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列艦 全新設計——秦嶺級戰列艦

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為:秦嶺號,南嶺號,大別山號,阿爾泰山號。

※※※※

嚴格的說,昆崙山級戰列艦是五嶽級的改進版本,工程師大量借鑒了五嶽級的設計成果,從而減輕了設計負擔,加快了設計速度,不然昆崙山級戰列艦也難以在兩年之內完成所有設計工作。

即便帝國海軍對昆崙山級的性能非常滿意,可是帝國海軍並不滿足一種改進戰艦。

也就在昆崙山級開始設計的時候,帝國海軍發了新的招標書,要求各船廠提供一種全新設計的戰列艦,而且盡量做到性能均衡。

當時,除了江南造船廠參與投標之外,另外幾家造船廠也參加了競標。

最終,剛剛具備生產戰列艦能力的高雄造船廠的設計計畫引起了海軍的重視。當時,高雄造船廠沒有過分的追求火力,認為八門350毫米主炮足以滿足戰鬥需要。相反,戰列艦的防護能力比火力更為關鍵,如果沒有好的防護性能,即便有再多的主炮,也難以在艦隊決戰中發揮威力。

也就是說,高雄造船廠的設計中,非常重視火力與防護的均衡。

這也正好暗合了海軍的意思,說白了,海軍對從五嶽級改進而來的昆崙山級的防護設計一直存在爭議,特別是其水下防護能力,受到了不少的指責。當時,魚雷已經對戰艦構成了嚴重威脅,如果不重視水下防護,肯定要吃大虧。

問題是,高雄造船廠只完成了初步設計,以其實力,難以按照海軍的時間進度表完成詳細設計。

在此情況下,海軍授權江南造船廠協助高雄造船廠完成新戰列艦的全部設計工作。

也就是說,這級新戰列艦仍然是由實力最為雄厚的江南造船廠設計的!

明歷五百四十五年(公元1913年),所有設計工作完成之後,海軍下達了五艘戰列艦的訂單,並且將該級戰列艦名命為「秦嶺」級。很快,首艦「秦嶺」號就在江南造船廠開工建造了。

如同過去的每一級戰列艦一樣,秦嶺級的建造工作非常迅速。

另外,按照帝國海軍的傳統,戰列艦的數量永遠比質量重要,因此秦嶺級在正式設計定型之前,取消了很多難以及時研製成功的新裝備,而是換用了相對成熟的設備。比如,動力系統採用的是昆崙山級的鍋爐與蒸汽輪機。

當時,秦嶺級與昆崙山級的住要區別是:

主炮減少到八門,從而節約了上千噸的重量,並且減少了佔用的艦體內部空間,為分散布置動力設備提供了基礎。

全面加強水下防護能力,具備抵抗150公斤TNT炸藥爆炸產生的破壞力。

增設第二根煙囪,提高了進氣與排煙通道的安全性。

增加水平裝甲厚度,提高遠距離防護性能。

在艦橋上方設置測距儀,使其成為了帝國海軍第一種能夠進行全艦火力齊射的戰列艦。

相對而言,這些改進使秦嶺級比昆崙山級更加強大。

前幾項改進幾乎都與防護與生存性能有關,而最後一項改進則彌補了減少兩門主炮帶來的火力缺陷。

說白了,全艦主炮統一齊射時的命中率肯定高於各炮塔單獨齊射。

後來的多次測試也證明,即便只有八門主炮,秦嶺級的炮擊效率仍然超過了沒有安裝測距儀的昆崙山級戰列艦。為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帝國海軍想方設法的為之前的戰列艦安裝了測距儀,提高了主炮的戰鬥效率。

當然,因為受到建造經費的限制,秦嶺級仍然放棄了很多在當時看來極為先進的設備。

比如,在設計的時候,高雄造船廠的設計人員就主張採用炮塔式副炮,而不是炮墩式副炮。這樣不但能夠在保證副炮的火力密度的前提下,減少副炮的數量,節約重量,還能提高副炮的射界,擴大副炮的作戰範圍。另外,也能改善戰艦的防禦,並且有效的提高副炮的作戰效率。

當時,帝國海軍也準備採用炮塔式副炮。只是,相關的研製工作未能按時完成,另外炮塔式副炮將增加上層建築的重量,提高戰艦的重心,而秦嶺級在加強了防護之後,其重心本來就偏高。

權衡之後,帝國海軍放棄了炮塔式副炮,仍然採用炮墩式副炮。

綜合這些設計,秦嶺級建成服役的時候,除了主炮比昆崙山級少之外,其他各方面的性能都超過了昆崙山級。後來的實戰證明,秦嶺級的設計非常成功,生存能力遠遠超過了昆崙山級。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秦嶺級是帝國海軍早期建造的「湖山」系列戰列艦中,唯一一級沒有在戰爭被敵艦擊沉過的戰列艦。這一點,足以說明秦嶺級的生存能力有多麼的強大。相對而言,其他各國同期建造的戰列艦中,幾乎沒有哪一級戰列艦的生存能力超過了秦嶺級。

明歷五百四十六年(公元1914年),「秦嶺」號建成服役時:

標準排水量:20500噸,滿載排水量:23800噸。總長:167米,型寬:27.5米,吃水:8.1米;定員:874人。

鍋爐:12台四十三年型燃油鍋爐,主機:4台四十三年型蒸汽輪機,功率:29000軸馬力,推進:4軸4漿,航速:21節,續航力:9000海里10節。

主炮:8門四十一年型350毫米L40型艦炮(4×2),副炮:16門四十三年型150毫米L50型艦炮,速射炮:12門四十三年型100毫米L47型艦炮。

主裝甲帶:230-320毫米;甲板:55+85毫米(重點區域增設55毫米輔助裝甲板),炮塔:120-330毫米,炮座:320毫米,司令塔:120-330毫米。

很多人都忽略了一點,秦嶺級戰列艦是帝國海軍第一種安裝了雙層水平裝甲的戰列艦!

這一設計,幾乎成為了今後戰列艦的標準設計。

另外,秦嶺級的水下防魚雷隔艙設計也被後來的很多戰列艦採用。

完全可以說,秦嶺級是一種完全以防護優先為標準設計建造的戰列艦。也正是從秦嶺級開始,帝國海軍提高了對戰列艦的防護要求,並且將防護擺在了與火力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後來,帝國海軍還根據秦嶺級的防護設計,重新修訂了海軍防護標準。

當四艘秦嶺級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該級戰列艦的防護水平都不顯落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