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香港大亨 第十八章 射鵰英雄傳的「如果體」

對於周興盛親自上門來拜訪,霍英冬是比較意外的。

現在的香港,如果要排一個人物風雲榜單的話,周興盛必然位列榜首。

論名氣,娛樂圈眾多的明星大腕比不了周興盛。

論身份地位,除了老一輩像他和李超人、包船王、鄭玉彤有數的幾個人以及屈指可數的政府要員之外,周興盛是毫無爭議的年輕一輩領袖人物。

風頭之勁,在香港無人可與周興盛比肩。

霍英冬自然也對周興盛做過一番了解,大致知道了周興盛的發家過程,極為佩服周興盛在金融市場的眼光。當然了,在這一點上,幾乎百分之百的香港人都是極為佩服的。他也知道了周興盛在內地的投資,而且具體情況比一般人要詳細得多,也一早就有了斷定周興盛是心向祖國的。

霍英冬不敢說周興盛的一顆心和他一樣紅,但可以肯定周興盛的心是向著炎黃一脈的。

而隨著周興盛的身份地位是越來越高漲,霍英冬也想過找周興盛來談一談,談談對祖國內地的想法,有必要的話也想著替周興盛和內地駐港代表牽線搭橋會晤一番。作為前輩,而且還是一個高風亮節的前輩,提攜後輩的想法是從來不會斷絕的,只會隨著歲月的漸漸老去而逐漸遞增。

所以,周興盛的到來,霍英冬驚訝過後也忍不住高興了起來,說道:「有心了!」

周興盛能親自上門拜訪他,而且還是在這個敏感時期,霍英冬立即就明白了過來,周興盛這是在表明自己的態度讓他看,潛意識就是一顆心和他一樣紅。

周興盛謙虛笑的笑了笑,連說不敢。

在霍英冬面前,他是不敢有絲毫的不敬,儘管霍英冬這個時候還沒有他的身家多。但霍英冬的能量卻是無與倫比的,需要的話,霍英冬一個電話調動的資金可以超過千億港幣,足足可以壓死他十次了。

有的時候,人的影響力真的不能用錢來衡量,不一定你錢多了就影響力廣,錢少了就沒有影響力。

香港有很多大亨、家族。但是很多大亨和家族卻沒有多少錢,只是名氣大而已。但若是以為這樣就真的可欺的話,那可就大錯特錯了。憑藉著他們的影響力,有誰想要對付他們,只要發動關係,很多事情會被迎刃而解;而他們想要對付別人。也只是發動關係而已,在各方面施加影響,包括金錢上和政治上。

政治上不用說,人脈關係。

至於金錢上,這也好理解,找別人借唄,特別是銀行。

像李超人、鄭玉彤、霍英冬這些大亨。他們要是動用能夠動用的最大資金,保證比自己的身家要超過十倍以上。老友借,銀行借,政府借,關係發動起來,所有人都會毫不猶豫的借出,用李超人來說,在後世的時候。身家過千億,但是他調動的資金卻可以達到萬億以上,真正的富可敵國,足以撬動世界經濟。

1980年,船王包玉綱收購「九龍倉」的戰役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1980年,包玉綱達到了人生的最巔峰,旗下環球的船數達到200多艘。總噸位2000多萬噸,比美國和蘇聯國家船隊總噸位還要大,成為了世界船王。不過包玉綱並不滿足,而且眼光長遠。很快就實行了棄舟登陸的戰略,逐步把重心投入到房地產、酒店和交通運輸上面。當時,包玉綱看中了「九龍倉」。

九龍倉是香港四大洋行之首的怡和洋行旗下的主力,也是香港最大的英資企業集團之一。

「怡和洋行」,說起這個名字,相信只要是個中國人的都知道這家臭名昭著的英資企業,曾是清末以及民國時期侵華的主力!

1980年4月,包玉綱宣布收購了「九龍倉」百分之三十的股票,當時怡和洋行屬下的另一個主力置地公司手中才有百分之二十的「九龍倉」股票,形勢明顯對怡和洋行不利。為了保住「九龍倉」,置地公司不惜調動大批資金,以100港元一股的高價收購「九龍倉」的股票,以此來把包玉綱給擠出去。

包玉綱一面要兼顧旗下環球,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的流動資金來和置地公司大打價格戰。這個時候,誰都認為包玉綱會輸,但最後的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包玉綱竟然在三天內又調集了21億資金,一舉將手中「九龍倉」的股份增持到百分之四十九,徹底控制了「九龍倉」,導致置地公司損失慘重,元氣大傷,不得不敗退。

在港英政府的地盤上和置地公司對戰,包玉綱天時地利都不佔,但他佔據了人和。

人脈關係下,調集巨額的資金就跟吃飯喝水一樣簡單,李超人這些富豪紛紛助戰。

換做是周興盛他自己,根本就不可能有這樣的人脈和影響力。他要是一面資金緊張,一面又要和怡和洋行這樣的巨頭對戰,短時間內籌集數十億港幣的資金,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或許,李超人、包船王、劉鑾熊這些人會因為他的賺錢能力而處理相助,但決計達不到包船王這等舉重若輕的程度。

所以到現在,不論是面對霍英冬也好,李超人也罷,周興盛的姿態都是放得極低的,以後學晚輩的身份拜見,絲毫不提他現在的身份和地位。

當然,敬老尊賢也是中華的傳統美德之一了,周興盛可沒丟。

這一次的拜見很成功,周興盛雖然沒和霍英冬說上幾句話,大部分都是霍英冬再問,他斟酌著回答,但言淺意深,兩人都心知肚明對方的態度和想法,所以最後是賓主盡歡而散,霍英冬甚至起身想送到門口,這是給予周興盛最大的禮節了。

……

很快,周興盛親自登門拜訪霍英冬的消息就傳了出去,各大報紙都紛紛有著報道。

港英政府有意委任周興盛為太平紳士的傳聞,各大報紙都有過報道,當時是議論紛紛,有叫好的,也有叫罵的,不過更多的還是猜測這個傳聞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港英政府又將會在什麼時候舉行委任儀式。

為了這個傳聞,各大媒體報社甚至派出了精兵幹將去圍堵政府工作人員以及周興盛一家人,詢問著此事的真實性。

當時,政府的想法是什麼,沒人知道,但周興盛卻是感到一肚子的火,而且還是發作不得的邪火。幸虧鼓動周運發和劉香梅兩老去搗鼓「周記茶餐廳」,現在已經改名「真功夫飲食集團」,老弟周興旺也送去了美國讀書,這才免去了全家人的煩惱。

如今,傳聞還沒有得到證實,周興盛卻先一步去拜訪霍英冬去了,這意味著什麼?

只要是個明白人,這個時候基本上都知道了,就算傳聞屬實,周興盛也是不打算接受「太平紳士」的委任。

霍英冬是誰?鐵杆的紅色商人!

周興盛親自登門拜訪霍英冬,意思是再明顯不過了。周興盛也是一個紅色商人,或者說想要成為一個紅色商人。

不約而同的,各大媒體報社都去了採訪政府,也都在評論著此事的始末和深究其中的內幕,探討著為什麼。

甚至有《東方日報》從周興盛一家的詳細情況方面來探討,先是披露了周興盛一家目前的狀況,除了「大四喜」和「真功夫」還在香港打轉之外,旗下的其它產業根基紛紛扎在了內地;然後得出結論,周興盛的事業重心都在內地,所以不管周興盛心裡怎麼想,他都不可能為了區區一個「太平紳士」的頭銜而宣誓效忠英國,因為這會大大得罪內地政府。

對此,周興盛還能說什麼,只能是無語。

當然,除了媒體紛紛報道此事外,在香港的上流社會中,對於這事也是議論紛紛。

老一輩的李超人、包玉綱、鄭玉彤、方閏華等人,說不上讚賞,但也說不上可惜,只是淡淡的偶爾提一下。下面一點的名流富豪以及政府官員,大部分都是覺得可惜,甚至覺得周興盛有點傻帽,有「太平紳士」這個頭銜也不要,真懷疑是不是腦子進水了?不就是宣誓效忠一下英國嗎,就算不認同,當做做樣子就行了,又不會少塊肉?

說起來,老一輩的華商,有一部分人宣誓效忠英國成為了「太平紳士」,像李超人就是了;也有一部分沒有宣誓效忠英國,最後「太平紳士」的頭銜自然沒有他們的事,像霍英冬、包玉綱、鄭玉彤等人。

方閏華此人,在後世名聲沒有李超人、包船王那麼大,但其實卻是一個鼎鼎大名的人物,和李超人是老友,事業成就也是毫不示弱,平起平坐,旗下「協成行」是香港五個手指頭數得過來的地產大鱷,長於長線投資,在香港、美國、加拿大全球各地都有大量物業。

周興盛卻不是這樣看這個問題,他的想法很簡單,表裡不一,表面上宣誓效忠英國,得到「太平紳士」的頭銜,實際上還是心向內地,這種做法固然沒錯,但是,平白無故的為什麼要給自己套上一個枷鎖?

就算只是表面的宣誓而已,那也是一個枷鎖。

再怎麼脆弱的枷鎖,一旦套上了,要想摘下來可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就好比三國時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固然可以隨心所欲的奉旨討不臣,但看看後期的表現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