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風流世紀——魏晉南北朝時期 范縝的神滅論

范縝(約450—510年),字子真,南鄉舞陰(今泌陽羊冊鎮古城一帶)人。18歲時,投沛郡相縣(今安徽宿縣)名儒劉獻門下求學。

范縝學習勤奮刻苦,學業優良,深得劉獻器重;劉獻親自為他舉行冠禮,以示優待。其同學多是達官貴人子弟,穿則錦衣,行則車馬,而范縝安於布衣草鞋,以步代車。他深入鑽研經學,尤其精通「三禮」(《周禮》、《儀禮》、《禮記》)。他性格直爽,敢於發表學問上的獨特見解,《梁書》說他「好危言高論」,引起貴族子弟的敵視和疏遠。26歲時上書王僕射,陳述改革政見,沒有見到迴音。范縝報國無門,壯志難酬,29歲已白髮皤然,曾作《傷暮詩》、《白髮詠》以自嗟!

南朝齊建元元年(479年),范縝剛開始當上了主簿,後來一直做到尚書殿中郎。永明年間,齊與魏和親,相邀有才學的人來往,范縝及從弟范雲、內弟蕭琛、琅琊人顏幼明、河東人裴昭明相繼以「行人」的身份出訪北朝魏,他們都名揚鄰國。

建武元年(494年)他陞官做了領軍長史,後出任宜都(今湖北枝城市)太守。當時迷信盛行,范縝下令廢止祭祀神廟,勸民不信鬼神。永元二年(500年)蕭衍起兵向建康(今江蘇南京市)進軍,路過南州,遇范縝,因與衍同為「西邸」舊友,故衍稱帝後,任范縝為晉安(今福州)太守。梁天監三年(504年)被調回建康。按當時常情,地方官吏調進京師必拜朝遷大臣,而范縝卻只拜見了已廢為平民的前任尚書令王亮。其不趨炎附勢的態度可見一斑。范縝因未獲得卿相之位而常怏怏不快,和王亮的過從更加密切,後竟因此被貶到廣州。

齊竟陵王蕭子良篤信佛教,而范縝卻一直聲稱根本沒有佛。蕭子良質問范縝說:「君不信因果,世間何得有富貴,何得有貧賤?」范縝答到:「人之生臂如一樹花,……隨風而墮,自有拂簾幌墜於茵席之上,自有關籬牆落於糞溷之側。墜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糞溷者,下官是也。貴賤雖復殊途,因果竟在何處?」一席話說得簫子良張口結舌。

為說服信佛者,范縝作《神滅論》,進一步闡明自己的觀點。《神滅論》以「形即神也,神即形也」,「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神由形派生、形和神就像『刀刃』和刀刃的『鋒利』一樣不能分開的理論,批判了靈魂不滅、因果報應、貧富在天的宿命論觀點。他的見解轟動全國。蕭子良看辯不過范縝,就用功名利祿收買,遭到拒絕。

范縝貶於廣州數年,調回京城,任中書郎、國子博士,沒過幾年就去世了。

范縝一生有許多著作,《梁書》謂有十卷,現存有《神滅論》、《答曹舍人》兩篇。《梁書》、《南史》均有其傳。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