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巨人林立百家爭鳴——春秋戰國時期 天災與人禍

「天行有常」是荀子天人理論的中心。

荀子吸收了道家的天道自然無為的思想,堅持天道運行有著客觀必然性和規律性的基本立場。「天」在他是指「無形」而又能成就萬物的客觀自然界,它是「不為而成,不求而得」的,不論是聖君堯、禹還是暴君桀、紂在位,它都始終按照自己的規律運行。荀子據此批判了社會的治亂緣於天、時的錯誤觀點。道理很簡單,天時曆象在禹與在桀時都相同,而社會卻有一治一亂,所以天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他強調,天並不因為人們害怕寒冷就停止了冬天,也並不因為人們害怕遼闊就取消了廣遠,「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一切都是自然而必須的過程。

荀子肯定天道運行有自己的「常道」、「常數」,並對當時流行有神論和迷信觀念進行了批判。他對時人感到驚恐的「星墜木鳴」等非常現象,力圖從陰陽變化的角度去作出解釋。認為人們限於自然知識的匱乏,奇怪是可以的,但害怕卻大可不必。對社會造成危害的其實是人禍而不是天災。荀子在這裡提出了「無何(神)」的重要主張,對社會上盛行的祭祀等宗教活動,也做出了無神論的解釋,強調禮帛的健全與否才是決定人事禍福的根本所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