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洋艦 浩洋霸主——鯊魚級大型巡洋艦

大白鯊號,鯖鯊號,雙髻鯊號,牛鯊號,長尾鯊號,貓鯊號,大青鯊號,噬人鯊號,豹鯊號,狗鯊號,灰鯖鯊號,白鰭鯊號,巨齒鯊號,天使鯊號,灰鯊號,旋齒鯊號,剪齒鯊號,虎鯊號,劍吻鯊號,短吻鯊號,鉸口鯊號,斑點鯊號,六鰓鯊號,尖鰭刺鯊號。

海龍級的「高大全」讓帝國海軍得到了最好的戰艦,可也讓帝國海軍無法承受。

四艘海龍級的造價接近三艘皇帝級戰列艦的價格,顯然,即便在戰時情況下,帝國海軍也不可能大批量建造這種極為昂貴的戰列艦。

當然,採購價格僅僅只是戰艦使用費的一部分。

如果要進行大批量建造就不得不考慮使用期間的成本,比如彈藥的價格,備件的價格,以及執行任務所需要的費用(其中燃油費佔的費用最大)。顯然,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海龍級大型巡洋艦的維持費都不會低到哪裡去。

當時,帝國海軍算了一筆賬。

為海龍級裝滿燃油等各種補給品,並且在執行一次破交任務中使用三分之二的彈藥(一般情況下,破交戰艦若只剩下了三分之一的彈藥,就會儘快與補給船會合),且作戰時間為六個月(大部分破交戰艦的極限持續作戰能力),其執行一次破交作戰的花費就高達一百二十五萬帝國金元。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當時帝國海軍批量建造的萬噸級貨輪的訂購價格也只有五十萬。

也就是說,如果按照一艘戰艦在戰爭期間的有效使用壽命只有五年(靠港時間不算),一艘海龍級可以執行六次作戰任務,每次出動至少要擊沉十艘以上的貨輪才能保證投入與收益持平。因此,一艘海龍級大型巡洋艦至少要擊沉六十艘萬噸級的商船才能保證帝國海軍不「虧本」。

顯然,這個指標高得有點嚇人。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艘破交艦在被擊沉之前平均只能幹掉十三艘商船,其總載重噸不到八萬噸。

即便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標準來衡量,一艘破交艦在被擊沉之前也只能幹掉大概十五萬載重噸的商船。如果海龍級大型巡洋艦在破交作戰中的表現達不到普通破交艦的四倍,建造海龍級大型巡洋艦就是虧本買賣。

當然,這只是從破交作戰的角度來計算海龍級的價格是否昂貴。

也正是如此,帝國海軍僅僅訂購了四艘海龍級大型巡洋艦,然後就開始設法尋求其他更便宜,並且能夠完成需要海龍級才能完成的大部分任務的戰艦。當然,這仍然是一種大型巡洋艦,只是其採購價格與維持成本必須遠遠低于海龍級。

按照帝國海軍當時確定的指標,新式戰艦的兩項成本必須降低到海龍級的百分之七十以下,而且這被確定為了主要設計指標之一,並且排在了首位!同時,海軍也承諾,誰能設計出這樣的戰艦,將給予高額獎賞。另外,只要成本在帝國海軍的接受範圍之內,海軍將大批量訂購,以形成規模效應,讓船廠有錢可賺。

這次,青島造船廠跑到了江南造船廠的前面。

實際上,早在汪華華確定為海龍級使用300毫米主炮的時候,青島造船廠就認為,用這麼大的炮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另外,過大的主炮,會使戰艦的防護水平相應提高,從而使戰艦的排水量增加,最終使成本難以控制。

最重要的是,七十三年型300毫米艦炮的價格不比六十七年型400毫米艦炮低(主要是製造數量過少,導致研製經費平攤到了每門艦炮上的價格過高)。另外,300毫米炮彈的採購價格也不比400毫米炮彈低多少。

如此一來,海龍級的使用成本肯定非常高昂。

也就在這個時候,青島造船廠的工程師認為,要想建造出讓海軍「買得起」的戰艦,首先就要採用口徑更小一點的艦炮,而不能一味的追求火力。當時,青島造船廠甚至自行籌資,重新啟動了原先為平遠級重巡洋艦設計的240毫米艦炮的研製工作。

這筆投入很快就收到了回報。

當帝國海軍提出了新式大型巡洋艦的招標工作之後,青島造船廠最先遞交了設計方案。只不過,四艘海龍級大型巡洋艦的建造工作集中在江南造船廠與大連造船廠進行,所以青島造船廠沒有從海龍級上獲得任何經驗。

如此一來,青島造船廠的設計方案從一開始就讓帝國海軍有點不上不下的感覺。

比如,其24000噸的標準排水量,卻只裝備了8門240毫米主炮,這明顯有點「馬拉牛車」的感覺。另外,其四座雙聯裝炮塔的火炮布置方式也讓海軍很不滿意,必經當時海軍對三聯裝炮塔有種特別的傾愛。還有,其仍然採用副炮與速射炮的輔助火力配製也讓海軍覺得沒有多大的必要。當然,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了續航能力方面,十六節時僅15000海里的續航力明顯限制了這種戰艦的活動能力。

經過權衡之後,海軍還是將設計工作交給了江南造船廠。

當時,汪華華已經完成了海龍級的設計,只是正在集中精力設計省級戰列艦。似乎海軍不太信任別的總工程師,最終仍然讓汪華華主導了新式大型巡洋艦的設計工作。這樣一來,在精力有限的情況下,汪華華不得不盡量減少設計工作量。

毫無疑問,最終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新式大型巡洋艦成了海龍級的縮小版。

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

採用240毫米主炮之後,新式大型巡洋艦的排水量被削減到了20000噸,而且仍然採用了海龍級的火炮配製方式,即三座三聯裝主炮炮塔,另外用130毫米艦炮充當副炮與速射炮的角色,減少了一種副炮。

主炮確定下來之後,防護水準相應降低,排水量減少,對動力設備的要求也自然降低了許多。只是,海軍的一些「格外」要求仍然給江南造船廠的工程師帶來了不少的麻煩,有些麻煩甚至連汪華華都覺得頭痛。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額外」要求都是麻煩。

比如,當時海軍已經考慮到通過組織破交艦隊的方式來加強海上襲擾與封鎖能力。

這是從對日戰略封鎖中總結出來的教訓,單獨行動的襲擊艦與破交艦很難對付有護航戰艦保護的大型船隊,即便能夠偷襲得手,或者能夠打跑對方的幾艘護航戰艦,也難以保證消滅足夠多的商船。

可以說,即便海龍級再強大,也不可能同時對付20艘商船吧。

如此一來,要想加強襲擾與封鎖戰的效率,就必須將破交艦集中使用。只是,當時帝國海軍還沒有相應的戰術,暫時只考慮到用破交艦隊來對付敵人的海上航線。

到海龍級開始建造的時候,德國海軍在北大西洋上的活動給了帝國海軍很大的啟發。

當時,德國海軍的破交艦幾乎都是單獨出發的,卻並不單獨活動。到達北大西洋上之後,這些破交艦分散搜尋英美的運輸船隊,如有發現之後,立即把消息發回後方的指揮部,然後由後方的指揮部聯繫當時在附近海域活動的所有襲擊艦與破交艦,然後集中力量對付運輸船隊。

雖然這些戰艦都是臨時組織起來的,但是其破交作戰的效率明顯比單獨行動的破交艦高得多。從中,帝國海軍也認識到了集團行動的重要性,並且對德國海軍的戰術進行了改進。即破交艦以艦隊的方式活動,平時在敵人船隊經常出現的航線上搜索,若有發現,將把消息發給旗艦,然後由旗艦直接召喚艦隊里的其他戰艦。這樣一來,避免了由後方指揮部轉送消息的麻煩,同時艦隊里各艘戰艦一般集中在某一海域活動,旗艦上的艦隊指揮官也更加清楚前線的情況,能夠做出更加準確的判斷。

毫無疑問,海龍級就是破交艦隊旗艦的理想選擇。

現在,海軍只需要一種可以配合海龍級活動的大型巡洋艦。因為沒有充當艦隊旗艦的必要,所以這種大型巡洋艦不需要配備太多的電台與指揮設備,因此可以大幅度的降低採購價格(海龍級的指揮設備佔到了總造價的百分之二十)。

只是,除了這一點之外,其他的所有額外要求幾乎都是在給工程師添麻煩。

不說別的,在正式設計開始之後,海軍竟然要求將新式戰艦的建造價格降低到海龍級的百分之五十,為此可以適當降低一部分性能。

毫無疑問,即便再怎麼降低性能,在採用了240毫米艦炮之後,其基本設計框架已經確定了,除非大幅度削減零備件的採購價格,不然降低成本只是一句空話,沒有任何船廠能夠滿足海軍的要求。

在這種情況下,汪華華想出了一個讓別人都想不到設計思路。

採用交聯推進系統,從而將鍋爐削減到四台,以此來大幅度降低採購價格。畢竟,戰艦的動力在戰艦的採購價格中占的比重非常大(海龍級的動力設備佔到了總成本的百分之二十三)。如果能夠減少四台鍋爐,那麼建造成本至少能夠降低百分之八,加上減少指揮設備能夠降低百分之十五,加上排水量,減少鋼材用量之後,價格可以降低百分之二十四,以及新式主炮在批量建造後,可以讓戰艦的採購價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