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江山如畫 第八百六十三章 都護府(上)

隨著楚國內部叛亂的逐步肅清,奔赴各方坐鎮平亂的郭嘉等重臣也先後返回襄陽,而魏、吳兩國聯軍卻仍在南陽久攻不下,這樣的局勢讓他們終於萌生退意。

這不是他們沒有抓住機會,而是楚國的文武們處理得及時,處理得快速。

如果尚書台群臣沒有決定收縮兵力回腹地,那麼楚國的叛亂不可能那麼快平息,也不可能給策動叛亂造成那麼多阻礙,或許也可以說成是楚國沒有犯下大錯,因而讓魏、吳兩國無能為力。

更重要的是,直到這一刻,魏國和吳國才真正意識到,楚國經營和發展了近三十年的體系究竟是多麼可怕,究竟將楚國凝聚成了怎樣的鐵桶。田豐、沮授、郭嘉、陳登、徐庶等等無數賢才,用半生去實現了目標,最終收穫了果實。

魏國和吳國都是在探索中前進,而楚國卻是立足於這個時代而超出於這個時代,如何一樣?

王旭一個人當然是沒有能力去完成這些的,他只是利用了跨時代的學識和認知,認定一個方向和思路,然後藉助著無數名臣良將的智慧和才華,結合當世的現狀和情況,花費了近三十年來完善和發展細節,直至成為牢不可破的體系。

魏、吳兩國這一次的聯合併沒有錯,做得也很好,可他們面對的卻是楚國無數良才經營三十年的體系,這個體系的力量讓他們根本難以鑽到空子。或者說以他們現在的認知範圍很難找到空子,何況楚國匯聚的賢才還那般多!

這也是楚國如今真正佔據壓倒性優勢的根本原因,若是換成魏國和吳國的體系。面對同樣的情況,絕對無法像楚國此次這般舉重若輕,楚國的體系是從源頭就控制了叛亂髮展壯大的可能,絕大多數百姓、官員、國家的利益都緊密聯繫在一起,彼此互為依託,叛亂又如何有發展的空間?它反成了楚國又一次全面肅清內部、掃除隱患的大好機會。

八月末,魏、吳兩國退兵。這場持續了大半年的戰爭以平局收場,雙方都傷亡不小。錢糧物資耗費更是不計其數,同樣付出了極大代價。唯一不同的是楚國成功推倒了最後一扇門,樹立起新帝國的聲威和尊嚴,而魏國和吳國卻一無所獲。

公元二一五年正月初六。經過數月的籌備後,登基大典如期舉行。

這一日,楚國舉國歡騰,在文武百官和百姓沸騰的歡呼聲中,王旭攜帶眾妃和孩子,沐浴著漫天飛舞的花瓣,登壇祭天!

在那一刻,田豐、沮授、郭嘉等等跟隨他多年的老臣,無不是淚流滿面!

那不僅僅是喜悅。也不僅僅是感慨,那淚水中蘊含的太多太多,飽含著一切!

很多人都已經老了。他們從黑髮到白髮,從挺拔到佝僂,終於在這一日迎來新的輝煌,不管曾經有多少傷悲,不管曾經有多少苦難,不管曾經有多少憂愁。但走到今日,已經唯有無言的淚光。才能訴說那所有的所有……

一個新的帝國徐徐誕生,充滿了勃勃生機,充滿了無限希望!

歷史也永遠銘記住了這天!

太祖稱帝,定國號楚,後人謂之大楚皇朝!

大楚皇朝的建立也被後世公認為歷史的轉折點,它引發了之後人類社會突飛猛進的發展和蛻變!

襄陽成為大楚皇朝的第一座都城!更成為楚太祖的標誌!

即便歷經數代人後,都城已經遷移,可襄陽卻始終繁盛,無論後來的歷史怎樣變革,它仍然受世人所尊重!

直到一千八百多年後,它面臨隕滅之時,仍有一個叫做李洛的男人來到這裡,帶著他的夥伴和戰友,為捍衛這座城市拚死奮戰!而襄陽最終也在那時化作飛灰……

登基當夜,楚王宮大宴群臣,每個人都是心潮澎湃。

王旭情難自禁,沒喝多少酒便已流露醉意,他搖搖晃晃地起身,揮手示意舞姬和樂官暫且休止,待整個大殿安靜下來後,才端起酒樽,一步步走下皇座。

「諸公,朕十三歲從征,盡心竭力,為國為民,至今已過三十二載春秋。其間幸得諸位忠貞義士相佐,同甘共苦,耗盡心血,終有今日之局,終有這楚國的繁榮昌盛!你們都是這天下的功臣,是歷史的功臣!在此,朕先敬諸公第一杯!」

「臣等敬陛下!」群臣個個面色潮紅,神情激動,轟然端起酒樽起身回應。

王旭端著酒樽遙遙對著所有人重重一點,隨之滿飲而盡!

很快,他有端起第二樽酒,神色變得凝重,眼睛也濕潤了。

「這第二杯,朕必須敬所有未這天下倒在半途的忠臣義士,他們用血肉築建了這楚國的基石,在楚國繁榮昌盛的背後,滿布著他們不屈的英魂,無論是朕,還是諸位,亦或者楚國的所有人,都應該時刻銘記,我們腳下的土地就是他們的血肉!將來,我們也將步之後塵,永結同心,干!」

「干!」群臣轟然響應,許多老臣都淚眼婆娑,對他們來說,王旭這句話勾起了太多太多的回憶,什麼都說不出來,唯有一個干字,才能宣洩此刻的內心。

「這第三杯……」王旭再度端起一樽酒,單手搖舉。「朕敬自己,敬自己今生沒有犯下大錯,沒有荒廢光陰!朕要用這杯酒讓自己永遠銘記身上的重責,將天下、將百姓、將諸公永遠挑在肩上,至死方休!」

「臣等敬陛下,願陛下萬壽安康,流芳萬古!」

「哈哈哈……」王旭大笑著將酒一飲而盡,擺手道:「萬壽就不奢望了,只求今生與主公共造盛世,無愧於天地百姓!朕亦不求萬古流芳,功過是非都任由後人去評說吧!來,我們繼續喝,盡情縱享此時的喜悅!」

這一晚,好多人都大醉而歸,即便是典韋、顏良等酒桶也都醉了……

此後,楚國的一切回覆正軌,迎來平穩而快速的發展!

魏國和吳國也沉寂下去,全心發展內部,充實國力和軍隊,逐步加強邊關守備!

襄陽在隨後幾個月內,不斷迎來南方諸國的使節,他們帶著各種珍奇異物,前來朝賀,王旭無不是親自接見,並通過與這些使臣的交流,進一步了解南方國家的情況。

那撣國的局勢也越發危急,使臣日日懇求王旭出兵援助。

那些國家由於過度落後,又缺乏漢族、匈奴或鮮卑這樣的大族所具備的包容性,因而不同族群之間的戰爭往往意味著滅族,倖存的人也變成奴隸,所有的文明都會遭到野蠻的摧毀。

本來撣國也可以尋求貴霜帝國的援助,可如今安度羅仍舊還在,阻斷了他們之間的聯繫,如果撣國尋求貴霜帝國幫助,那麼安度羅一定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其屠滅,因此撣國別無選擇。

為了此事,王旭幾度召集尚書台群臣商討。

只是尚書台群臣對此卻分歧頗大,一些人認為需要全心滅除魏、吳兩國,再去干涉那些小國之事。一些人則認為大楚皇朝新立,在番邦的執意請求下應當涉足,不但可以增添國家百姓的凝聚力和榮譽感,同時也可以儘早掌控境外之地,獲得許多稀有的資源,同時也將威脅遏制在搖籃之中。

兩種態度可謂是各有利弊,讓王旭頗有些煩惱。

直到七月時,朱崖太守王連上奏,言朱崖州百姓為感謝楚國天子驅除賊寇,還其太平,所以主動籌集大批物資進獻。包括礦物、特產的果物、糧食、牲畜等等大量資源,並且朱崖州當地的百姓還大力支持海軍建設,許多人自發參與勞動,提供了很多他們世代對南海探索而累積的經驗,不少青壯還極為崇拜楚國的軍士,主動要求參軍。

這封奏章的抵達,可謂是左右了王旭心中的天平,幾日後便公開聲明,願意接受撣國的請求,派兵助戰,只是撣國必須全面成為下屬國,撣國設立都護府,由楚皇朝派遣官員為都護,行使軍政管理。

撣國王室仍舊是撣國的象徵,具有一定特權,可以參與議政和擁有少量王室護衛軍,但歸楚國天子直轄,並且其有義務為撣國的穩定和發展擔責,每年可以分取稅收的十分之三作為王室用度。

這種制度乃是效仿漢朝為收回諸侯王的權力而行使的措施,這也是王旭能想到的最好辦法。

撣國終究是一個有著自己文化和信仰的國家,直接歸納入現有行政體系,必然會造成極大混亂,雖不影響大局,可卻成為拖累,何苦為之?因此,欲其穩定,首先需要根據當地風俗文化,再結合楚國本身的政略要求,從而制定特殊的制度和律法。

至於撣國王室也必須妥善安置,它還需作為一個象徵和協助者存在,貿然取締只會使得撣國混亂,甚至最終寧願抗爭到底、舉族滅亡也不會再接受楚皇朝,這是那片地域當前所固有的思想和文化所決定。

雖然王旭已經想到,這樣的體制在無數年後必然會造成歷史遺留問題,但那已經不是他能解決的,需要上百年甚至數百年的文化和民族融合才能慢慢解決,那些本該是後人去處理。

這樣的回覆讓撣國的使臣不敢下決定,很快派人快馬返回,徵詢撣國王室的意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