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香港大亨 第十四章 引入外資問題

日本這個國家,受限於地理環境和歷史的影響,形成了一種既自卑又充滿情侵略性的性格。侵略性,是國民好鬥,堅韌不拔,經商厲害,二戰之後短短二三十年的時間就從一片廢墟中建立起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自卑,是面對各個大國,尤其是經濟強大的美國爸爸,文化悠久的中國,對自身的不足感到自卑。

於是,到了八九十年代之後,大部分日本人都是既自卑又自大。

平常還不覺得,但是社會上的一些現象,其實就鮮明的反應了這種情況。

不說其它,就說公司名稱吧。

世界上絕大部分的國家,公司名一般都是股份有限公司,偏偏就日本和韓國要獨樹一幟,搞什麼株式會社。

像中國,幾千年來都是老子天下第一,其它盡皆蠻夷,但是在近代被英國的堅船利炮打醒之後,立即就開始反省自身,拿來主義盛行,絲毫沒有要臉面的想法,股份制就股份制吧,只是一個規範,並沒有非要在這方面搞中國化,搞什麼其它的名字。

雖然說這樣全盤西化,頗有否定自身文化的弊處,但其實是沒有必要的。

韓國不提,這是日本殖民問題,別說公司名這一套東東照辦日本了,就說一些體制也是照搬日本。在後世,別看韓國和日本成天在國際上打嘴仗,韓國也硬氣得很,出軍艦維護領土完整之類的,其實韓國內部不知多少人向往日本,恨不得當個日本人。

在日本,不說股份制,說株式會社,內在意思其實是一樣的,但是名字就是標新立異。

其實,要麼就全部照搬。要麼就另闢蹊徑,這樣遮遮掩掩的,說明什麼?只能說明日本人潛意識裡的自卑心態。

在日文中,「株式」其實就是「股份」的意思,「一株」就是「一股」,「會社」就是「公司」。

日韓電視劇、電影裡面叫的「社長」、「會長」其實就是「總裁」和「董事長」的意思。

三洋食品株式會社,翻譯過來,就是三洋食品股份公司。

「三洋」這個牌子,周興盛其實在前世的時候就早早的認識,不過不是做食品行業的。而是做機電行業,三洋牌洗衣機。後來大學畢業後,進入社會,因為釣魚島事件,網路上爆料說康師傅其實是日資企業,號召大家一起抵制,周興盛這才又認識了一個「三洋品牌」,是「三洋食品株式會社」。當時,周興盛還特意的去查了一下。發現康師傅雖然遠遠稱不上是日資企業,但是「三洋食品株式會社」的的確確是康師傅的大股東無疑,股權佔了三分之一還多!(這裡,不得不吼一句。釣魚島是中國的!)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康師傅每在中國賺一塊錢,其中「三洋食品」就要拿走三毛多,再看看後世康師傅的規模,坑爹啊。是個中國人都會義憤填膺。

當然,也就一時義憤填膺罷了,過後不久就會忘了。因為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康師傅只是一個縮影罷了,三菱、索尼、豐田、本田這些其實才是真正的最大獲利者。豐田本田的汽車,索尼的電子產品,三菱的工業機械,哪一樣不是在中國的市場佔據了很大的優勢?別說中國企業了,就是歐美企業那也是很少有能夠企及的。

再者,後世全球經濟一體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哥不見二哥,也沒有好義憤的,有本事你也去日本投資賺日本人的錢啊,日本也不可能不讓你去。

只是周興盛沒有想到的是,前一世,三洋食品入股康師傅,這一世,三洋食品居然就盯上了他的周師傅,不知道這算不上是一種輪迴呢?還是歷史的慣性強大到難以置信的地步?或者是日本人的精明實在是出乎他的預料?

周興盛手上拿到了三洋食品的資料,以及三洋食品對於入股周師傅的計畫書,認真的看著。

三洋食品株式會社,前身是五十年代就成立的富士制面,剛開始是生產挂面,後來開發了「雞拉麵」的速食麵才真正打開市場。1961年,富士制面更名為現在的三洋食品,主要業務是開發和生產、銷售速食麵。63年,首創「飄飄拉麵」,獲得巨大成功,之後的「札幌一番」等品牌又陸續面世。到了現在,三洋食品已經是日本市場佔有率第二大的速食麵廠商。

認真來講,三洋食品入股周師傅,對於周師傅的管理以及技術上面的提升和鞏固都是有著極大促進作用的。

儘管周興盛很討厭日本公司,但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因為他還是個理智的人,沒有沖昏頭腦。

三洋食品的入股計畫,下面無論是梁伯韜、孫清雲,還是尹有才,都認為是目前來說最佳的選擇,他看過之後,雖然覺得在入股資金方面比預期低了很多,但是他也知道這是必然現象。因為這個世界不是誰都像他一樣對於「周師傅」的前景有著百分之一百的信心,所以股價偏低也屬正常現象。

只是,周興盛的心理面總是有著化不去的不爽,太便宜日本人了。

另外的合作者,香港的楊壽成,手中持有一部分環球飲食的股東。

環球飲食,別看名字起得大氣十足,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世界級的公司環球集團,但其實只是空有其名罷了,實際上只是一家經營料理店的連鎖飲食小企業。

周興盛剛聽到楊壽成有意入股「周師傅控股」的時候,看看環球飲食的資料,還以為自己聽錯看錯了呢,還沒有幾家分店的連鎖料理店居然想要入股「周師傅」,簡直就像是蛇吞象,心不足啊!

唯一令周興盛稍微有些好感的是,楊壽成親自上門拜訪了他談論這事,夠誠意。

以周興盛現在的身份地位,已經是超越楊壽成許多了,只是在人脈和做人方面還不能和楊壽成相比。加上楊壽成怎麼說也是個香港人,在後世的時候赫赫有名的大亨級人物。周興盛還真有那麼一絲心動。

不過,這絲心動很快就被周興盛拋在了腦後。

因為周興盛真正想要引入外來資本,並不是股東和錢的問題,錢他多得是。

周師傅控股要上市,其實大可不必引入外來資本,有他一個人,加上樑伯韜,一共兩名執行董事,已經夠得上香港上市的條件了。香港證監會規定,在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必須要有兩名執行董事是香港居民。

真正的原因,主要還是管理以及技術儲備的問題。

儘管多番招聘,在香港,在台灣,在內地,甚至在美國、英國廣招人手,聘請獵頭公司挖角,但還是嚴重的人才不足,尤其是中高級管理、技術人才。這個時候。如果引入同行業的巨頭入股,無疑能夠替「周師傅」帶來生產和品質管理的技術,大大的深化鞏固公司的發展。

周師傅控股正在謀求上市,籌備工作也進展順利。但是真正能夠掛牌上市的時間還是個未知數,最早也得到明年去了。

而這期間,卻是有著重重困難,只是被火爆的銷售情況掩蓋了下去而已。

沒錯。周興盛是有錢,但是有的時候,有錢也不一定能夠辦成事。這個社會還是個靠人的社會。

在周師傅的生產和品質管理方面,比起世界頂尖的公司來說,還是有著非常大的差距的,粗放,不規範。

這些情況,周興盛以前可以不在意,但是即將上市了,就由不得他不在意了。當然,他也可以等,歷經幾年的時間來對公司進行沉澱,不過現代社會,時間就是金錢,往往一步慢就步步慢,然後悲劇的被時代所淘汰。

對此,周興盛只能是放棄一部分的利益,轉而和他人一起合作,利益均沾。

再加上,三洋食品不僅沒有刻意壓價,反而一切都按照他們提的要求來,三洋食品的會長井田毅甚至在他猶豫期間親來香港拜訪他,這就不得不讓周興盛感動了,心裡的最後一點疙瘩也消除了,答應了和三洋食品合作。

別說其它的氣話,周興盛是個人,不是神,是人就有感情,有感情就不能意氣用事。

最終的合作方案,周師傅控股是總作價五個億人民幣,三洋食品出資1.5個億人民幣,佔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周興盛手中的股份降到了百分之四十五,梁伯韜手中的股份不變,依然百分之五,其餘的百分之二十屬於內地政府。

總作價五個億人民幣,比起未來,肯定是一個低到令人髮指的程度。

但是現在可不是後世,現在才1988年,「周師傅」誕生還不到三年,總投資也不超過兩個億人民幣。五個億人民幣的估價,已經是一個極高的預估了,整整翻了兩倍有餘,是一個極其驚人的成績。

當然,上述股份的分配,只是上市前的狀況而已,上市之後,他們這些私人股東手上的股份肯定都得下降,拋出一部分股份公開發行,不少於一百名公眾持有。

「大四喜」的情況,和「周師傅」的情況相差不大,同樣是一個港資,一個日資有意向。

不過比起三洋食品的井田毅來說,無論是吉之島的管理層還是吉之島的會長,眼光或者說是器量就差遠了。或許也是吉之島已經在香港站穩了腳跟有關,對於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