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香港大亨 第三十六章 周記、安踏和以純

機械專業畢業的周興盛,對於機械、模具這一塊還算是比較了解,雖然依然有N多的東西他都是不懂的,甚至於聽都沒有聽說過,但這並不妨礙他在這一方面大勢上的判斷。

整個中國範圍。

香港這塊地方,彈丸之地,加上周邊地理環境的問題,重工業、甚至於機械行業在這裡都沒有多少發展的土壤,所以不提也罷。多數是貿易、金融、地產、船運方面,以前還有制衣、玩具、電子、食品這些大規模的廠子,不過隨著金融中心的地位越發的拔高,生產成本的上升,這些廠都漸漸的牽了出去,跑去了馬來、印尼、泰國這些地方。

台灣,gm黨退守之後,帶去了大量的人才和美式器械,所以相對來說,在起點上就高了。加上政治方面的因素,在重工業、機械行業的發展還是比較不錯的。其它的不說,就說一件事就足以說明這個問題,在後世,珠三角,不,應該說整個中國範圍內,投資建機械廠、模具廠的,多半是台灣人,從事這方面技術以及管理的人才相當之多。

當然,要說有哪些出名的,周興盛又沒有在台灣呆過,自然是不知道的,他所知道的,五個指頭數得過來,最出名的就是鴻海精密了。

至於內地,大部分都是後起之秀,現在應該的大部分下海經商的人都是沖著貿易去的。至少也得等到92、93之後才漸漸進入,97、98年才會有一個高峰期。再之後的二十一世紀,2000年之後,是互聯網以及汽車工業開始興起的時候,國民大部分都沖著這兩個上面去了,高峰迴落。

當然,這些只是民營企業罷了,國營企業的情況卻不是這樣。因為它們始終如一。

總體來說,機械、模具這一塊,中國自己的力量非常的弱小。

民營企業如是,國營企業同樣如是,只是國營企業有著國家的力量存在,還是有著自己的技術底子,所以還能抗衡一二。

而說起這兩個行業,周興盛再怎麼不情願,也得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中國的水平離世界水平還有很大的距離,有很長一段時間要走。

從設計、原料、加工技術、加工軟硬體環境,到最後的產品出來,無論是機械還是模具,無論是哪一個環節,都和世界有著差距。

設計,這不用說了,全都是從國外傳過來的,本身就是徒弟。有的地方的確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但是,設計有好的創意不行,還得有好的工具。簡單的一個設計軟體,看看全中國,哪一家不是國外研發的?

對,你可以說我可以手畫,但是,坑爹啊,現在是什麼年代了?現在是講究效率的年代!

等你手畫出來。我產品都加工出來了,還比個屁啊?

還要不要成本了?還要不要盈利了?還要不要進步了?還要不要生存了?

機械都要數控化,這是現代社會的趨勢。未來甚至出現智能化,徹底將人類從機械勞動中解放出來,最大的解放生產力。還靠過去那一套?永遠別想跟得上時代,最後落後挨打,誤人誤國,遺禍子孫!

最普遍的一個設計軟體cad,別看簡單,但是機械、模具,乃至於廣告、美術、制衣、外貿結算等等等等,它全都可以通用,萬金油似的,應該是世界上普及率最高的一個設計軟體了。而這款設計軟體哪個國家發明的?是美國。

後來中國也出了不少本土的cad,又是「自主研發」,又是「創新型技術」神馬的,其實都是吹的,拾人牙慧而已。

另外的,proe、ug、solidwork、3dsmax、cimatron、mastercam等等軟體,不是美國的,就是德國的、法國的、加拿大的,甚至彈丸小國以色列的。

中國?它是哪根蔥?

接著說原材料,這個就更坑爹了。

機械、模具這些行業,統一來說都是機械行業,原料自然就是鋼鐵了。

別看中國地大物博,中國的鋼鐵產量在全世界來說都是數一數二的。但是,這都是一般性的鋼鐵,搞搞基建還行,做精密的機械就力有不逮了。稍微有點技術含量的鋼鐵,甚至是性能極其特殊的鋼鐵,中國的確也能夠大批量生產,達到了國際頂尖水平,又要但是一下,能生產和被接受是兩個概念,中國的確能夠生產,不然也搞不了載人航天了,只是在和國外的同類型鋼鐵相比,輸在了價格上。

一噸鋼材,國外的這個價,中國的就要比這個價高。

如此一來,在中國市場上,國外的特種鋼材自然佔據了最大的市場份額,將中國鋼材打得一敗塗地。

就周興盛所知,在中國的特種鋼材市場,市場份額最大的應該是日本,其次是德國、瑞典。

這種情況在模具行業更甚,硬度要求比較高的鋼材,一般都是採用日本「s」、「d」開頭的鋼材,「skd11」、「skd61」、「dc53」這些。另外還有就是德國以數字開頭的鋼材,「718」、「8407」這些。中國當然也有同類型的,像「鉻12」這些,不過很少會用,非常多的客戶一開口就是得日本的或者德國的鋼材,稍有不對還會拿了去做質檢,發現是中國的產品立即退貨。

能夠想像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況嗎?

接著說加工,分為硬體環境、軟體環境、技術問題三個方面。

技術問題不用說,這個是可以試驗累積經驗,並不一定就比國外水平差。

軟體問題也不用說,但凡涉及到軟體問題的,甭管是設計軟體、加工軟體、渲染軟體,還是其它行業的文本軟體、應用軟體,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國外比中國強。再爭執也是於事無補,因為這是事實,誰讓計算機都是以歐美文化而發明的呢。

唯一要說的是硬體環境。也就是機床的問題。

額,這個就更要命了,比原料的問題還要更要命。

原料的問題,至少中國本身還可以生產,斷了外貿,還有中國自產鋼材可以選擇。

但是機床的問題,不管你斷不斷外貿,在高端機床方面,如果缺少了,高精尖的東西中國就是自行生產不出來。因為中國沒那種機床。歐美等國在這個方面,可是不遺餘力的禁運,甚至比高端武器的禁運還要嚴格。

現在不比建國初期,沒有機械,連生產一部車都要手工鈑金;生產一個精密度極高的零件,也要超級大師傅修磨個幾天幾夜。

現在是行不通的,因為速度太慢了。

除此之外,就算是在普通機床方面,中國也是大大的落後。

那些個全手動的機床就不說了。技術含量不高、精度也不高,所以沒有誰比誰差。難關就在數控機床、精度要求比較高的機床上。在模具這一塊,在中國內地,隨便去哪個公司看一下,不論是民營、國營、還是合資,數控機床基本上都是進口的,不是台灣就是日本,要麼就是德國。哪個精密部位的零件壞了,在中國還買不到,得從台灣或者日本、德國空運過來。

也有國產的數控機床,大部分從事機械行業的國企都能生產;也有不少公司都購買的國產,但是市場份額極少。

令周興盛最無語的是,就算是國產機床,但數控的大腦「計算機控制系統」卻清一色國外的牌子。

日本的三菱、法蘭克,德國的西門子、海德漢這些。

數控機床,全稱「puternumericaltrolmachiools」。看第一個英文單詞就知道了,這是計算機控制的機床。「numerical」是「數字的」,「trol」是「控制」,「mae」是「機器」,「tools」是「工具」,可翻譯成「計算機數字控制機床」。

一部分是機器,一部分是計算機控制系統。

操作員通過計算機控制系統面板輸入指令,從而控制機器運轉加工產品。

一目了然,「計算機控制系統」是「大腦」,才是真正最主要的部分。

分析到這裡,形勢也是一目了然。

可以想像,別看中國是世界工廠、製造業大國,但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其實是非常少的,充其量也只是一個有著世界上最大廉價勞動力市場的國家而已,想想也是悲哀又憋屈!

周興盛也挺想幫助祖國繁榮強大起來,但就算他金手指連開,也只是見識問題,技術性問題可開不了。他前世也只是個小職員,技術水平馬馬虎虎,所以根本就解決不了這麼大的難題。

所以,周興盛覺得自己還是該幹嘛幹嘛,沒事洗洗睡吧。

而對於周左光的模具公司,雖然前途一片黯淡,但還是很有發展「錢途」的,所以周興盛還是決定投資。

「專業做模具,你能夠做多大?上千人頂天了。我的建議是不如專業一點,我們專門做模架!」和周左光見面之後,開始談合作的時候,周興盛第一句話就如是說道。

「專業做模架?」周左光明顯有著遲疑。

周興盛笑道:「做一行精一行,不然永遠只能小打小鬧。內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