有過的通透,再抬頭看著鍍了金身的菩薩真容,那笑臉仿如真身駕臨。

文殊殿的殿脊正中,置放著金碧輝煌的鎏金法輪。大殿四周圍副階周匝,石雕迴廊環護,把殿堂烘托得更加富麗堂皇,殿內佛壇上供文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