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 帕格與帕米拉 第六十六章

歐洲堡壘的瓦解(摘自阿爾明。馮。隆將軍所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陸、海、空戰役》一書的後記《作為軍事領袖的希特勒》)

英譯者按:阿爾明。馮。隆的後記栩栩如生地描述了元首的活動,尤其是在他即將完蛋時的活動。在這本回憶錄里,隆對希特勒的分析極其嚴格無情,遠遠超過對軍事行動的分析;他的德文原著的編輯指出,這篇回憶錄是隆在臨終的病榻上起草的,未經修改。

回憶錄開頭部分是這樣的:在最高統帥部里,我有機會在阿道夫。希特勒身邊觀察了他四年多。享有同樣機會的凱特爾和約德爾兩人已被盟國絞死。凡是熟悉元首的將軍多半被他處決,或積勞病逝,或戰死疆場。我從未見過任何軍事回憶錄是把他作為一個人來描繪的。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的著作對他的生活側面都略而不談,這是可以理解的。

在我的戎馬生涯里,我曾說過,作為一個政治家,他表現出機敏和鼓舞人心的力量,並曾引證過他在作出戰略和戰術方面的戰爭決策時,尤其是作出牽涉到使敵人措手不及的決策時,所表現的非凡才能。我曾表明,在他的威望達到最高峰的時刻,他在我們眼中已成為再生德國的靈魂。我也提到過他的嚴重缺點,作為一個最高統帥,這些缺點導致了浩劫。

就他的人品而言,他在逆境中越來越暴露出他的卑劣和醜惡的性格。一九四四年七月二十日遇刺後,他的所作所為顯示出他的真實面目。在觀看一些德國將領被處決的電影時,我坐在他身邊。這些偉大的德軍將領都是我敬愛的上級和摯友,他們赤身裸體被套上用鋼琴弦製成的絞索活活勒死,他們的雙眼從變色的臉盤裡突出,紫色的舌頭伸了出來,血和屎尿沿著急促扭動的軀體流下。面對這種景象,他心滿意足地盯著看,咯咯地笑,並鼓起掌來。不管是誰,在看到這種情景之後,只能對阿道夫。希特勒感到厭惡。

如果德國有朝一日能再度興起,我們必須根除這些政治上和文化上的弱點,這些弱點使我們跟隨這樣一個人走向失敗、恥辱和被瓜分的狀態。有鑒於此,我把我在最高統帥部里所目睹的情況寫成下文,作為我個人對元首的不留情面的描述。

這跟隆在《陸、海、空戰役》第一卷中使用的種種讚詞相去甚遠;如「一個浪漫主義的理想主義者,一個嚮往達到人類的可能性的前所未有的高峰和深度的偉大理想的鼓舞人心的領袖,同時也是一個賦有鋼鐵意志的冷靜的謀略家,他是德國的靈魂」。

看來,隆決定在未死之前對元首作出坦率的、公正的評價。也可能是,在描述勝利年代時,隆對他比較同情;後來,在從事第二卷寫作時,潰敗的痛苦重新湧上心頭。不管怎樣,後記是把希特勒作為一個不光採的人物的寫照,同時也是對這場戰爭的一個生動的概括。我的《世界大屠殺》的譯文的最後部分是一些概述戰爭進程直到最後一刻的節錄。

突尼西亞與庫爾斯克希特勒吹噓的那個有名無實的「歐洲堡壘」純粹是宣傳伎倆,它顯而易見地在一九四三年七月已開始土崩瓦解,那時候紅軍粉碎了我們在庫爾斯克的大規模夏季攻勢,英美聯軍在西西里登陸,墨索里尼垮了台。

這些災難是希特勒所犯的最嚴重的、最愚蠢的錯誤的直接後果:斯大林格勒和突尼西亞。我在突尼西亞視察歸來後告訴希特勒,隆美爾的判斷是正確的,他認為我們在凱塞林山口對沒有經驗的美軍取得的勝利是短暫的,我們最終無法越過敵國海軍控制下的海洋對三十萬義大利和德國軍隊提供後勤支援。但戈林輕率地向希特勒保證,突尼西亞離義大利近在颶尺,「並腳一跳就到了」,德國空軍能夠源源供應那裡的部隊。儘管戈林對斯大林格勒曾誇下完全一樣的海口而後來卻可恥地無法實現其諾言,希特勒還是相信他,繼續向北非投入大量軍隊,而事實上他應該把已經到達那裡的部隊撤回來。如果他當時把那些部隊全部撤到義大利作為後備力量,他本來可以把盟國部隊全部逐出西西里,並使義大利得以繼續戰鬥下去。突尼西亞一役我方遭受大量傷亡後,我們的南方戰線從此一蹶不振。

在庫爾斯克的攻勢同樣是考慮不周的。七月七日,我的兒子赫爾穆特在曼施坦因指揮下坦克營的先頭部隊中戰死。如果沒有我這個父親作為榜樣,他也許不會成為一個職業軍人。他原來是個好學的、溫順的孩子。他在被稱為「城堡」行動的一次大規模的、勞而無功的戰役中陣亡。這次行動是德國戰略主動權的最後一口氣。

和古德里安及克萊施特一樣,我是反對「城堡」行動的。英美聯軍很快將要對大陸的某一點發動攻擊,我們必須騰出手來保持機動性,直到我們知道敵人的打擊目標。明智的做法應該是使我們在東方的各條戰線都成為直線,集中強大的後備部隊,讓俄國人先發動攻擊,然後象在哈爾科夫一樣進行反擊,粉碎他們的攻勢。曼施坦因是這種反手擊球:的老手,如果蘇聯人再度受到一次這樣血淋淋的挫折,他們將會在秘密和談中表現得更為靈活。俄國人已顯示出他們有意和談,但他們的要求還是過於趾高氣揚,不切實際。毫無疑問,希特勒想在庫爾斯克取得的東西是一次能改善他和斯大林討價還價地位的巨大勝利。

但曼施坦國和克魯格對這個「城堡」計畫可謂一見鍾情。象一個演員在有人要他在一出壞戲中擔任主角時欣然同意並希望演出一舉成功一樣,將軍們醉心於歸他們指揮的大規模作戰計畫。針對我們在曼斯坦因指揮的南方軍團與克魯格指揮的中部軍團之間的戰線,俄國人發動了冬季反攻,並在這條戰線的關鍵地點,也即在庫爾斯克城周圍,深入我方陣地,形成一個向西的凸出部。曼施坦因和克魯格必須以裝甲部隊從南北兩個方向作鉗形運動,切斷這塊凸出部,形成一個口袋,一反斯大林格勒的戰局,捕捉一批俄國戰俘,然後通過這個在蘇聯戰線上打開的缺口繼續進軍,去爭取天曉得是什麼樣的巨大勝利。

這是個使人陶醉的景象,但我們力不從心,缺少本錢。希特勒老是吹噓他有多少個師可以投入戰鬥。我們的確有許多這樣的「師」,但這些數字全是扯淡。差不多所有這些師都是兵員不足,而且已經陣亡的將士都是其中的精華和主要的戰鬥力量,剩下的多半是軟弱的行政勤務人員。其他的師已被消滅,僅僅是圖表上的一些名存實亡的番號而已。但希特勒命令「重編」這些部隊。看吧!只要他吹一口氣,這些部隊又在——他心目中——重新出現,那些他在伏爾加河沿岸、高加索和突尼西亞等地揮霍殆盡的、訓練有素的、滿員的戰鬥隊伍。他在逃避現實,逐漸退人一個夢幻世界,他在那裡仍然是歐洲的霸主,指揮著全球最強大的軍隊。這個夢幻世界一直存在,直至他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偏執狂。但在一九四五年四月以前,從這個隱蔽的夢幻世界裡不斷發出失卻理智的命令,那些在嚴酷的戰場上浴血奮戰的德國戰鬥人員只能唯命是從。

而且,正當德軍在下坡路上滑下去的時候,紅軍卻在恢複力量並日益壯大。蘇軍將領兩年來一直在研究我們的戰術。美國租借物資的卡車、罐頭食品、坦克、飛機加上來自烏拉爾山脈後面工廠的俄國新坦克使俄國部隊的戰鬥力量大大加強。俄國人的無窮無盡的人力資源為他們的部隊提供新的真正的而非虛幻的戰鬥力量。我們的情報部門已經告誡我們要考慮所有這些不利因素,但希特勒置若罔聞。

即使是這樣,如果按原計畫在五月份發動庫爾斯克攻勢,本來還有機會取得順利進展,那時俄國人在進行反擊之後已精疲力竭,而且在突出部還立腳未穩。但他卻把攻勢推遲六個星期,以便試用我們最新式的坦克。我當時就警告約德爾,這樣做會把「城堡」行動正好推遲到英美聯軍可能在歐洲開始登陸的一段時間內,但眼往常一樣,我被置之不理。俄國人抓緊時機,以地雷、壕塹、反坦克掩體等加固庫爾斯克突出部的後部,同時把越來越多的部隊調到前線。

我們的情報提到有五十萬節滿載兵員和物資的鐵路車皮正在進入這個突出部!希特勒的反應是把更多的師和空軍聯隊撥歸「城堡」行動使用。和美國人打撲克牌一樣,雙方的賭注不斷增加,直至希特勒把和他在一九四零年整個西線戰役中使用的同樣多的坦克投入這次戰役。由於攻勢被拖延了兩個月,即使是曼施坦因和克魯格也在認真重新考慮之後提出不同的意見。儘管如此。希特勒最後仍在七月五日下令進攻。接著發生了世界上規模空前的一次坦克戰和空戰,以及一次徹底的慘敗。我們的鉗形攻勢在俄國人固定的防禦陣地以及成群的坦克面前遇到很大的困難,結果僅能取得縱深數英里的突破。攻勢只持續了五天,南北兩面都面臨重大挫折。這時盟國部隊在西西里登陸了。

希特勒作出什麼樣的反應呢?在一次匆忙召集的會議上,他假裝出歡天喜地的樣子向大家宣布,既然英國人和美國人為他提供機會,讓他可以在地中海這個「真正的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區」殲滅他們,「城堡」行動將予以撤銷!他就這樣從他的失敗中脫身出來。沒有一句告罪、引咎、或認錯的話。我們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