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理學的天下——宋元明清時期 鵝湖之會

鵝湖之會是歷史上一次著名的辯論,在朱熹和陸九淵之間展開,因發生在鵝湖書院,故得名。

鵝湖書院,位於江西廣信府鉛山縣境內。自東晉以來,歷經唐、宋、明等朝,都聚居過許多學者,曾經是一個著名的文化中心。

鵝湖書院為大義寺的附屬寺左,即仁壽寺左,為「四賢祠」。祠為當時的信州刺史楊汝礪所建,這是鵝湖書院之始。以後屢有修舉,明代宸濠之亂,兵燹之餘,鵝湖書院的學舍全部毀壞。清康熙二十二年,地方官潘士瑞曾予修繕。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令尹施德大加修建,當時李光地所作《重修鵝湖書院記》說:「書院之建,實為國家學校,相為表裡,李渤高士爾。朱子猶倦倦焉。今使先賢遺址,煥然重修,江有故理學地,必有游於斯,而奮乎興起,以紹前賢者。」鵝湖書院很少有官方的支持得以重修,昔日的輝煌已不復再現,以致成為歷史的陳跡。

在鵝湖書院後面的四賢祠內,設有朱、呂、二陸四個牌位,又有一個題著「頓漸同歸」字樣的匾額,這和書院前排建築中所懸「道學之宗」的御匾,正遙遙相對,由此可見宋代朱陸鵝湖之會的盛況。抗日戰爭期間,鵝湖書院成為東南訓練團的駐紮營地。

鵝湖書院之所以譽滿江南,乃至聞名全國,主要是因為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陸九淵等曾在這裡講過學,進行過學術辯論的緣故。

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呂祖謙因鑒於朱熹、陸九淵兩派學說論點不同,常引起爭論,故而發起約會,邀請朱、陸兩家集會於鵝湖寺。當時,朱熹和陸九淵、陸九齡兄弟皆應邀赴約。在這裡,發生了朱、陸兩派學說的第一次面對面的激烈爭論。爭論的焦點是關於認識論的問題。朱烹主張「泛觀博覽,而後為之約」;陸九淵則主張「先發明人之本心,而後使之博覽」。這就是朱、陸兩派的分歧點。朱熹認為陸學太簡易;陸九淵則認為朱學太支離。這次爭論,就是哲學史上著名的「鵝湖之會」。爭論的實質,都是為了互爭正宗教主地位。但是,這次「鵝湖之會」並沒有解決他們兩派學說之間的分歧,故以後還有更加激烈的關於世界觀問題的爭論。儘管如此,「鵝湖之會」對當時學術界卻有很大的影響;鵝湖書院之所以能幾百年來永留勝跡,譽滿江南,正與朱、陸諸子的「鵝湖之會」有關。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