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 雄瞻浩博——清代文學 興亡夢,兒女情——孔尚任

至敘事的文學(謂敘事傳、史書、戲曲等,非謂散文也),則我國尚在幼稚之時代。元人雜劇,辭則美矣,然不知描寫人格為何事。至國朝之《桃花扇》,則有人格矣,則他戲曲則殊不稱是。要之,不過稍有系統之詞,並不失詞之性質者也。

——《王國維文化學術隨筆·文學小言》

中國古代的各種傳奇中,寫臆想寫得最好的,莫過於《牡丹亭》;寫歷史寫得最優秀的,莫過於《桃花扇》了。《桃花扇》所用事實,在明季人野史里都可曾見。卷首有考據數十條,東塘自已把所參考的書目都明晰列出。記中所有纖小科渾,都有所本。比如香君渾名香扇墜,可見於《板橋雜記》。阮大鋮之路斃仙霞嶺,藍田權之寄居媚香樓,也可見於《冥報錄》、《南都雜事紀》。但戲曲畢竟是戲曲,孔尚任也自言有所隱,有所發揮。讓我們看看一起從歷史來文學距離歷史有多遠。

《桃花扇》以復社名士侯方域與秦淮歌伎李香君的悲歡離合為主要線索,以復社文人與魏閹餘孽的鬥爭為主要衝突,展現了南明一朝興亡的廣闊歷史畫面。正如孔尚任自己所說:「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如今,南京夫子廟前的秦淮河南沿鈔庫街38號,有一座青瓦紅檐、古色古香的花園小樓,據說是李香君的寓所「媚香樓」的舊址。棲霞山半山腰有一座「桃花扇亭」,據說是李香君和侯方域久別重逢之地。時光已流逝了300多年,人們還紀念著明末清初這位著名的秦淮藝伎。

孔尚任(公元1648—1718年),號東塘,山東曲阜人,孔子的第六十四代孫。他出生在清順治五年(1648年),即清入關建都北京第五年。孔尚任的父親在清兵入關以後「以養親不仕」。

東塘很早就「博採遺聞」,開始了《桃花扇》傳奇的創作。孔尚任的族兄孔尚則(方訓),曾任南明弘光朝的刑部主事,親眼目睹南明王朝的興亡始末,入清後隱居曲阜家中,他逝世時孔尚任還未成年。孔尚任從舅翁秦光儀那裡,得知南明弘光遺事,不禁怦然心動。正如他在《桃花扇本末》中所說:「族兄方訓公,崇禎末為南部曹。予舅翁秦光儀先生,其姻婭也;避亂依之,羈棲三載,得弘光遺事甚悉。旋里後,數數為予言之。證以諸家稗記,無弗同者,蓋實錄也。獨香姬灑血濺扇,楊龍友以畫筆點之,此則龍友小史言於方訓公者。雖不見諸別籍,其事則新奇可傳,《桃花扇》一劇感此而作也。」《桃花扇》劇本的第一稿,是孔尚任隱居石門山時「一字一句,抉心嘔成」。他「恐聞見未廣,有乖信史,寤歌之餘,僅畫其輪廓,實未飾其藻采也」。

孔尚任在海陵(即泰州)「扁舟孤棹」,接觸過鹽民、漁民的勞苦生活;在廣陵(即揚州),他去過明末四鎮鏖兵的古戰場,憑弔過梅花嶺史可法的衣冠冢;在金陵(即南京),他遊歷明故宮遺址,瞻仰明孝陵,登燕子磯觀揚子江,尋訪秦淮河畔李香君故居媚香樓。昔日秦淮河兩岸,舞榭歌樓,笙聲盈沸,如今卻只見「山邊水際多秋草,樓上船中少舊人」。他還特地几上棲霞山白雲庵,拜訪張瑤星道士。此人就是《桃花扇》中道士張薇的原型。

孔尚任在江淮期間,尤其是在南京,「所交者大抵風人野老,抱膝吟嘯之客」,即一些入清不仕的遺民故老,如冒辟疆、黃仙裳、許漱雪、鄧孝威、何蜀山、倪永清、張潮、杜浚、宗定九等文人雅士。孔尚任在與他們的頻繁接觸中,了解到許多南明遺事。遺老們的談論中不時流露出亡國的哀痛,引起他的共鳴。在孔尚任的交遊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復社成員冒辟疆。冒辟疆與《桃花扇》劇中人柳敬亭、蘇菎生、楊龍友、李香君的關係頗為密切。他與侯方域、陳貞慧、方密之並稱為「四公子」。明亡後,冒辟疆歸隱於如皋水繪庵,矢志不出。他不僅是南明小朝廷興亡始末的目睹者,而且是對閹黨餘孽阮大鋮鬥爭的直接參加者。《桃花扇》能作為南都信史觀,與東塘的這些經歷不無關係。

《桃花扇》戲劇的主要情節是:崇禎皇帝即位,處死了作惡多端的宦官魏忠賢,曾依附魏忠賢的阮大鋮也被免職閑居南京。但他賊心不死,「蓄養聲伎,結納朝紳」,企圖東山再起。復社名士吳應箕、陳定生等人作《留都防亂揭》,揭發他過去的罪惡,阮大鋮一時成為眾矢之的。這時,復社文人侯方域應試落第,游寓南京,結識了秦淮歌伎李香君。李香君「妙齡絕色」,善習歌度曲,才氣橫溢。倆人又有共同的政治見解,情投意合。侯方域寓居異鄉,一時無法籌措結親的費用。阮大鋮知道此事後,指使馬士英的妹夫楊龍友暗中送給侯方域三百金,想以此請侯方域幫他解圍。定情之夕,侯方域以題詩的宮扇一把贈予李香君。李香君發覺妝奩是廉恥喪盡的阮大鋮所送,當即大義凜然地卻奩,並嚴詞勸告侯方域加以拒絕;阮大鋮的陰謀破產,從此懷恨在心。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攻人北京,崇禎皇帝縊死煤山,馬士英、阮大鋮在南京迎立福王為弘光帝。倆人把持朝政,倒行逆施,對復社文人濫加報復。阮大鋮下令逮捕侯方域,又派兵來搶李香君。李香君誓死不從,以頭撞地,額血濺於侯方域送她的宮扇上。楊龍友在扇上依著李香君的血跡畫出幾枝桃花,添些枝葉,這就是桃花扇的由來。李香君以此扇為信物,托曾教她唱曲的蘇良生尋找被迫外逃的侯方域,盼望早日團聚;但後來又被阮大鋮強拉入宮內充當歌伎。侯方域剛回南京,也被捕人獄。不久,清兵長驅南下,揚州失守,南京被占,弘光被俘。侯方域乘機出獄,李香君也從宮中逃出。倆人在棲霞山白雲庵中相遇,面對桃花扇共敘舊情。在場的張薇道士撕扇擲地,指點他們「不因重做興亡夢,兒女濃情何處消」。李香君和侯方域面對國亡家破,終於割斷「花月情根」,分頭「修真學道」去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