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傳媒帝國 第五十二章 投資問題

而除了微軟和蘋果這兩個公司之外,其它的公司,周興盛並沒有選擇到多少記憶里的那些知名大公司。

前世是個八零後,對於世界知名公司的熟知度,可以說是少得可憐,除了互聯網時代的高科技公司以及一些在全世界都極具知名度的公司之外,大部分的公司雖然也實力雄厚,但對於周興盛來說,很難有印象。

因為那些公司,大部分都是隱身在了幕後,站在前台的,也就這些幕後巨頭們控股的公司而已。

、美孚石油公司這些,還有投資還尚早的思科,這些都是大名鼎鼎,周興盛自然。當然,好萊塢的那幾大電影公司21世紀福克斯、華納、派拉蒙……,周興盛也是的。只是可惜得很,這些電影公司都是華爾街的那些金融巨鱷控制的,沒有大量的財富以及廣泛的人脈,收購這些電影公司的股票,小打小鬧而已。而現在86年,無論是香港還是美國,都是電影大發展的黃金時期,所以沒有哪家電影公司這個時候會出現危機,並沒有可趁之機。

至於歐洲的公司,周興盛除了那邊有頂級的化妝品、服飾之外,最多的也就是歐洲那邊的機械行業,無論是做汽車還是生產機械。但具體的情況,哪家公司的發展樣,有沒有可供他撿便宜的時機,他是一概不知的,所以也就只能想想。

或許,可以先派專人去調查世界知名的公司,搜集它們的資料,然後再從中選擇,這樣才也許有點機會。

非洲的就更別了,完全是一片空白,除了南非有鑽石,非洲的足球比亞洲的足球要強以及艾滋病泛濫之外。周興盛就沒有了任何記憶。或許還要加上一個,南非雖然生產鑽石,但貌似這些鑽石公司絕大部分都是歐洲人在控制著。

亞洲這邊的情況,周興盛還多少一點。

日本的諸多巨頭公司,如索尼、三菱、本田、豐田、東芝、松下、佳能;韓國的巨頭公司。如三星、現代、LG;台灣的巨頭公司。如富士康、國泰、鴻海、台積電、台塑;香港的和記黃埔、長江實業、屈臣氏、周大福珠寶、新鴻基地產、環球航運、立信置業;內地的聯想、海爾、TCL、騰訊、盛大……

至於新加坡、馬來西亞這些地方,雖然經濟也還行,但就公司而言,周興盛是一丁點印象也沒有。國家太小了。沒感覺。

只不過,雖然一大堆,但想想就可以,要想投機可以,但要想投資並佔有一定的股份。少的可憐。

日本和韓國的公司首先就可以排除了,日本公司肯定不會讓他佔有一部分股份的,哪怕是百分之一,除非他開始在香港具備一定的影響力。很可惜,他現在的確有點錢,但要說在香港有影響力,額,這個就有吹牛皮的嫌疑了。

具備影響力,光有賬面上的錢是不行的。首先是旗下的產業要實力雄厚,看得見摸得著,別人信服。就像和記黃埔,光是員工就數萬,更別到處都是的地皮和產業。影響力自然是空前的,打個噴嚏香港政府都要緊張老半天。

韓國公司就更別提了,棒子國,本身就是宇宙第一大國。哪裡瞧得上他?

周興盛也有些產業了,財神投資、周師傅、萬科。只是可惜的是,周師傅和萬科都在內地,而這個時期的內地對於亞洲各國來說,還是有點陌生的。財神投資在香港,但投資最大的就是周師傅和萬科,在香港卻沒有多少產業,甚至可以說只是一個空殼子而已,要不是最近在霍希妍的建議下好是投資了一些小公司的話。

台灣的國泰倒是值得投資,也完全可行,畢竟同宗同族,而且國泰也是一個純粹的公司,雖然受到台灣政府的幫扶是一定的。富士康就別說了,別說處在初創期,就算是上市了,他可以正大光明的打收購戰,但富士康到底是和他現在和劉家成辦的「家盛電子」衝突了,他不可能一邊經營家盛電子,一邊又去投資富士康,他的腦子還沒進水。

香港的和記黃埔、新鴻基地產這些,也是可以投資的。

只是比起這些大鱷來,周興盛現在顯得有些弱小了,所以只能是的吸納,盡量不觸及這些大鱷的神經。

至於有沒有可趁之機,額,其它公司好說,但對於和記黃埔、長江實業這些李超人旗下的公司來說,想想李超人在歷次經濟危機時的表現,周興盛很果斷的放棄了這個想法,因為很不切實際。

幾乎每一次經濟危機,李超人似乎都能夠預測到,並且果斷的在危機爆發前拋售手中的股份,然後又在經濟危機的時候來個逆襲抄底,高賣低買,一轉手,手中的股份不減反增,算計之精,簡直令人瞠目結舌。

有時候,周興盛甚至懷疑李超人是不是個重生人士,不然為每一次經濟危機,李超人的資產不僅沒有縮水,反而越來越雄厚?

至於內地的那些知名公司,哎,不提也罷,因為周興盛只要一想到問題的癥結,他就會糾結無比。

盛大、騰訊這些,是互聯網時代才發展起來的,至少要在95年之後,離現在還有將近十年的,這個倒沒有令周興盛糾結,反而很開心。十年,足夠他打造一個商業帝國了,到時手指縫裡隨便漏一點出去,就足夠將這些公司一網打盡,是逃不出他的手掌心的。

確切的說,糾結就糾結在海爾、聯想、TCL這些公司身上。

這些公司,要麼就還沒有開始整改,處於原始階段;要麼就是雖然整改了,但卻是國家的資產,要投資就要和政府合作。

和政府合作做生意,不消說,扯皮是肯定的,而且在以後也是最主要的工作。

就像後世的王老吉,具體內幕不,但投資者和政府談崩了是肯定的,不然也不會分了一個王老吉一個加多寶。

和私人合作做生意,雖然也會出現這類的情況,但畢竟雙方都是私人,處在了同等地位,是公平競爭。換做是和政府談,談?

個人永遠是別想占政府便宜的,就算前期佔了,但後面還是要還的。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更何況是面對掌握暴力機關的強權政府?

所以周興盛那叫一個糾結啊,後來乾脆拋在了腦後,先不想,走一步看一步,到時再說。

第五十二章投資問題

第五十二章投資問題是由會員手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