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傳媒帝國 第七十七章 排排坐,聽周老師來講電視劇

整個亞視,不只有一個獨立電視台而已,而是分門別類的由多個公司組合而成,包括電視台在內,另有國際推廣公司、娛樂電影公司以及音樂公司。至於旗下的部門,則有製作資源部、新聞及公共事務部、節目部、工程部、美術部、品牌傳播部……

可以說,「亞視」代表的不僅僅只是電視台而已,而是一個傳媒集團。

周興盛入主亞視,自然而然的要對旗下的各個分公司以及各個部門進行了解和有必要的巡視,除了熟悉亞視之外,也得讓亞視的人認識他這個新老闆。微服私訪之類白龍魚服的事情,純粹是裝逼過頭了。

沒有親身經歷,很難想像要經營亞視需要怎樣的心血付出。

至少自認為有著不少管理經驗的周興盛是一頭霧水了好久,幸好有徐小明這個熟人在,充當了一回帶路黨,這才慢慢的熟悉了。當然,也僅限於熟悉而已,要想在公司推行自己的理念,徹徹底底的打上屬於他的烙印,非得下水磨工夫不可。

周興盛沒有著急發出自己的聲音,那不現實。

不僅是各個部門照常運轉,就連亞視里的每一個員工他都沒有動,只是每天必去亞視,每天都找不同的人進行談話。上至徐小明這等高管,中至公司的藝員和中層管理人員,下至保安和前台,了解公司的一切。

亞視的人起初還有些擔心周興盛新官上任三把火,誰知道一連兩個禮拜,居然沒動靜,緊張的心頓時就放下不少。

不過,有這類心思的,都是下層人員。包括藝人在內的高層人員。不僅心情沒有放鬆。反而越發提了起來。

達摩克利斯之劍只有蓄勢待發的時候才是最可怕的時候,因為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落下來。

周興盛的舉動正是如此,引而不發,反而更令人心慌慌。

不過對於周興盛來說。這可真是冤枉他了,他真正的目的只是讓亞視內部安穩而已,並沒有想到那麼多,這也算是意外之得了。

直到大致了解了亞視內外情況之後。周興盛才真正有了動靜。

入主亞視,不是砸錢收購了事,那隻會讓人敬畏你,因為你是老闆,我們靠你吃飯,所以才敬畏你,但卻不會信服你,一到關鍵時刻掉頭就走的概率極高。歷史上,每逢亞視易主,都是內部人才跳槽的高峰期。上至監製甚至執行總裁,下至藝員甚至幕後人員。有的時候更甚,一個團隊一個團隊的跳槽;究其原因,除了動蕩不安之外,更多的還是掌門人沒能得到公司全體員工的定力支持。

在後世,史於柱欠下一屁股債,但最後又翻身了,除了他自己的能力以及廣泛的人脈之外,他幕後始終不離不棄的團隊才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沒有幕後團隊的扛鼎支持,就靠史於柱一個人單打獨鬥,除非他是神仙,否則那都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周興盛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到那種程度,不求全體員工支持,但求大部分員工都挺他就行了。

所以思前想後,周興盛覺得入主亞視之後,第一要做的事不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頂著「編劇聖手」的頭銜先做出驕人的成績來,之後再放手整頓亞視,將亞視上上下下的員工打造成一支極具戰鬥力的隊伍。

以他目前的條件,在最短時間內能做出成績來的,一個是電視節目的製作,一個是電視劇的製作。

電視節目不說,有他之前還沒有入主亞視的時候和亞視合作的《百萬富翁》打底,亞視內部上上下下的員工,對他還是有一點信心的。

再接再厲的話,當然是最合適了,不過比起一檔電視節目至少三四個月的製作周期來說,不如去打造一部轟動香港的電視劇,頂多也就一個月的功夫便能播映了。

邱得根時代,亞視的電視劇拍攝有著明顯的變遷。

初期的時候,一般都是重用亞視自己的藝員拍戲;但到了中期,尤其是84年到86年間,起用外來演員採取部頭合約拍戲以及去外景的居多,譬如劉勇的《秦始皇》,劉勇是部頭約,《秦始皇》則是亞視花費了重金前往內地西安取景。而到了近期,尤其是87年,大部分是實行節約以及提拔新演員了。

不得不說,這種變遷的趨勢,實在是糟糕透了。

初期的策略還算得當,所以那段時期也是亞視比較輝煌的時期,甚至一度壓過無線。

中期的策略就有些失策了,為了應對無線越來越猛的攻勢,雖然說中期的策略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聲勢上也一度擊敗過無線,但在亞視內部卻造成了一種極其嚴重的後果,那就是人心不穩和青黃不接。用外人,自己人會不會有意見?用外人,新人能得到鍛煉嗎?很顯然,兩個問題都是否定的。

近期,或許是意識到了之前的不妥,再加上之前投入重金去外景,所以改變了策略,大量用新人,厲行節約。

顯然,節約的同時也就意味著電視劇的粗製濫造,大量用新人的同時也就意味著電視劇質量的下降。

可以說,亞視是陷入了一種困境當中,而且一直在兜兜轉轉走不出圈子,甚至於迷失了方向。

以老帶新,投入重金!

這是周興盛在召集節目部各大電視監製開會的時候做出的論調,新人演員的大量起用是必須的,力度還得加大,但是厲行節約就不必了。在製作精良的保證下,能省則省才是合理的基調。

亞視的電視監製還是挺多的,雖然在質量上和聲勢上比不得無線,但底蘊也算是深厚。

除了徐小明、李壯烈、李元可這幾個元老監製之外,另有李照華、庄偉健、王欣慰、丁亮、阮惠源、李艷芳、周華宇等人。

原本還有劉嘉豪、梅小清、賴水青、袁浩全、張志珏等監製,只是都跑去了無線,極為可惜。尤其是劉嘉豪以及梅小清。

劉嘉豪是家庭恩怨劇的炮製老手。《溏心風暴》就是此君的代表作。此君在後世12年的時候甚至還有劇集《護花危情》出手。另外還值得一提的是,李里持是他的徒弟,周興馳第一部主演的電視劇《蓋世豪俠》就是他監製的。

梅小清是劉嘉豪的老婆,也是香港電視圈子裡數得著的金牌監製之一。《法證先鋒》是她的代表作,《宮心計》、《Chick入黃金屋》、《當旺爸爸》都是她的監製作品。

當然,兩人固然厲害,走了非常可喜。但袁浩全、賴水青也很厲害,特別是賴水青,在後世可謂是大名鼎鼎。之所以說是劉嘉豪和梅小清兩人尤為可惜,實在是因為這兩人是在不久之前走的。

邱得根要是剛開始那會就同意了將亞視轉讓給他,這兩人還沒走呢,他自然有的是辦法留住兩人。

現在走都走了,周興盛又沒有必須去禮賢下士的再拉兩人回來,所以才會感覺尤為可惜。

「電視劇的製作,編劇很重要,在座各位都是我的前輩,自然是知道的了。當然,編劇也更要注重細節,講究合情合理,即便是科幻類的,那也得經得起推敲,不能這裡犯點常識性的錯誤,那裡又犯點穿幫的失誤,很容易就會讓觀眾產生心理上的厭煩感官,導致一部本來挺優良的電視劇最後失敗了。」

「說起來,公司前段時間的劇集讓我有些失望,甚至於不忍目睹。雖然說成本問題極大的限制了發揮,也不求每一部電視劇都產生轟動性的效應,但也不能播映了之後連一個水泡都不冒吧?製作一部好的電視劇,或者說一部經典的電視劇,真的有那麼難嗎?我看不見得吧!」坐在中央席位上,周興盛環顧左右大聲的說著。

儘管一種監製們都是一副洗耳恭聽,很是贊同的神色,不過周興盛還是能夠從他們的眼神之中看到不以為然,恐怕心理面多半是在暗暗不屑了。

也確實,不論是丁亮、阮惠源,還是王欣慰、李照華、庄偉健,或者徐小明、李元可,聽到他這番話的時候是有著深深不屑的,暗道他紅口白牙的,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只是,他是影壇的編劇聖手,又是他們的老闆,沒有人敢於當面反駁他罷了。

周興盛笑了笑,不以為意。

眼前的這些監製,徐小明不說,大名鼎鼎了。

李元可,亞視的老牌監製,78年就在亞視幹了,不過當時的亞視還是麗的。最老版的《天涯明月刀》、《雲海玉弓緣》、《仙鶴神針》都是他的監製作品。

庄偉健,此君也是大牌一個,他是85年的時候才加入亞視的,但剛加入就成了紅極一時的電視監製,一部《濟公》就令他聲名鵲起。後來在無線的《尋秦記》、《倚天劍屠龍刀》、《潛行狙擊》等等轟動一時的電視劇都是他的監製作品。

王欣慰、李照華,監製的電視劇也是紅極一時的,尤其是李照華,《少女慈禧》、馮寶寶版《武則天》,都是轟動香港的大製作。

至於丁亮、阮惠源等監製,雖然在後世基本上沒了名氣,周興盛也是看了亞視的具體資料才認識的這些監製,但不代表他們此刻在香港沒名氣。丁亮的《八仙過海》、阮惠源的《四大名捕重出江湖》都是紅極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