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最後總攻 第十四章 戰爭橫財

比起紐約遭受的毀滅性打擊,華盛頓、巴爾迪摩與費城的那點損失根本就算不上什麼。

從二十八日凌晨到十一月二日上午,在一百多個小時內,第四艦隊與火力支援艦隊的上百艘戰艦總計消耗掉了二十八萬餘枚各種口徑的炮彈。按照艦隊的戰鬥統計數據,在這場炮擊中,消耗掉的四百五十毫米炮彈達到了一萬三千六百七十五枚,四百毫米炮彈七千一百五十三枚,三百毫米炮彈八萬六千七百六十六枚,一百七十五毫米炮彈七萬六千五百四十九枚,一百五十毫米炮彈九萬七千六百三十二枚。這其中,還沒有包括消耗掉的一百三十毫米速射炮的彈藥。雖然無法準確統計彈藥投擲量,但是可以大概算出,總彈藥投擲量肯定在十二萬噸以上。

不說別的,當時打壞的炮管,以及各種中小口徑炮彈的彈殼就裝滿了二艘快速戰鬥支援艦(除非在緊急情況下,不然使用定裝方式的中小口徑炮彈的彈殼都不能拋棄,而是要在戰鬥空閑時間內整理裝箱,用船隻運回後方)。另外,第四艦隊進行了四次彈藥補給,火力支援艦隊的十艘火力支援艦也進行了二次彈藥補給。

早在十月二十九日的時候,白佑彬就意識到了問題。

用火炮轟擊民用目標的效率確實不太高,主要是火炮的射速有限,且彈藥投擲效率非常低下。雖然火力支援艦的表現可圈可點,比其他戰艦都要出色得多,但是要想儘快完成作戰任務,白佑彬收里的那點力量還不太夠用。

因此,在二十九日的晚上,白佑彬就給謝昶倫與于右任分別發去了一封電報。

當時,白佑彬要求謝昶倫將駐紮在太子港的十二艘「海洋之星」級火力支援艦全部派遣過來,並且要求于右任儘快將第四支後勤保障艦隊派來,並且要求運送一批供「海洋之星」級火力支援艦使用的火箭彈!

與其他火力支援艦同,「海洋之星」級火力支援艦沒有配備常規火炮,而是全部配備了火箭炮。在以往的戰鬥中,「海洋之星」級火力支援主要負責前期的覆蓋式炮擊,用密集的彈雨打擊敵人地近岸防禦陣地,或者是敵人的兵營,倉庫等目標集中的區域。在定點清除的戰鬥中,「海洋之星」級幾乎派不上用場,可是在面覆蓋式的火力打擊中,「海洋之星」級的作戰效能比任何一種戰艦都要高得多。

此時,白佑彬需要對付地就是面目標,而不是點目標。

結果,這批支援力量到來的時間比白佑彬預料的還要早得多。

如果謝昶倫在收到消息之後,就讓火力支援艦出發,那麼最快也只能在十一月五日左右到達。結果,在十一月二日夜間,十二艘「海洋之星」級火力支援艦就趕了過來,而同期到達的還有五艘大型登陸艦,以及其搭載的近四千名陸戰隊官兵。

更讓白佑彬沒有想到的是,陸少豐與姜瑞麟也趕了過來。

隨後,白佑彬才知道,陸少豐與姜瑞麟這次前來,是要執行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

十一月三日上午,十二艘「海洋之星」級火力支援艦登場亮相。一露面,這十二艘戰艦就用一場華麗的表演把其他的戰艦比了下去。

在短短的五分鐘之內,十二艘「海洋之星」級火力支援艦就向曼哈頓島投擲了四千餘枚火箭彈!要知道,如果用普通戰艦,至少需要四十五艘大型巡洋艦,或者二十艘「上將」級火力支援艦,而且以最快地理論開火速度,才能在五分鐘內投擲這麼多的炮彈。

在用了十五分鐘重新裝填彈藥之後,十二艘「海洋之星」級火力支援艦再次開火。

暫且不論那些一百八十毫米與二百四十毫米火箭彈的威力到底有多大,當數千條火龍騰空而起,拖著灰色的煙跡,劃破藍天,飛向曼哈頓島的場面都足以讓所有人膽戰心驚,更足以讓其他戰艦相形見絀。

整個白天,十二艘「海洋之星」級火力支援艦以每二十分鐘一輪地速度投擲著火箭彈。

夜幕降下來的時候,這十二艘戰艦才悄悄撤了下去。隨後,其他戰艦粉墨登場,開始用重炮轟擊那些避開了白天打擊的目標,進行定點清除。

而此時,五艘大型登陸艦已經靠近了曼哈頓島。

與往常不一樣,陸少豐隨同第一批陸戰隊上岸,姜瑞麟也搭上了登陸艇,並且首先踏上了曼哈頓島。

白佑彬沒有參加陸戰隊的行動,他還得在後方協調各支作戰力量。

天亮前,上岸的陸戰隊官兵全都回到了登陸艦上。只是,與出發時相比,他們帶回的戰利品塞滿了五艘登陸艦的貨艙!

直到十多天之後,白佑彬才了解到了這次行動地詳細

當時,主導行動的不是陸少豐,而是姜瑞麟,而陸戰隊的目標並不是美軍作戰部隊(曼哈頓島上的美軍早就被擊潰了),而是儲藏在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總部地下室裡面的二千多噸黃金!

當時,美國是整個西方世界的「龍頭老大」,而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紐約就取代了倫敦,成為了西方世界的經濟、貿易與金融中心。

最重要的是,美國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向協約國集團的成員國出售武器裝備,作戰物資的機會,換來了大批黃金。當時,英國國庫內地黃金,有三分之二成了美國的囊中之物。這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美國沒有急著參戰,而是通過援助地方式,繼續從協約國成員國那裡獲取黃金等硬通貨。根據帝國已經掌握的資料,在美國參戰之前,英國儲備地黃金已經消耗殆盡,且幾乎都用來從美國購買武器裝備與戰略物資了。不然,美國總統也不會急著推出《租借法案》。

當然,美國不僅僅是從英國掠奪黃金等貴重物資。

當時,法國、西班牙、日本、俄羅斯都在從美國進口武器裝備與戰略物資。拿日本來說,除了一批在國內沒有運走的貴重物資之外,其儲備地二百多噸黃金在戰爭爆發之後不久就被運到了美國。另外,在整個大戰期間,俄羅斯至少向美國輸出了五百五十噸黃金,用來換取重要的軍事物資。法國在戰敗之前,也向美國輸出了二百七十多噸黃金。西班牙在戰敗之前,更是將其儲備黃金的百分之七十五都運往了美國。

而在戰爭爆發之前,美國就已經是僅次於帝國的第二大黃金儲備國。

據後來從美國政府獲取的資料,在七十一年(39年)十月之前,美國的黃金儲備總量為一千七百六十四噸。同一時期,帝國的黃金儲備總量為二千一百五十八噸。而到了七十七年(45年)十月,美國的黃金儲備總量達到了二千八百六十七噸,而帝國的黃金儲備總量卻只有二千三百六十九噸。

顯然,美國比帝國更貪婪。

在整個戰爭中,雖然帝國也在利用強大的工業實力,以及豐富的戰略資源,想方設法的將同盟國集團內其他國家的黃金納入自己的口袋之中,但是為了保持同盟國集團的內部團結,並且使其他國家能夠在戰爭中做出更大的貢獻,帝國並沒有過分的「掠奪」盟國的貴重資源,反而是想方設法的來平衡戰時的對外貿易,爭取讓其他國家也能夠用貨物,而不是用硬通貨的方式從帝國購買必要的戰爭物資。

當然,在戰後的重建過程中,帝國金元成為了國際貿易的結算貨幣,且帝國通過大量對外援助,迅速將全世界幾乎所有的黃金都納入了自己的腰包,並且以此鞏固了金元在國際金融中的地位,為帝國獲得金融霸權奠定了基礎。

從二個國家的做法可以看出,美國更加急功近利,而帝國則更有長遠目光。

當然,儲備在紐約的黃金是絕不能「埋沒」的。

當時,美國已經在設法將紐約的黃金轉移到內陸城市,只是要想將幾千噸黃金運走,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從後來獲得的資料來看,早在九月初,美國就向芝加哥轉移了二百噸黃金,在十月初的時候,又轉移了二百五十噸。只是,在美國準備第三次轉移黃金的時候,紐約就遭到了炮擊。

這也正好與陸戰隊在紐約找到的黃金總量相符合。

當時,陸戰隊一共帶回了二千四百餘噸黃金。為了確保這批黃金的安全,白佑彬讓準備返回撲茨茅斯的四艘戰列艦為運送黃金的登陸艦護航,另外還讓莫懷成派來了三支護航艦隊。隨後,帝國海軍又安排了一支擁有四艘快速戰列艦的船隊在北大西洋上迎接了登陸艦,並且在直布羅陀安排了轉運工作。直到十一月底,這批黃金才由一艘萬噸級快速貨輪安然無恙的運抵松江,並且轉移到了帝國中央銀行的金庫內。

當然,這是一次絕對保密的行動。

當時,只有幾個人知道運送的到底是什麼貨物,就連登陸艦與貨輪上的官兵都只知道是一批貴重貨物,而不知道貨物的具體性質。另外,參加行動的陸戰隊官兵中,只有進入了金庫的那一百多人知道實情,而這些人後來都被調回了帝國本土,與帝國政府簽訂了保密協議。

直到數十年之後,帝國政府才對相關文件解密,公布了這次行動的前後經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