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列艦 鳥槍換炮——昆崙山級戰列艦

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為:阿尼馬卿山號,天山號,大興安嶺號,長白山號,祁連山號。

※※※※

五嶽級開工建造之後,帝國海軍並沒有感到完全滿意,重點仍然是火力不足。

當時,英國已經在開發13.5英寸的主炮,美國也在開發14英寸主炮,帝國海軍裝備口徑300毫米主炮的戰列艦將難以與英美兩國裝備有「超級」主炮的戰列艦抗衡。不說別的,300毫米穿甲彈的彈重只有13.5英寸穿甲彈的60%,14英寸穿甲彈的50%,穿甲能力差得更遠。

當然,帝國海軍也正在開發口徑350毫米的主炮。

明歷五百三十九年,也就在確定先建造五嶽級戰列艦的同時,帝國海軍要求江南造船廠同時展開下一級戰列艦的研製工作,並且明確規定使用350毫米主炮,且火炮數量不能少於八門,防護要求必須達到帝國海軍制定的防護標準,速度不得低於五岳級,續航能力至少需要達到8500海里,最重要的,為了降低建造成本,噸位必須二萬噸以內。

這絕對是能夠讓任何設計師都感到頭大的設計要求!

不說別的,英國海軍同期的白羊座級戰列艦,其標準排水量達到了22200噸,而且其防護水平是與裝備的13.5英寸主炮相對應;晚兩年開工的,美國海軍的紐約級戰列艦的標準排水量更是達到了27000噸。

也就是說,對艦船設計人員來說,最大的麻煩就是排水量必須在20000噸以內!

按照當時的情況,江南造船廠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要麼接下任務,要麼由別的造船廠來承擔設計工作。

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兩年後,江南造船廠還真拿出了完全滿足帝國海軍要求的設計書!

當時,350毫米主炮也完成了開發工作。

也就是說,帝國海軍具備了建造新式戰列艦的全部能力。

四十一年,經過全面論證之後,帝國海軍批准了昆崙山級戰列艦的建造工作,並且同時向五家造船廠下達了訂單。

用當時的標準衡量,昆崙山級戰列艦絕對是先進,而且強大的。

當時,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突破,或者說一種新興設備的誕生,幫助江南造船廠的工程師克服了設計難題。這就是「燃油鍋爐」。

在昆崙山級戰列艦之前,所有的無畏艦與戰列艦採用的都是燃煤鍋爐。

相對而言,以重油做燃料的鍋爐要比以煤炭做燃料的鍋爐優秀得多。首先是重油燃燒的熱值遠遠超過了煤炭,因此在裝載同樣多的燃料時,燃油鍋爐能夠賦予戰艦更遠的續航力。其次,重油的儲存相對容易(隔絕空氣的條件下,重油不易燃燒),因此可以靈活的布置油艙,從而充分利用了戰艦上的空間。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燃油鍋爐比燃煤鍋爐緊湊得多,在同等功率的情況下,體積小得多,從而既節省了空間,又節約了重量。

可以說,如果沒有燃油鍋爐的話,江南造船廠根本不可能按照海軍的要求完成昆崙山級戰列艦的設計工作。

實際上,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說明,帝國海軍非常重視新技術與新設備的開發與應用,並且準確把握了新技術與新設備的研製進度,從而在規劃戰艦的設計與建造工作時,能夠充分考慮到新技術與新設備所產生的巨大影響。

作為第一種採用燃油鍋爐的戰列艦(英國海軍的「君權」號戰列艦也採用了燃油鍋爐,但是服役時間比「昆崙山」號晚了十個月),從誕生的那一刻開始,昆崙山級就註定比之前的戰列艦擁有一顆更強健的心臟。

正是有了這顆「心臟」,昆崙山級戰列艦才擁有了比以往戰列艦更優秀的性能。

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江南造船廠的工程師還在戰艦的煙囪後面安裝了第五座雙聯裝350毫米炮塔,使昆崙山級主炮的數量增加到了十門,而不是海軍要求的八門。也就是說,其火力比海軍要求的提高了25%。

當然,歸根結底,這還是燃油鍋爐帶來的好處。採用燃油鍋爐之後,只需要一根煙囪就能滿足進氣與排氣的要求,從而減少了煙囪佔用的甲板面積。另外,鍋爐艙的布置更為緊湊,從而留出了安裝第五座炮塔,以及相應的彈藥庫的艦體空間。

按照海軍的防護能力要求,任何一級戰列艦都必須在規定的「避彈區」內抵擋住自身主炮發射的穿甲彈。

因為350毫米穿甲彈的威力比300毫米穿甲彈的威力提高了近一倍,所以要達到海軍的防護要求,裝甲防護能力就必須大幅度提高。

這是困擾設計師的另外一個難題,畢竟裝甲太厚的話,只能導致戰艦超重。

經過反覆論證與實驗,設計師採用了一個極為大膽,也極為有創意的設計。將戰艦的燃油艙安置在兩舷,並且用里外兩層裝甲板來加強艦體的防護。這種設計的好處非常明顯。一是減少了燃油艙佔用艦體的空間,畢竟兩舷裝甲板之間的空間也沒有別的用途。二是加強了防護能力,頗有後來「複合裝甲」的味道。三是擴大了「可犧牲區」的範圍,從而變向提高了防護能力。

當然,嚴格的說,這種設計並不新穎。以往,就有戰列艦將煤艙設計在兩舷。

後來,經過測試,昆崙山級戰列艦主裝甲帶的厚度在比五嶽級增厚20毫米的情況下,完全能夠達到海軍的防護要求。

因為燃油鍋爐的輸出功率更高,所以昆崙山級的排水量在比五嶽級增加了1500噸的情況下,速度仍然超過了20節,其在測試時,通過動力系統短時間超載運行,甚至跑出了接近21節的最高速度。

最終完成建造時,昆崙山級戰列艦的性能指標如下:

標準排水量:19500噸;滿載排水量:22300噸。總長:164.4米;型寬:27.5米;吃水:8.2米;定員:975人。

動力:8台四十年型燃油鍋爐;主機:4台四十一年型蒸汽輪機;功率:28500軸馬力;推進:4軸4漿;航速:20節;續航力:8500海里10節。

主炮:10門四十一年型350毫米L40型艦炮(5×2);副炮:16門三十年型150毫米L50型艦炮;速射炮:12門三十二年型80毫米L55型艦炮。

主裝甲帶:230-300毫米;甲板:55-85毫米;炮塔:120-320毫米;炮座:300毫米;司令塔:120-320毫米。

相對於幾乎同時開工的英國「白羊座」級戰列艦,昆崙山級無論在火力,防護方面都大大領先,只是速度略慢。另外比起美國海軍同期建造的「懷俄明」級戰列艦,更是全面領先,即便比晚兩年開工的「紐約」級也毫不落後。

也正是從昆崙山級開始,後面裝備有超過12英寸(300毫米)主炮的戰艦被稱為「超無畏艦」。

當然,昆崙山級的設計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仍然存在著一些缺陷。

比如,只有一根煙囪的設計,使得戰艦的排煙系統非常脆弱,在後來的實戰中這個問題暴露出來之後,就變得非常嚴重了。如果僅有的一根煙囪被毀,不但鍋爐產生的有毒煙霧排不出去,動力系統也難以正常運轉,結果是非常嚴重的。

另外,因為受到排水量限制,過分緊湊的動力設計使動力艙很容易被一枚炮彈摧毀。另外,這也為今後的改進帶來了非常大的麻煩,畢竟設計時沒有預留改進空間,也就沒有多大的改進餘地。

最後,過低的排水量限制了戰艦的全面防護能力,特別是水下防護能力!

可是,無論如何,昆崙山級作為世界上第一種「超無畏艦」,在當時肯定是一級非常成功的戰列艦。完成第一批建造之後,帝國海軍又訂購了第二批五艘,使該級戰列艦一共建造了十艘,成為了當時世界上建造數量最多的戰列艦。

另外,十艘昆崙山級戰列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都有優秀表現。其中還有五艘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為帝國海軍立下了汗馬功勞。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