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小荷才露尖尖角 第十八章 改版的《尋秦記》

古天樂版《尋秦記》,兩岸三地很多人都看過,是一部收視率超高的電視劇,TVB翡翠台在播放的時候曾創造過收視紀錄。

後世內地互聯網影音播放商PPS的官方網站上,港台電視劇的分類里,無論後來有多少新劇上傳,這部電視劇的觀影人數一直都是位列前排,前二十名之內。由此可見這部電視劇的強悍之處,算得上是一部經典之作。

周興盛就屬於這部電視劇的劇迷之一,觀看的次數不下十次,隔個一個月一年半載的,沒喜歡的電視劇電影看的時候,就會忍不住將這部電視劇重溫。可以說,這部電視劇每一集的內容、裡面的每一個角色、甚至每一句經典的台詞,他都記得清清楚楚。只要一回想,就好像這部電視劇在他腦子裡播放一樣。

相對於原著來說,古天樂版《尋秦記》改編了很多,不僅情節改了,角色也改了。比之原著來說刪了很多不說,翻來覆去就那麼幾個人;有的角色乾脆都合併了,就像「琴清」和「紀嫣然」這兩個角色。

說實在的,這個問題,周興盛很不爽,相信很多讀者都不爽,就連黃易大神後來再採訪的時候都表示,這部改編的電視劇他不喜歡,說:「原本挺看好古天樂的,誰知道拍出來是這樣的,我不喜歡。」

不過不爽歸不爽,但理智上還是能夠清楚明白的,照搬照抄原著來改編,根本是不現實的問題,不說這樣的改編根本行不通;就算改編成功,但角色太多了,幾百上千個,個個都是有名有姓,有血有肉的配角,怎麼可能一部電視劇去找幾百上千個有演技的配角來演?

一來不現實,人沒有那麼多;二來投資太大,根本沒人會投資,畢竟只是一部電視劇而已。

可以說,改編成電視劇後的《尋秦記》有缺憾。

不過,這點缺憾在讀者看來是缺憾,在前世的周興盛看來同樣是缺憾;但放在這一世這一刻的周興盛看來,這就不是缺憾了,反而是優勢。

是的,就是優勢。

角色少好啊,這樣寫起來就不會太過於費力,容易寫出來。

越是琢磨,周興盛就越是覺得自己突如其來的這道靈光著實妙。原著太長了,角色太多了我寫不出來;但是角色少,短小卻精悍的電視劇版我總寫得出來吧?每一集相就當於一個故事段落,寫成一個章節,將一集里的內容全部展現出來,這不就成了嗎?

古天樂版的《尋秦記》,總共四十集,也就意味著他只要寫四十個章節就可以了。

角色而言,就主要的幾個:「項少龍」、「連晉」、「雅夫人」、「烏廷芳」、「琴清」、「善柔」、「公子盤」、「烏堡主」、「趙穆」、「呂不韋」……大量跑龍套的,隨便安個名字就成了,也不需要什麼神情描寫、性格描寫什麼的,淡化即可。

情節而言,一集就是一個情節,可以說非常好記,因為都記在了他的腦海里,一目了然,照著寫下來就是了。

至於文筆?寫流水賬總會吧?照著情節寫流水賬,再加點每一集裡面的環境描寫,語言對白描寫,就算寫不成文筆流暢老道的好文章,寫一篇可讀性非常高的小白文還是能夠寫得出來的。

周興盛可是知道,小白文不僅僅是未來寫作的主流,也是任何一個時代民眾最為喜樂見聞的一種文體表達方式。

寫出來的東西,你不給大眾去看,給誰看?不是賣給普通大眾,你賣給誰去?不賺大眾的錢,你賺誰的錢去?

而且,照著電視劇來寫小說,一集一個章節,這也意味著它改編的時候毫不費力,是一部極其容易也很好改編成電視劇的小說。

寫出來,賺點稿費之餘還極有可能能被電視台買了去改編成電視劇,想出來的這個辦法果真是面面俱到,如何能不令周興盛感到欣喜?

至於說糟蹋原著,咳咳,關周興盛什麼事?反正他又不指望一書封神,也沒指望真正往這方面發展。

「好,就這麼辦,就寫部電視劇版的《尋秦記》,我倒要看看,這部電視劇版的《尋秦記》最後能不能成功,也看看我這個蹩腳作者的文筆功力到底如何!」周興盛雙手合掌一拍,下決定道,神情堅定充滿著鬥志。

提起筆,有了決定的周興盛便開始了兩世為人的第一次小說寫作。

古天樂版《尋秦記》,故事性很強,整部劇集下來,首尾也連貫,情節銜接轉換也很自然。雖然造型和台詞有很多穿幫的地方,譬如說台詞吧,劇中項少龍領隊和連晉領隊進行蹴鞠大賽的時候,公子盤和趙德在旁邊下注,趙國太子公子嘉居然連「求神拜佛」都說了出來。

這是一個嚴重的BUG,一聽就能夠聽出來。

「求神」沒問題,但「拜佛」問題就嚴重了,戰國時代,是諸子百家爭鳴的時代,哪裡來的佛?要到西漢時代,起於印度的「佛」才經過絲綢之路傳到了中國。

但是,這些都無傷大雅,也無損這部劇集的精良。不過周興盛知道,在創作的過程中,千萬別把這也寫進去了,不然非讓人笑掉大牙不可。

第一集的內容算是個楔子,開頭是秦始皇兵馬俑出土,裡面居然有個高科技的玩意,算是暗示了一下接下來會發生的穿越情節。

場景轉換,來到香港,這時候主角項少龍出場,講述他的愛情史,並且中間發生了一起狗血的英雄救美事件,麥長青飾演的炒股男炒股失敗,用炸彈威脅李小超,項少龍憑藉機智制服對方。

麥長青,也是TVB骨灰級的綠葉了,後來TVB劇《耀舞長安》中真正的「喬大人」就是他飾演的。

英雄救美這一幕有多狗血自是不必提,周興盛唯一覺得不是滋味的是,麥長青飾演的炒股男最後因為炸彈失效而被抓,居然破口大罵道:「該死的河東佬,居然給我假炸彈,我以後再也不會和你們做生意了!」

是,這一幕是有喜劇效果,但是也沒有必要把「河東佬」拿出來罵吧?傻子都能看得出,這表面是罵河東人賣假貨,其實根本就是在歧視內地。

周興盛不是河東人,但他和河東人一樣,都是內地人。

其實,這又何必呢?都是中國人。雖然對97之後的回歸有顧慮,但也沒有必要這樣拿內地來開刷吧?

這一句話,周興盛是堅決不能寫的,要改,就改成「王八蛋,居然賣給我假炸彈,我做鬼也不會放過你們的」,不歧視不偏袒,模糊過去就成了。要是他這個時候寫了,未來等到他去內地投資做生意的時候,還不被人翻舊賬啊。

如此,一邊回憶,一邊琢磨著,邊寫邊改,周興盛心中一片寧靜,自覺漸入佳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