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群雄並起 第二百九十五章 酸棗會盟

徐晃和張遼的到來,可真是把王旭給樂壞了。當然,所有的喜悅都壓在了心裡,表面上還是很沉穩。作為統帥,當著眾人的面,怎能表露出情緒來?微笑著勉勵兩人一番,任命為帳前將,隨侍在左右後,便下令眾將各回本位,大軍起行。

而隨著之後的閑談,王旭也終於了解到此事的前因後果,內心頗受震動。

原來,高順與徐晃並沒有通過信。當年王旭被抓,眾人散去之時,他們就已經定下承諾。徐晃雖然不得不回家娶妻,完成父母之命,但等王旭需要的時候,也會出山追隨。

如今王旭興起義兵,廣招豪傑,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高順堅信徐晃定然會來,不會忘記當年的承諾。所以,這才直到最後也希望能拖延三天,並且,還是這麼多年來,唯一一次對王旭提出請求。

而徐晃也沒有辜負當年的情誼,雖然最後才趕來,但也是事出有因。

他當年回家之後,娶了雲姬,生了個兒子,總算完成了父母之命。但心裡卻沒有忘記當年的恩情,始終堅信王旭有一天會再次崛起。為了彌補心中的愧疚,不能像高順那樣忠誠侍奉,所以便趁著在家鄉做縣吏的機會,廣交豪傑,希望能給王旭物色到出類拔萃的人才,作為補償。

可惜,朋友倒是交了不少,但滿意的沒有幾個。因為他知道王旭眼光很高,所以挑得也是極為慎重。直到有一次去雁門郡公幹,結識了同樣身為縣吏的青年俊傑——張遼。

當時張遼雖然年輕,還不滿20歲,但已是文武雙全,略有薄名。兩人切磋交談之後,惺惺相惜,自此結為了知交好友。後來,隨著感情愈深,徐晃更是說服張遼,讓其與他一起等待時機,追隨王旭建功立業。

張遼早已聽說過王旭的才德名望,再加上有好友勸說作保,所以也是點頭答應。辭去官職,舉家遷到了徐晃老家,等待徐晃所說的時機。為此,還曾拒絕過已故并州刺史丁原的盛邀。

而隨著皇帝死,董卓入京,天下大亂之際,兩人也是漸感時機成熟。等聽聞王旭起兵討董之後,便再無猶豫,當即收拾細軟,帶著家人南遷投奔。

可惜,時下河東郡南部有白波賊肆虐,便只能往東,繞道走并州上黨郡。隨後為避黑山群賊,又輾轉往南,繞過黑山,從南邊的河內郡東行,直至冀州魏郡後,才能帶著家人渡過黃河,途經兗州、荊北,南下零陵。

可世事弄人,等來到零陵郡之後,因為荊南這邊多丘陵山脈,兩人路線也不熟,所以又在泉陵北邊的分岔口走錯了路,繞到了泉陵西南邊。直到抵達洮陽縣境內,尋到村落詢問之後,這才趕忙沿著村民所指引的小路,回身奔赴泉陵。

今晨,好不容易趕到泉陵南城外,還來不及高興,卻又聽聞百姓談論起王旭帶兵出征的事兒。剎那間,臉色一變,也顧不得許多,讓家人帶著錢財先去尋找客棧安頓。他和張遼二人則是拿著自己的兵器,快馬追來。

這麼拖家帶口,輾轉數千里南下,途中還要躲避盜賊,其中辛苦可想而知。眾將在聽聞這些之後,雖然彼此不熟,但也不由升起一抹敬意,對徐晃張遼二人好感大增。

王旭更是感動不已,望著徐晃和張遼,久久都說不出話來。想到二人的家眷還沒能安置,當即便派出一名傳令兵,火趕回泉陵,讓郭嘉務必尋到兩人家眷,妥善安頓……

軍中陡添這兩員虎將,王旭真是說不出的開心,路途中竭力幫助二人融入,加深將領間的了解。

只是,在經過劉表地盤的時候,倒是耽誤了一些時間。那劉表似乎頗為顧及,擔心他有可能會假借討董之機,突然奪其城池。但他又不敢阻攔王旭的大軍,畢竟王旭是以討董為旗號,如果阻攔,必然遭到天下諸侯的厭惡。不但威望掃地,更會遭到天下人的責罵和反對。

結果,本來沒打算出兵的他,竟然親自帶領一萬精兵出征,並且還等著王旭的軍隊一起北上。

對此,王旭當然是一笑而過,假作不知其中奧妙。反正本就不打算在這種時候打劉表,爭一城一地的得失有什麼用?失去天下人的支持,就算地盤再多都沒有意義……

公元190年正月初六,隨著姍姍來遲的王旭和劉表,更路英雄齊聚一堂,會盟酸棗。應約而至的諸侯,更是讓王旭非常意外,除開他這個多出來的,竟然不多不少,正好十八路。比歷史記載多了五路,而且與演義所描寫也略有不同。

第一鎮,洮陽侯、征南將軍,荊南都督王旭。第二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三鎮,冀州牧韓馥。第四鎮,豫州刺史孔伷。第五鎮,兗州刺史劉岱。第六鎮,河內太守王匡。第七鎮,陳留太守張邈。第八鎮,東郡太守橋冒。第九鎮,山陽太守袁遺。第十鎮,濟北相鮑信。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第十二鎮,徐州牧陶謙。第十三鎮,薊侯、奮武將軍、右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四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五鎮,烏程侯、中郎將、吳郡太守孫堅。第十六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第十七鎮,荊州刺史劉表。第十八鎮,平原相劉備。第十九鎮,奮武將軍曹操。

對此,王旭也是暗暗好笑,想不到歷史的些許變化,竟然反而湊了個巧。不過,說是諸侯,但這之中卻有好幾個都是暴戶。

劉備因為歷史的改變,提前做了平原相,說是一方諸侯倒不為過。但那個上黨太守張楊,本是丁原屬下將領。丁原被董卓幹掉後,就自己帶兵逃回并州,起兵攻下已經依附於董卓的上黨太守,然後自領的太守之位。本來,他這樣是無法被各路諸侯認同的,但他很聰明,暗中向袁紹這個袁家公子投誠依附,所以眾人也就不好說什麼。

至於公孫瓚和曹操就更好笑,公孫瓚本與劉虞一起平定叛亂有功,又鎮守邊塞異族,所以董卓入京後保奏朝廷,任命他為奮武將軍,封薊侯,作為拉攏。可是,曹操刺殺董卓失敗,逃回陳留後也是無官無職,此次起事便被袁紹等人推舉為奮武將軍。

所以,兩人這官職就衝突了。不過這種事兒,眾人都是心裡明白,表面上可不露聲色。就連曹操本人和公孫瓚都是客客氣氣的,反正全當同僚來對待。公孫瓚不好拿董卓的任命來說事兒,曹操也不能用沒經過朝廷批准的官職來說事兒。

傍晚時分,當眾人商議好明日登壇會盟之事後,曹操更是主動奉獻出自己的補給,殺雞宰羊,設下宴席款待各方英雄。王旭作為官職最高的人,又是先帝親自任命,所以還被眾人推坐席。本來他不想當這個出頭鳥,可卻推脫不過,被一心團結眾人的曹操所力推。

但即便如此,在宴會中,王旭也是非常低調,一一敬過酒後,就再不多話,只是含笑看著眾人夸夸其談。最多就是與袁紹、袁術、孫堅、曹操他們這些關係比較好的,小聲問候幾句,聊聊毫不相關的事情。偶爾也應付一下其它諸侯,但卻絕對不當眾言。

好在明天一早要登壇結盟,諸將都必須回去準備,所以這場宴會的時間並不長,吃飽喝足之後,便各自散去。

次日,辰時三刻……

酸棗城外的平原上,旌旗遍布,戰鼓轟鳴,綿延的營帳一眼望不到盡頭。各路諸侯身披戰甲,引著自己的親信部曲,齊聚盟壇之下。因軍士走動帶起的煙塵,更是遮天蔽日,盛況空前如此浩大的聲勢,就連王旭也不由自主地升起一抹激動。

隨著轟鳴的戰鼓,各部兵士也是各自就位。廣陵太守張帳下功曹臧洪,因名望學識甚高,又得多位諸侯推舉,所以最終接受了重託,宣讀盟誓。

這臧洪是廣陵射陽人,同時也是當年同討黃巾,孫堅的老上級臧旻的兒子。十五歲時,便因他父親功勞卓著,而拜童子郎,聞名於太學。後被推舉孝廉為郎,曾任縣令。因不滿時政混亂,官員結黨營私,所以辭官回到了廣陵老家,從而被張請為功曹掾。

本來他父親臧旻這次也響應了號召,可惜他現在身為太原太守,緊挨著黑山山脈,受黑山賊威脅,不敢帶兵離開。

臧洪受託,倒也不推辭,慨然上壇,焚香祭拜之後。仿似根本不用思考,張口便辭氣慷慨地大呼:「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吾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

一席話說完,臧洪二話不說,當即揮刀割破手掌,任由血滴到祭壇之上。那幫諸侯受此氣氛感染,也是涕泗橫流,紛紛登上祭壇,歃血為盟。

王旭倒沒那麼假,有必要這麼做作嗎?在場之人,除了曹操和孫堅現在有振興漢室之心,鐵了心要打進洛陽外,哪個是好東西?

歷史上,一個個都縮著腦袋不敢打過去,最後還迫使曹操獨自打到滎陽,被徐榮伏擊而逃往揚州。此後,曹操對漢朝徹底失望,從而導致雄心爆發,走上奸雄之路,完成了能臣到奸雄的轉變。雖說曹操走上這條路是遲早的事,可不得不說,這群各懷心思的諸侯,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雖然心裡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