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理學的天下——宋元明清時期 關學創始人——張載

張載(1020—1077年),字子厚,生於官僚家庭,祖上是大梁人(現在河南開封),小時候父親死於涪州官任上,於是僑居在現在的陝西省眉縣橫渠鄉,這就是張載被人稱為「橫渠先生」的由來。張載是關學學派的創始人,關學是因他在關中地區講學而形成的一個大的學派。比他稍晚的是程顥、程頤兄弟創立的洛學(因是洛陽人而得名),再就是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了。關學和洛學是理學的學派之一,也是朱熹思想的先驅。

張載少年時很喜歡讀書,范仲淹建議他讀《中庸》以及其他儒學典籍。讀完《中庸》後,張載還覺得不滿足,於是又大量地讀了佛教和道教的書,但細心研讀幾年之後,覺得還是沒什麼大進步,於是又回到儒家的經書上來。

1057年,張載考中了進士,後來宋神宗授予他崇文院校書之職。他和王安石看法不一,在弟弟張戩因上書批評王安石而被貶官之後,張載擔心受到牽連,乾脆辭職回鄉了。他隱居在橫渠讀書,漸漸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體系,同時他廣招學徒,形成了關學學派。

張載提出了以「氣」為核心的宇宙結構說。他認為世界是由兩部分構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見的萬物,一部分是看不見的,而兩部分都是由「氣」組成的。「氣」有兩種存在方式,一種是凝聚,一種是消散。凝聚時就成為萬物,通過光、色顯現出形體,使人能看到;散則成為虛空,無光無色。但是,凝聚只是一種暫時的狀態,所以叫「客」。而消散也不是消失得沒有此物,只不過是人們的肉眼看不到而已。

他用「太虛」表示「氣」的消散狀態,這是本來的原始狀態,「氣」是「太虛」與萬物的合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