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雄師下江南 第709章 江東易主(3)

十天後。

建鄴城的上空一片陰霾,這幾天一直陰雨綿綿,正如所有吳國文武大臣和百姓的心情一樣,都是如此的蒼涼。

建鄴城東南三十里的一片陵園內,剛剛回到吳國的孫策馬不停蹄的在雨中賓士著,他一臉的悲傷,雨水打濕了他的全身,淚水混在了雨水當中,心情糟糕透了。

「駕!」

孫策揚起馬鞭,狠狠地抽打在了自己的座下馬上,那馬匹負痛馱著孫策快速奔跑,道路兩邊站立著披著蓑衣,穿著麻衣的士兵,他們看到孫策歸來,心情既激動,又悲傷。

就在半個月前,吳王孫堅還為了孫策的死一怒而發動全國之兵攻楚,哪知道,孫策竟然沒死,安然無恙地從海路回來了,可換來的卻是吳王孫堅的辭世。

吳王孫堅薨,凌操帶著孫堅的遺命和屍體回到了建鄴,當時群臣驚愕,舉國上下一片哀聲。於是,張昭、張紘等人按照遺命監國,等候孫策的歸來。可是,他們能等,孫堅的屍體卻等不了,只得發布國喪,將孫堅下葬在建鄴城外三十里處的一片景色宜人的地帶。

「父王……父王……」孫策一邊策馬狂奔,一邊歇斯底里的喊道。

終於,他看到了孫堅的陵墓,由於倉促下葬,陵墓修建的並不是很氣派,不過,這也是按照吳國大妃的意思去辦的,因為孫堅個人崇尚節儉。福不雙至,禍不單行,就在孫堅的遺體運回建鄴城的第二天,吳大妃傷心過度,竟而卧床不起,遍訪名醫,群醫皆束手無策,於第三天便辭世了。

張昭、張紘隨即按照吳大妃遺願,將二人合葬於此處。

淫雨霏霏,不止不休。

陵墓前,一個身穿喪服的貴婦攜帶著幾名幼小的男童、女嬰跪拜在那裡,青羅幔帳撐起了他們頭上的一片天,不至於讓他們受到雨水侵襲。然而,卻始終無法阻止他們內心的傷心雨。

貴婦的身邊跪著一個八歲大的男童,男童個頭雖然不高,但身上卻披著一身鐵甲,頭頂鐵盔,顯得威武異常。

此時,他聽到背後馬蹄聲響起,孫策叫聲不斷,臉上一喜,急忙站了起來,搖著身邊貴婦的手臂說道:「姨母,兄長回來了,兄長回來了……」

說完,撒腿便朝外跑,高舉著一雙小手,朝著孫策便用力的揮著,大聲叫道:「兄長!兄長!兄長!」

孫策越發靠近,見那男童揮臂相迎,便勒住了馬匹,從馬背上翻身跳了下來,一把將男童抱了起來,徑直朝那青羅幔帳之下走去,一聲不吭,臉色也陰沉了下來。

「伯符……你終於回來了……」貴婦便是孫策生母之妹,是孫策的姨母,姐妹二人先後嫁給了孫堅,所以吳國人皆稱吳二妃。

吳二妃領著幾個孩子,懷中還抱著一個女嬰,背上垂淚,泣不成聲。

此時,三個大小不一的男童都抱住了孫策的腿,一起哭泣道:「兄長……父王沒了……兄長,父王再也不能陪我們玩了……」

此情此景,教人如何不垂淚呢?

孫策滿含熱淚,將懷中抱著的八歲男童放在了地上,「撲通」一聲便跪在了地上,朝著孫堅和吳大妃的陵墓一連叩了十幾個頭,直到額頭出血。

「兄長,人死不能復生,請兄長節哀。害死父王之人,乃楚王劉備,兄長歸來,應該即刻率領大軍,傾全國之兵滅楚,為父王報仇!」八歲男童生的紫發碧眼,目有重瞳,眸子里射出道道精光。另外他方頤大口,雖不及孫策風流倜儻,英俊瀟洒,形貌奇偉卻也異於常人。

孫策聽後,瞥見了一眼那男童,皺起了眉頭,問道:「仲謀,你這身打扮,莫不是要隨我一起上陣殺敵嗎?」

「正是!復仇若不報,難以存於天地之間!」男童乃孫策胞弟,孫堅第二子孫權,雖然整整比孫策小七歲,骨子裡卻依然流著孫氏的那股熱血。

而環繞在孫策和孫權身邊的三個年齡不一的男童,同樣也是孫堅的兒子,分別是孫翊、孫匡和孫朗。只不過,三個男童年紀太小,懂得不太多,不像孫權那麼有見地。

「仲謀……不愧是我孫氏男兒……」孫策一感動,將孫權緊緊地抱在了懷裡。

「兄長,鬆開,鬆開,你抱得太緊,我喘不過來氣了……」孫權吃力地說著話,還試圖掙脫孫策的懷抱。

此時,站在另外一側的張昭、張紘、程普、韓當、祖茂、呂范都一起走了過來,同時向著孫策參拜道:「臣等參見少主!」

孫策抹去了臉上的眼淚,遍覽群臣,問道:「幸賴諸位大人、將軍,吳國才不至於出現動蕩,我想知道,我父王是被何人所害?」

「楚將田豫!」

「程將軍、韓將軍,請你們二位整頓兵馬,我要親自率軍出征,再攻江夏,要傾全國之兵滅楚!」孫策一臉煞氣地說道。

「兄長,我跟你一起去!」孫權也站了出來,握了一下懸掛在腰中的短劍,也是一臉殺氣。

眾人聽後,都面面相覷。最後,張紘勸道:「少主,大王立有遺命,一旦少主回國,便即刻繼任王位,並且囑咐少主悉心處理政務,待吳國軍備整齊,兵馬強壯之後,才可以發兵攻打滅楚……」

「國不可一日無君,當務之急,請少主繼任王位,執掌國中大權,至於滅楚之事,不可操之過急。滅楚之事事關重大,絕對不能草率,必須要做到兵力調度和糧草支度統一才行。少主,滅楚乃我軍頭等大事,然而請少主設身處地的想一想,以目前我軍之實力,怎麼可能打的過楚軍?何況,荊州水軍名動天下,我軍連一支像樣的水軍都沒有……」呂范抱拳義正言辭地說道。

孫策看了一眼呂范,覺得呂范說的極有道理,便點了點頭,說道:「那就擇選吉日,繼任王位,執掌全國。」

呂范很從容地笑了笑,他和孫策算是好友,又和周瑜交厚,所以他的話,孫策一般還是能夠聽得進去的,而且他也是據理力爭,以吳國的現狀出發,這才成功說服了孫策。

孫策祭拜了一番自己父親、母親,之後便攜帶群臣、諸王室回建鄴了。

路上,孫策單獨將呂范叫道了身邊,問道:「子衡,今天若不是你的話,我肯定會頭腦一熱,率軍就衝出去了,估計誰也遮攔不住我。真是太謝謝你了。」

「少主說的哪裡話,臣跟隨少主,就是要為少主著想,如今吳國利弊就擺在少主眼前,就算臣不說,少主俄而也會弄清楚的。」

呂范是汝南細陽人,黃巾之亂時,隨父遷徙到了揚州壽春避亂,孫策率領策瑜軍攻打壽春的時候,呂范便帶著一百多食客歸附了孫策,雖然沒能加入策瑜軍,但是沒有擋住他和孫策的友情。而且呂范很會察言觀色,也很會說話,所以深得孫策的信賴。

「子衡,以你之見,如果我軍要建立一支真正的水軍,當如何是好?」孫策想了一會兒,緩緩地問道。

「以臣之見,當效法燕國。」

「燕國?」孫策聽到這個名字就很頭疼,他一回到國家,就知道了之前的事情,也見到了闞澤,搞明白了孫堅出兵的真相。劉備絕對不會引火燒身的,那傳給孫堅他的死訊的人,必然就是高飛。所以,他的心裡也埋著一團火。只不過因為燕軍強大,一直沒有發泄出來,準備卧薪嘗膽,徐徐圖之。

「少主還在為之前的事情耿耿於懷嗎?軍師張紘已經將事情解釋的一清二楚,先王出兵,並非因少主死因,而是確實看中了楚軍空虛的機會……」呂范後面的就不再說了,怕引起孫策的反感,直接跳了過去,繼續說道,「燕國的大船想必少主也曾經見過,那麼大的船,絕非荊州水軍能比。雖然那船是海船,只適合在海中遊走,但是燕國既然能夠造出那麼大的海船,就一定能夠造出其他各種各樣的船隻,也說明燕國的造船工藝一點都不比南方的人差。」

「你的意思是……」

「先王曾有遺言,要時刻保持和燕國的友好,之前和燕國簽訂的一些貿易契約,都要維持原狀。南船北馬,吳國的造船工藝也不差,可是缺少的是眼界,上一次燕國大船駛進曲阿的時候,沿江的漁民都震驚了,他們可從來沒見過那麼大的船。臣以為,當派遣工匠到燕國學習造船技術。」

「南人向北人學習造船技術?這不是天大的諷刺嗎?」

「少主,難道你還不明白嗎?燕王高飛絕非等閑之輩,他的一些想法和我們完全不同,鐵浮圖橫掃中原,如今燕軍的海船又如此雄偉,加上一些施政方針,都值得我軍學習。」

孫策想了想,也覺得確實有道理,他還從燕國帶回來了信鴿和連弩呢,燕軍正因為有這種看似很小的東西,才增加了他們的實力。他點了點頭,問道:「那你認為,當派何人為使,出使燕國呢?」

「非周公瑾莫屬!」呂范回答道。

「公瑾?哈哈哈……確實非他莫屬,他可是燕國的郡馬,以他為使到燕國,萬事都會變得相對輕鬆起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