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巨人林立百家爭鳴——春秋戰國時期 治國之道

一天,時刻想再建霸業的齊宣王問孟子:「我可以聽聽齊桓公和晉文公成就霸業的事嗎?」

孟子回答說:「孔子的後學沒人談論齊桓公和晉文公稱霸的事迹,所以也就沒有流傳下來,為臣也沒有聽說過多少。我想談點王天下的事情,可以嗎?」孟子與孔子不同,他對齊桓公的霸業不大以為然,而把話題轉到王天下上去。

「怎樣做才能王天下呢?」宣王問道。孟子眉頭舒展,臉上泛起興奮光:「安撫百姓,保證他們安居樂業,就能王天下;這是任何人都阻擋不了的。」

「我這樣的人能安撫百姓嗎?」宣王緊忙問道。「當然是可以的。」孟子答道。

宣王又問:「憑什麼知道我能安撫天下呢?」

孟子對於此問,則以他聽說的齊宣王的事迹,借題對其仁政思想進行了發揮,那件事是這樣的:

有一次,有人牽一頭用做犧牲的牛從堂下走過,那牛是要被用來殺掉,以其血塗祭祀用的鐘的。坐在堂上的齊宣王看見後,示意以一頭羊換下這頭牛。他不忍心親見這頭牛無辜被宰殺。當時下面便有人議論宣王是小氣鬼。

孟子說:「不忍心牛而忍心羊被殺,牛羊不一樣嗎?可是既然看見了牛,就不忍其死。這種不忍之心是王天下的根本所在。」孟子接著講了推不忍人之心而王天下的道理。現在的齊宣王的不忍之心已達於牛羊,可是卻不能施仁政於百姓;不施恩於百姓,也就不能王天下。這是用心不足,努力不夠。

宣王有些不解地問道:「不施恩與努力不夠的表現有什麼不一樣呢?」孟子說:「把泰山夾在腋下去跨越渤海,對別人說,這我辦不到,是真的做不了(『不能』)。為年長的人按摩身體,活動活動胳膊腿,這等事要說辦不了,那就是沒這份心思,不想努力了(『不為』)。作為國君不王天下,那不是夾著泰山跨渤海,而是為長者按摩身體一類的事。」

孟子進一步推論說,尊敬自己的長輩,並推其恩愛到別家的老人;愛護自己的幼小,推而廣之也愛護別家的幼小。如果能形成這樣的社會風氣,王天下易如反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