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風雲驟起 第四十九章

向莫斯科進軍(摘自《失去了的世界帝國》)

「巴巴羅沙」侵蘇計畫的地理形勢

在戰爭中,勝敗就是一切,而德國戰敗了。戰敗使它在戰場上的歷次勝利黯然失色。它的敵人沒有取得過象它一樣的勝利,而是在最後以人的數量和機械裝備的優勢壓倒了它。

打敗仗也很自然地使戰敗者對自己的軍事行動產生懷疑。因此,我們的軍事歷史家,很遺憾地包括德國名將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瓦爾利蒙等在內,都普遍認為我們入侵俄國的計畫是「模糊不清的」、「拼湊起來的」或「沒有戰略目的的」。這種歷史性的家醜外揚,除了喪失軍人的尊嚴作自我辯解以外,還能起什麼作用呢?我們令人傷心地棋差一著,打了敗仗,失去了世界帝國,已經夠受的了,更沒有理由再把我們全國上下的最大努力描繪成一種不在行的愚蠢行為。這種阿諛奉承的著作,迎合勝利者的偏見,對誰也不光彩,而且歪曲歷史。

我自己曾被派在馬克斯將軍的參謀部臨時工作過,在一九四○年秋冬兩季,這個參謀部曾經作出關於入侵蘇聯的最初軍事計畫,後來又起草了作戰方案。所以我是一開始就參與其事的人。這個方案不論從時間和空間的範圍、動用人力和物力的數量以及巨大的政治賭註上來說,都是一個大膽的設想。從細節上說,巴巴羅沙是極其複雜的,幾乎不是任何個人的智力所能掌握的,但從整體的輪廓來說,這又是一個很簡單的計畫。它的優點和力量就在這裡。它有可靠的地理、經濟和軍事實際的依據,任何戰爭都不可避免地要擔一定的風險。在這個前提下,這是一個穩健的計畫。

請讀者稍稍花點兒時間研究一下我繪製的很簡單的地圖。以後我在敘述作戰過程時,還將提供四十幾張從檔案里找到的軍事形勢圖。現在扼要說明一下巴巴羅沙襲擊計畫的內容。

第一線是我們主要使勁的地方,是在波蘭的出發線。全線自波羅的海到喀爾巴阡山脈,自北至南,共長約五百英里(此外還從羅馬尼亞採取防守措施,目的在保護普洛耶什蒂油田)。

第三線是我們的目標。從白海的阿爾漢格爾向南到喀山,再沿伏爾加河到裏海,全長几乎兩千英里。其最遠目標,離出發點約一千二百英里。

第二線是我們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到達的最遠的地方。這條線從芬蘭灣的列寧格勒經莫斯科到黑海的克里米亞,差一點沒有到頓河的羅斯托夫。全線長近一千二百英里,離出發點六百多英里。因此,表面看來我們是被俄國人阻止在半途上,但實際並不如此,我們是戰鬥到最後一分鐘才停止前進的。

進攻的概念

一九四一年春,我們的情報部門報告,紅軍正在西邊靠近把波蘭分割為二的線上集結。斯拉夫軍隊威脅性的集結,警告我們有布爾什維主義席捲歐洲的危險。這是元首決定發動預防戰的主要理由,它證明了我們早先提出的計畫是有道理的。

但斯大林的軍隊的威脅性部署仍然使我們感到高興,因

為他準備放棄他在俄羅斯廣闊上地上調動軍隊的極有利條件,而把紅軍集中在我們能夠迅速予以粉碎性打擊的兩小塊土地之內。當時斯大林不論在數量和裝備上都佔優勢。根據我們當時可靠情報,我們的進軍,可能要以一百五十個師團來對付二百個師團,三千二百輛坦克來對付一萬輛坦克,還有空軍力量對比不利於我們的地方,情況還不清楚。因此,很明顯,我們的希望寄托在我們在訓練、指揮、戰士和裝備的優良素質上,以及出其不意的決定性的閃電式進攻。芬蘭戰役以後,冒這樣的危險看來是合理的。

巴巴羅沙的戰略目的是在夏季對蘇維埃國家發動一次粉碎性的沉重打擊,使粉碎後的蘇聯成為一些非武裝的社會主義行省,自波蘭邊境到伏爾加,均由德國人駐防和統治。伏爾加以東的原始土地,冰凍的西伯利亞荒涼地區,以及烏拉爾外的空曠森林,可以包圍起來有工夫再佔領。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是從這些邊遠地區,現有的轟炸機都飛不到德國。

在作戰方面,我們希望同時發動三次巨大的閃電突擊,兩次在沼澤地帶以北,一次在其南,以突破西部邊境的縱深防禦,然後用幾個星期的時間,包圍並肅清已被打散的軍隊。這樣,紅軍的大量主力幾乎一開始就會被消滅。

這些是我們估計能夠做到的,但也知道事情並不就此完了。我們完全知道,敵人會在莫斯科與邊境之間保存大量的後備軍力,他們會在一定的地方挖戰壕,固守下來。我們也知道頑強的斯拉夫人在保衛自己的祖國時,戰鬥力最強。所以我們預期並計畫在七月上旬,也許在第聶伯—德維納線以外地區發動第二次的中路大戰役,包圍並消滅這些後備軍力。最後,當打到列寧格勒—莫斯科—塞瓦斯托波爾線以後,我們還準備遭遇俄國人的最後一次抵抗,包括首都以及蘇聯這個脊柱地區其他大工業城市的自發性的群眾自衛(後來也確實遇到這種抵抗)。據我們判斷,一旦我們打斷這一條脊椎骨,那麼除了對驚恐萬狀的居民進行掃蕩和可能有一些小規模的游擊戰以外,一直打到我們的最後目標阿爾漢格爾—伏爾加線,就沒有別的阻力了。

當然這是一項困難的任務,一次冒險的賭博。戰場是蘇聯本土,在一頭長五百英里、另一頭長一千七百英里這樣一大片漏斗狀的土地上。漏斗向北的斜坡是從波羅的海到白海一線,向南的斜坡則是從喀爾巴阡山脈到黑海。我們的兵力必須在單調而無邊無際的俄羅斯平原上扇形展開,越向前進,交通線越長,前線的兵力也越薄。這一點是我們估計到的,但令人吃驚的是俄國農村的荒涼和道路的簡陋,不是適合於閃擊戰的地區。沒有估計到這一點是我們情報工作的錯誤。事實上,共產黨俄國的極低的標準和工作效率倒成了一個可怕的防禦力量。他們沒有花力量修建象樣的公路,鐵路的路基很不完善,並且路軌的寬度顯然有意與我們的不一樣。

英譯者按:按照隆的觀點,德國參謀部攻擊其他國家的計畫總是防禦性的,假設性的;但總是由於別人愚蠢的或者惡意的行動,引起他們按計畫行事。關於斯大林在一九四一年的動機,歷史學家至今還有爭論,但看來他並沒有進攻的計畫。蘇聯對德國人怕得要命,直到最後一分鐘,他們還盡一切可能安撫德國人,防止他們進攻。

切餡餅儘管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巴巴羅沙計畫一開始就打響了。在整個前線上我們取得了突然襲擊的效果。這些成就將給戰爭史留下極大的奇蹟。古德里安寫的書里記載著,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周圍的德國炮兵怎樣靜靜地等待著在黎明前對毫無疑心的布爾什維克開始猛烈的炮擊,望著俄國最後一次供應列車忠實地離開蘇聯境內進入波蘭我們的佔領區。沒有比這更清楚地說明斯大林和他忠實的信徒們怎樣受到元首機敏的政策的愚弄。西方作家現在把這次突然襲擊叫作「背信棄義的進攻」,好象在生死鬥爭的開始,德國還能顧得上遵守室內遊戲的清規戒律。

一步佔先以後,巴巴羅沙按原計畫繼續進行。德國空軍發現了地面上蘇聯龐大的第一線空軍,就在幾小時內把它消滅乾淨。在步兵挺進的支援下,在中路和北路,我們裝甲部隊的鉗形攻勢按原計畫前進。六天以後,我們已到達明斯克和德維納河岸,俘獲了近五十萬敵軍以及數以千計的槍炮、坦克。只有在南線,倫斯德遭遇到一些真正的抵抗。其餘地區,紅軍象個沒有了頭但還在掙扎的巨人一樣。既見不到斯大林,也聽不到他的聲音,他已經在憂鬱痛苦裡癱瘓了。

兩個星期後,沿著通向莫斯科的主要公路三分之二的地方,第二個巨大的裝甲兵包圍圈在斯摩棱斯克附近合圍;在北線,我們佔領了波羅的海國家,把波羅的海變成德國內湖,並繼續通過荒野地區迅速到達列寧洛勒附近。倫斯德加速挺進接近基輔。我們又俘虜了幾十萬人。俄國人在—些小包圍袋裡繼續頑強而勇敢地戰鬥,但就整個戰局來說,我們已不再遭遇一個國家軍隊的有組織的抵抗了。根據各戰場的彙報以及顯示在最高司令部面前的一幅圖畫,我們又打贏了一場戰爭,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在三個星期內完成了一個巨大的警察行動。現在的任務是肅清殘餘。這樣在波蘭、法國之後,又加上了蘇聯。

當然,這樣大規模的進軍,必然有人員的傷亡和物資武器等的損耗,所以接著是停戰休整到八月份。有些作家聲稱這次休整是「因猶豫不決而貽誤了全局」,但顯然他們對後勤工作一無所知。休整是我們原來計畫的一部分。一點也不是猶像不決,從波羅的海到黑海打了勝仗的德國軍隊在勝利的興奮中喜氣洋洋,重新集合,重新裝備,這情景,當時的老戰士現在一想起來還感到很激動。

作為一個熟悉巴巴羅沙最小細節的參謀人員,我也出席了七月十六日在「狼穴」總部舉行的著名的會議,當時,希特勒用雙手在桌面的地圖上一揮,得意地對戈林、羅森堡、鮑曼以及黨內其他高級官員說:「大致說來現在的任務是,把這塊巨大的餡餅按照我們的需要切成小塊,以便能夠:第一,控制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