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萬里殲敵 第十四章 群策群力

有了構想,並不等於有了作戰計畫。

在制訂詳細的作戰計畫時,白佑彬遇到了不少的麻煩,同時也得到了一個讓他非常滿意的助手——藍凌波。

去年年底,白佑彬率領第3艦隊奔赴俾斯麥海的時候,藍凌波獲得了一次深造的機會。

當時,海軍總參謀部需要更多的高級參謀,因此從幾所海軍的高等學府抽調了十多名教員,在青島開設了高級參謀培訓班。因為藍凌波在總參謀部的表現比較出色,所以被委派去進行學習深造。

如果在以往,這類深造最多是讓普通參謀拿到了成為高級參謀的通行證。

這次卻完全不一樣了,因為面向的是海軍總參謀部與海軍司令部的參謀軍官,所以培訓班不會教一些普通課程,而是把重點放在了幾門剛剛興起的學科上。比如,戰場統籌學,軍事統計學等。這些學科幾乎都是在上次世界大戰,以及這次戰爭爆發之後才有人提出來的,主要就是用科學的手段來分析戰爭,然後找出規律,再利用規律來判斷戰場上的局勢走向,分析敵人可能採取的行動,以及己方應該採取的行動。

毫無疑問,幾十年之後,這些學科都成為了軍事學院的必修課程。

只是在當時,幾乎沒有一個將領認為可以用科學的手段來分析戰爭。說白了,大部分將領仍然認為戰爭是指揮官的事情,而指揮官的個人特點決定了戰爭的無規律性,又怎麼可能從戰爭中總結出規律呢?

如果放在二百年前,這個說法沒有錯。

可是放在當時,就肯定錯了。隨著參謀制度的推廣與普及,指揮官做出的決策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參謀提供,或者在參謀的幫助下完成的,參謀在軍事行動中的地位明顯提升,而參謀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集體。即便組成這個集體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地特點,可是集體本身是有規律可尋的。如此一來,軍事行動就變得有規律可尋了。

最為顯著的例證就是,在「薩蘭加尼與巴西蘭海戰」中,李玉民忽視了日本聯合艦隊從蘇里高海峽進入蘇祿海,再繞道進入蘇拉威西海。從側面襲擊主力戰鬥群的可能性。如果用軍事統計學來分析,當時日本聯合艦隊有八成的可能走這條航線。結果,李玉民不懂軍事概率學,或者不重視軍事概率學,所以不但沒有抓住殲敵的最好機會,反而在戰鬥中陷入被動。

後來。這一戰例也成為了軍事概率學教科書中地經典戰例。

當然。軍事科學並不是在這個時候才出現地。實際上。早在兵棋推演得到軍隊認可地時候。軍事科學就誕生了。因為。從嚴格地意義上講。兵棋推演本身就是一門極為嚴謹地軍事科學。是利用戰爭規律。或者戰爭規則來推測戰局發展地學問。只是。在當時幾乎沒有人認為兵棋推演是一門學問。

有了藍凌波這個得力助手。白佑彬很快就理清了思路。

關鍵有兩點。一是後勤保障。二是選擇航線。因為選擇不同地航線對後勤保障地需要不同。所以航線選擇更為重要。另外。反過來。因為當時能夠伴隨艦隊作戰地快速綜合補給艦隻有四艘。所有後勤保障能力也影響到了航線地選擇。

航線選擇必須要兼顧兩點。一是隱蔽性。二是利用洋流。

要想達到隱蔽性。就必須離開國際航線。走偏遠航線。甚至是從沒有航線地海域經過。只是。大部分國際航線都會兼顧到洋流。畢竟。順著洋流航行。不但能夠節約燃料。還能提高航行速度。

經過反覆考慮之後,白佑彬選擇了一條「大迂迴航線」。

艦隊從那霸出發,沿日本暖流的北面支流進入北海(日本海),再經津輕海峽進入北太平洋,沿北太平洋暖流向東航行,到達西經一百五十度,北緯四十度海域附近,沿北太平洋暖流地支流南下,隨後藉助加利福尼亞寒流的一條支流繼續向南航行。到達西經一百三十度。北緯八度附近後,沿北赤道逆流(暖流)向東航行。最終到達科科斯海嶺與馬爾佩洛島之間的海域。

這裡就是白佑彬設想的決戰海域。

任何一艘通過巴拿馬運河,從大西洋進入太平洋的艦船都要經過馬爾佩洛島附近海域,而且按照傳統思想,這裡遠離帝國海軍的活動海域,是絕對安全的。因此,在此處設伏,能夠將突襲的效果最大化。

確定了這條航線後,問題就出來了。

首先,這條航線的總航程達到了一萬六千五百海里,而「皇帝」級戰列艦地續航力只有一萬五千五百海里,「皇帝」級乙型戰列艦的續航力只有一萬四千五百海里。即便沿途可以利用洋流,使續航力有所提高,可是在到達戰場之前,為了確保戰艦有足夠的燃油進行戰術機動,所以在到達戰場之前,必須進行一次補給。

問題是,帝國海軍現在只有四艘快速綜合補給艦。

因此,這次補給只能為每艘戰列艦補充大概百分之六十五的燃油。

如此一來,艦隊在完成任務之後要想返回帝國本土港口,就得進行第二次補給,而且這次補給的燃油量不得低於戰艦總載油量的百分之六十。也就是說,還需要另外四艘快速綜合補給艦才能滿足作戰要求。

這還沒有考慮其他的戰艦,因此最終需要的快速綜合補給艦數量不會少於十二艘。

毫無疑問,即便再等上一個月,帝國海軍也只有十艘快速綜合補給艦。而這些綜合補給艦肯定是敵國諜報人員重點監視的對象,如果十艘快速綜合補給艦全部出動,而帝國海軍又沒有什麼大規模地行動,結果必然會讓敵人感到危險,從而讓第一艦隊失去偷襲敵艦隊的機會。

最重要的是,艦隊不可能等到一個月之後再出發。

最終,藍凌波提出了一個解決辦法。即用普通油船為快速綜合補給艦提供補給。這些油船不一定要從帝國本土港口出發,可以直接從印度洋地區調遣。另外,這些油船也不需要跟隨艦隊行動,只需要在預定的時間到達預定的海域就行了。當然,為了保險其間,準備的油船數量肯定要比實際需求得多得多,畢竟速度並不快的油船在東南太平洋上很容易遭到敵國襲擊艦的攻擊。

衛延年也在這個時候提出,第一艦隊執行任務的時候,海軍與陸戰隊會加大在西南太平洋,也就是瓜島戰場上地投入。另外,海軍還會在那霸與日本本土港口集結兵力,擺出攻打關島地態勢。如此一來,即便第一艦隊與四艘快速綜合補給艦全部離港,敵人也會認為第一艦隊要麼去支援攻打瓜島的行動,要麼去支援陸戰隊攻打關島,而不會立即考慮到第一艦隊會殺向巴拿馬運河。

當然,這也只是一時地緩兵之計,如果第一艦隊遲遲不出現在戰場上,仍然有可能讓敵人感到威脅,從而錯失偷襲的機會。

隨即,白佑彬開始確定護航戰艦的編製。

毫無疑問,驅逐艦立即就被排除在了護航戰艦之外。即便是續航能力最強的「波」級與「潮」級驅逐艦,其續航力也只有六千海里,在到達戰場前需要進行至少兩次補給。另外,艦隊途經氣象環境極為惡劣的北太平洋,驅逐艦的適航能力將難以讓其在北太平洋的滔天巨浪中跟上艦隊的航行速度。

能夠為八艘快速戰列艦護航的只有巡洋艦。

問題是,並不是所有的巡洋艦都能勝任。

首先就得排除重巡洋艦。此時帝國海軍僅有的五艘重巡洋艦要麼在瓜島戰場上執行戰鬥任務,要麼遠在北大西洋與地中海。

接著,白佑彬就排除了排水量較小的「松花江」級輕巡洋艦,主要還是適航能力不強。

剩下的,就是只有「漢江」級與「揚子江」級輕巡洋艦了。

當時,第一艦隊只有七艘「漢江」級與「揚子江」級輕巡洋艦。顯然,僅僅七艘護航戰艦是不夠的。即便不考慮為戰列艦提供護航戰艦,也得考慮為四艘快速綜合補給艦,以及二艘快速戰鬥支援艦提供護航力量。用七艘輕巡洋艦很難保證六艘快速艦船的安全。因此,肯定需要更多的護航戰艦。

最終,衛延年、白佑彬與藍凌波幾乎同時想到了正在太平洋上執行任務的三支破交艦隊。

這三支破交艦隊一共有九艘巡洋艦,其中三艘還是大型巡洋艦!

另外,第一艦隊的航線與幾條重要的國際航線相交,如果能有破交艦隊伴隨,即便與敵人的運輸船隻遭遇,也能出動破交戰艦,讓敵人認為出現在其後方的只是破交艦隊,而不是帝國海軍的第一艦隊。

可以說,用破交艦隊為第一艦隊護航,達到了一箭雙鵰的目的。

當時南方戰區的兩支破交艦隊已經完成了支援陸戰隊攻打圖拉吉島的任務,西太平洋戰區的「海龍」號破交艦隊也正在夏威夷群島與馬里亞納群島之間的海域活動,隨時可以招回,並且在北太平洋上與第一艦隊會合。

到此,作戰計畫的關鍵問題基本上得到了解決,剩下的,就是怎麼去實施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