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傳媒帝國 第九十三章 亞視的選秀節目

麗智出現在這裡,是因為出演了《笑傲江湖》中「藍鳳凰」這個角色,原本是由袁婕瑩演的。只是比較原著中「藍鳳凰」的角色,袁婕瑩雖然夠漂亮,演繹得也很出色,但年紀上明顯是小了很多。而麗智在年紀上也不大,但長得卻是成熟得很,很適合演繹一些熟女。

至於「任盈盈「這個第二女主卻是由楊紫瓊來出演,一來比較適合,二來畢竟是德寶的人。反倒是出演原版本的張勄,實在是年紀輕,並沒有後來那種成熟美艷,所以最後被徐可安排去出演第一女主「小師妹岳靈珊」,身段樣貌年紀,剛好合適,再加上張勄也跟隨周興馳出演多部賣座喜劇片,儘管作為花瓶居多,但名氣也是極高的。

這一次,是向勝硬塞進來的,說什麼讓張勄挑戰各種角色,其實是吃了稱砣鐵了心要力捧張勄。

徐可等人也沒有辦法,雖然說影片里的角色要適合的演員來演,但理想和現實總是有著巨大差距的,不可能不照顧人情關係。而且,演技這玩意,你不演怎麼知道不行?你不多演你怎麼能夠成長?

影帝影后也不是一天兩天就練成的。

說起來,對於亞姐的推廣,周興盛最近是大費思量,也賣了不知道多少情面出去。

香港這麼一個彈丸之地,面積不過一千多平方公里,人口不過五六百萬,也就相當於內地一個普通的地級市,但居然有兩家影響力遍及亞洲的電視台,每個電視台都推出了自己的美女評選活動,無線推出港姐,亞視打擂台就推出亞姐。資源就那麼多,你多吃一口,那我就要少吃一口。競爭之激烈,實在是難以想像。

周興盛有時候真想問問邱得根,既然有了港姐,幹嘛一定要在選美活動上跟無線打擂台不成,難道就沒有別的電視節目了?

他實在是難以理解亞視的這種做法,口號是喊得很響亮,選亞洲小姐,但實際上口號有了,力氣下了,錢也花了,可是最後得到的是什麼?

基本上沒有得到多少,只是名氣更響亮了一點罷了,連錦上添花都算不上。

這事,不知道能不能算作是中國人喜歡內鬥的證據,或者是人人都喜歡省時省力的跟風辦事?但周興盛很討厭亞視的這種行為,有本事開發新的電視節目嘛!

但是,再怎麼討厭,現在他既然接手了亞視。亞姐的選舉也已經舉辦完了第三屆,裁撤掉是不可能的了。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將亞姐做大做強,徹底打垮港姐。

只是,該從何著手呢?周興盛想了很久才稍微有了一些頭緒。

解決認識事情的辦法有兩種,一個是從源頭著手,一個是從結果著手。

就好比理財的辦法,節流、開源。

亞姐的選舉也是,從源頭著手就是改變亞姐的規則,使其能夠做大做強;從結果著手就是力捧亞姐的得主,包括冠軍、亞軍、季軍甚至是第四、第五名,使她們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以此來吸引更多的佳麗來參加亞姐選舉。

當然,說起來是容易了,但做起來就很難了。

無論是更改規則,還是力捧亞姐得主,都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周興盛一個人是搞不定的,必須群策群力。而且,周興盛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他只能是將後世的一些成功的選秀流程拿過來用。

後世,亞視在亞姐上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眾多人才齊上陣,多番改革,最終依然是老樣子,並不是亞視的人不行,而是亞視在進步,無線也在進步,甚至更高一籌。這次周興盛始終有著一絲信心令亞姐發展壯大擊敗無線的港姐,也是因為他來自後世,能夠將後世成熟的選秀解決方案拿到這一世,大開金手指。

在規則方面,這個時期的選秀,無論是港姐還是亞姐,都是由評委評判,並沒有觀眾什麼事。雖然一方面是因為沒有後世那樣發達的通信技術,但更重要的還是沒人能夠想到,畢竟這個時候的香港基本上家家都通了電話不是?完全可以電話投票嘛。

與觀眾互動,觀眾的認可,其實才是一個選秀節目辦能夠辦得轟轟烈烈、大獲成功的關鍵因素。

另外,亞姐的定位也有問題。

亞姐,亞洲小姐,一來可以說亞洲電視台舉辦的美女選秀,一來也可以說是全亞洲的美女選秀,在取名上面是兩者兼顧,是非常合適的,也找不出另外的辭彙比「亞姐」更好的了。但是,壞事也就壞在這,亞洲小姐,常人聽了之後的第一印象肯定不會是亞洲電視台的選秀,肯定是全亞洲的美女選秀,這是毫無疑問的,定位比較模糊;而且,在全亞洲範圍內海選美女,即便是在網路時代的後世,這也是不太現實的事情,或者說不太容易實現的事情。

看看一屆又一屆的亞姐就知道,極少有華人之外的亞洲各國美女當選,已經很明顯了,不是她們不知道,而是她們不太感冒。

除了各國都有各自的選美活動之外,亞視又不是好萊塢,當選了又怎麼樣?能像好萊塢那樣直接一飛衝天成為國際知名藝人嗎?頂天了也就亞洲會有點知名度,但也是有點而已,還不如在自己國家的選美活動上秀一秀呢,照樣能夠亞洲知名。

在這裡,問題又返回到了第二個要解決的困難,為亞姐得主謀求更好的發展。

如果亞姐得主們,不說全部,只要一批人成為亞洲巨星甚至是國際巨星,相信亞洲各個國家和地區的佳麗也會蜂擁而來。但是實際的情況卻不是這樣,反而相差甚遠。

說起來,亞視在亞姐上投入的力度還是相當大的,每一期的亞姐得主們都得到了力捧,其中不乏有人後來成為亞視的台柱子,成為紅遍兩岸三地明星。做到如此程度,也算是盡心儘力,費勁了心思,不容易了。

對此,周興盛也沒有其它辦法,他能夠想到的也就是開開金手指,讓亞姐得主們多拍電影。多些歷練,也多些出鏡的機會。可是,這種辦法可一不可再,總不能讓他這個當老闆的天天為這事忙活吧?

總要想個解決之道。最好形成制度或者良好的循環,這才是真正的長久之道。

反觀港姐,無線對於它的定位就正確也清晰多了,也比亞視的亞姐更現實,要的就是「香港小姐」。

另外,對比亞姐,港姐也更加能夠得香港的人心。在香港人心目中,香港小姐才是真正能夠代表香港的美。

香港小姐,香港的美女,是我們這邊的人。

亞姐。亞洲小姐?撲街仔,關我們什麼事!

認真來說,無線的港姐也佔了一個便宜,因為亞姐是在85年才推出的,而港姐卻是在四五十年代就有了,可謂是深入人心。

分析優劣,周興盛上台之後就對亞姐做了兩個方面的改動,一個是增添觀眾互動,一個是加大對亞姐得主的資源傾斜。其它的動了也沒用,譬如後世的時候,亞視對亞姐的規則做了調整,不限制年齡,雖然在香港造成了一時的轟動,但還是無濟於事。在周興盛想來,這根本是本末倒置,立意初衷就是選美活動,還不限制年齡,讓小蘿莉、老太婆也能上,這不是倒人胃口嗎?

看選美看得就是一個「美」字,要的就是美女參選,沒有美女還談什麼選美?

內在美?

也就口頭說說而已,誰當真了誰就是傻瓜一個!

周興盛可不會幹這樣的蠢事,又不是達人秀,主旨是「達人」,這才沒有了年齡和性別的限制。

而想到這周興盛也浮想聯翩了起來,貌似亞姐這個活動比不過無線,那就乾脆讓它吊著不死掉就可以了,另闢蹊徑為亞視開發其它的選秀活動?《達人秀》、《超級女聲》這兩個選秀活動就不錯,辦好了甚至還可以為亞視增添一檔好的電視節目。

《達人秀》不說,開播之後立即就成為了全國收視冠軍,並且連續三季都打破了中國電視綜藝節目收視紀錄,是內地購買海外模式製作的最成功電視節目個案,每一期的節目也是笑料百出,極具趣味,很受觀眾的歡迎。《達人秀》的主旨就是「達人」,「每個人都是生活中的達人」,極其平民化,體現了對每一個人每一個平凡夢想的尊重和鼓勵。

《達人秀》播出後,其影響力甚至可以說一句,每一個看過《達人秀》的人都想參加達人秀,因為它沒有性別的限制,年齡的限制,才藝的限制,健康的限制,相貌的限制等等等等,一切限制都沒有。

只要你不是白痴和神經病,你就可以參與,平民化到了極點。

當然,你什麼都沒有就參加了,最後在電視屏幕上也看不到你的身影,那就怨不得電視台了。

至於《超級女聲》,說起來和無線已經舉辦過多屆的「華人新秀歌唱大賽」有點類似,只不過一個是只限女性,但卻是全民參與;一個卻是不限性別,但缺少了觀眾的互動。

兩者比較,自然是《超級女聲》更民眾的歡迎了。

一來全民參與,很有動力,二來只限女性,因為女人通常都是不論大老爺們還是小女子都能接受。

如果不限性別的話,大老爺們的興趣就會直線下降,沒有哪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