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卷 撥反記 第484章 契丹需要撥亂反正

現任契丹皇帝耶律隆哥,正在大帳中議事。

完全掌握了耶律宗全留下的兵馬,耶律隆哥的權柄並不比太上皇差。但他畢竟是新皇帝,缺乏經驗,做事沒耶律宗全那麼「路子野」,暫時還願意和大臣商議。

「朕十分憂慮吶。」耶律隆哥掃視群臣,嘆口氣說道,「今年契丹收成有不好,百姓這個冬天怕是難過了。作為皇帝,朕是吃肉不香,一宿一宿睡不著覺啊。」

薅八根剛想搭話,旁邊一位大臣搶先道:「陛下心憂國事,真是明君!臣以為,收成差點沒事,咱契丹勇士抗造。有您這份關心,縱做鬼,也幸福!」

「沒錯,契丹勇士不怕死,餓死也是好漢。」

「陛下切不可因為這點小事傷身,所有百姓加起來,也不如您的健康重要。」

大臣們七嘴八舌,愣是輪不到薅八根說話。

寵臣誰不想做?都林牙大人靠邊站吧。

等眾人挖空心思奉承完,實在沒話說了,耶律隆哥看向薅八根:「都林牙有什麼看法?」

薅八根低眉順眼:「諸位大人的意見,微臣都同意。不過,我想陛下召集大家,根本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臣認為,當務之急,是撥亂反正。」

耶律隆哥眼睛一亮:「快,都林牙具體說說。」

「契丹立國一百多年,收成不好的年頭多了,為什麼百姓沒像現在這樣窘迫?很簡單,因為以前每到冬天,我們會去打草谷。陛下,打草谷是百姓收入的重要來源。自從太上皇禁了打草谷,契丹勇士空有一身武藝,根本用不上啊!」

耶律隆哥沉吟:「似乎很有道理……」

大臣們互相看看,臉上露出興奮之色。

顯然,大家奉承了半天,最後還是不如薅八根,都林牙大人又大踏步向寵臣位置邁進了一次。但這要緊嗎?只要能重開打草谷,完全無所謂啊。

「陛下,都林牙說得太對了!」

「微臣部族的小夥子們,一身力氣沒地方使,大冬天的只能殺奴隸解悶,我看著都替他們難過。」

「你那是好的。這麼久沒打草谷,加上漢人奴隸全沒了,我們部族現在都不捨得殺奴隸。為了能熬過這個冬天,甚至每天給奴隸多加一塊肉,虧大發了。」

大臣們踴躍發言,紛紛向耶律隆哥訴苦。

耶律隆哥雙手下壓:「諸位的苦衷,朕深有體會。但廢除打草谷,是太上皇的意思……」

薅八根悍然打斷皇帝:「陛下此言差矣。太上皇固然尊貴,可現在您是契丹皇帝。百姓過得困苦,他們是譴責太上皇,還是對陛下您有怨言?」

耶律隆哥面色一變:「都林牙一語驚醒夢中人吶……好,朕宣布,重開打草谷!」

「陛下雄才大略,真乃契丹之福啊。」

重開打草谷,對契丹人來說,不亞於節日。

消息傳開,整個契丹境內歡呼雷動。契丹勇士從小鍛鍊出一身本事,不用來打草谷,難道自己跟自己斗著玩?窩裡斗,那是漢人的惡俗,咱們契丹人不學。

所有部族紛紛開始準備,取出珍藏的皮甲武器,就等皇帝一聲令下,大家衝到大齊或者高麗,搶他娘的。

然而,這並非真正的高潮。

議事結束後,耶律隆哥單獨留下薅八根,兩人在大帳內商議了很長時間。三天後,耶律隆哥再次召集大臣議事,拋出一個爆炸性的決定:

廢除太上皇的所有改革措施!

也就是說,耶律隆哥決定徹底恢複契丹傳統,除了重開打草谷,還要停止學習漢字、重新把漢人變成奴隸。

薅八根說得好:「契丹就是契丹,學漢人學得再好,也沒法跟漢人比,反而把契丹的武勇給丟了。到時候,契丹勇士變得和漢人一樣懦弱,豈不是任人欺負?讀書識字比不了漢人,動武又不行,乾脆挖個坑全族自殺算了。因此,契丹必須堅持傳統,一千年不動搖。」

一群漢人在契丹開荒種地,製造各種好用的器具,這些大臣早就垂涎三尺了。

如果漢人重新變成奴隸,那豈不是說就可以把漢人抓來,替自己製造?種地也不錯啊,漢人的糧食還是很好吃的,還能釀酒。

從內心講,沒人反對耶律隆哥的決定。

但給漢人自由,是當初小道士從太上皇那兒求來的。雖然當時漢人不算契丹子民,可這樣一擼到底,會不會惹惱秦行之?那傢伙可不是善茬,擁有整個恨天宮做後盾不說,自己也是道門高人。

耶律隆哥既然敢廢除改革,當然早就想過這個問題。

「秦行之親口發誓,不會讓恨天宮對付契丹。至於他自己的本事,朕不信他敢違背道門規矩,干涉世俗。契丹內政,由契丹人做主,他一個道士,憑什麼指手畫腳?」

薅八根也說道:「就算他來問罪,大不了咱們把漢人送給他帶回大齊嘛。」

大臣們不明白:「這樣搞,沒漢人奴隸幫我們種地了啊?」

薅八根和耶律隆哥對視一笑。

「能打草谷,還怕沒漢人奴隸可用?再說了,咱們惹不起漢人,抓些高麗奴隸誰管得著,要知道,高麗人種地造器具,也挺在行。」

於是再也沒人提出疑問。

這種盼望已久的事,大家絕對雷厲風行。

以耶律隆哥的大軍為首,各個部族派出自己的勇士,迅速趕赴各個漢人村莊抓奴隸,順便把他們的勞動成果搶劫一空。

契丹漢人才過了幾天好日子,稀里糊塗被抓,當然不願意。本來做奴隸早就認命了,現在有了希望,就多了幾分勇氣,頗有些漢人拿起刀槍和契丹人對抗。

然而這並沒有卵用,漢人身體不如契丹人強壯,殺人經驗也比不上契丹人,這是事實。

除了反抗的被幹掉,少數人逃跑,絕大部分漢人都重新變成奴隸,被各個部族瓜分一空。漢人開墾的土地也沒浪費,還要繼續讓奴隸耕種呢。

總之,幾乎是一瞬間,契丹就變了天。

最慘的,是響應大齊朝廷號召來契丹「援教」的大齊文人,從讀書種子變成奴隸,還好人數不多。

耶律隆哥意氣風發,終於算是品嘗到了權柄的樂趣。做皇帝嘛,就該想幹啥就幹啥,否則有什麼意思?而契丹人想要什麼好東西,直接搶過來就是,靠自己的辛苦一點點積攢,那多浪費時間呀。

新皇帝的舉措,為他贏得巨大的聲望。幾乎所有契丹人,都對皇帝讚不絕口。

原因很簡單,耶律宗全的改革,滿打滿算才多久?這麼短的時間,契丹人根本還沒適應過來。如今皇帝恢複原先的規矩,大家走在熟悉的道路上,心懷大暢,當然要感謝皇帝,崇拜皇帝。

在薅八根的引導下,耶律隆哥決定乘勝追擊,拔掉某個眼中釘肉中刺。

不,不是恨天宮,他還沒那麼自大。

是秦行之留下的五千親衛。

他連得罪小道士都不在乎了,哪還會在乎區區五千親衛。忠心是契丹優良傳統,耶律隆哥認為應該發揚光大。但五千親衛吃他的喝他的,這忠心的對象也該變變了吧?他又不真是棒槌。

措施很簡單:完全斷掉五千親衛的給養。

五千親衛頓時懵逼了。

說實話,五千親衛和大部分契丹人一樣,並不贊成耶律宗全的改革,對耶律隆哥恢複傳統持贊成態度。

但當時耶律宗全退位,他們還是小道士的親衛,耶律宗全交接兵權沒他們的事兒。按契丹傳統,他們要麼效忠秦行之,要麼仍舊效忠太上皇。

結果秦行之不做南院大王,耶律宗全也跑了,搞得他們直接失去了效忠對象。

皇帝斷了他們的糧餉,五千親衛完全沒了主意。沒給養,用不了多久就會餓死,想自力更生,行,隨皇帝一起去打草谷吧。

薅八根趁機來軍營遊說。

十個頭領聚在一起討論了半天,議題無非是肚皮重要,還是忠心神聖罷了。

這其實不難選擇,如果秦行之是部落首領,那麼即使餓死,這些親衛也不會叛變——忠心只是原因之一,每個契丹戰士都是有部族的,即使耶律宗全的軍隊也一樣。家人在部落里生活,他們不敢叛變。

可偏偏耶律宗全把他們賜給秦行之,卻把其他軍隊交給了耶律隆哥,同時交出的,還有這些軍隊隸屬的牧場。這樣一來,原本效忠於耶律宗全的五千親衛,家人都在耶律隆哥手中。耶律隆哥怕秦行之報復還好說,一旦撕破臉皮,五千親衛根本沒有反抗餘地。

之所以需要討論半天,是因為任何團體都有死腦筋的人存在。

比如這位五百親衛頭領脫闥屹。

「你們這群軟蛋,因為吃不上飯就背叛大王,老子看不起你們!當初大王七萬兩白銀一點沒留,全部賞賜給你們,照我看,還不如喂狗。更不用說,在座的誰沒吃過他賞賜的丹藥?你們要投降皇帝儘管去,老子寧肯餓死。」

一名頭領瞪眼:「效忠皇帝陛下,怎能說是投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