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八音克諧,神人以和——宋代文學 瘦石孤花,清笙幽磬——姜夔

姜白石詞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跡。

——張炎《詞源》

白石道人,中興詩家名流,詞極精妙,不減清真樂府,其間高處,有美成所不能及。

——黃升《中興以來絕妙詞選》

姜夔(約公元1155年—約1221年),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屬江西)人。一生未做官,除賣字以外,大多依靠他人的周濟過活。姜夔精音律,多才藝,懷抱用世之志而困躓場屋,不能展其才。他的一生是懷才不遇、飄泊四方的一生,但他嘯傲湖山,自標清高,絕不同於庸俗的清客文人。陳郁贊其「襟懷灑落,如晉、宋間人」(《藏一話腴》)。存詞80餘首,內容有感慨時事,有抒寫身世、山水記游、詠物、愛情等。詞集中今存17首自注工尺旁譜的詞,是流傳下來的惟一的宋代詞樂文獻,在音樂史上有重大價值。姜詞風格清幽峭拔,用江西詩派瘦硬之筆作詞,以清剛救周柳一派的軟媚;又以委婉富有情致救蘇辛派末流的粗豪,在詞壇獨樹一幟,享譽很高,影響深遠。有《白石道人歌曲》。

姜夔的詞當以感時、抒懷、詠物、戀情等題材成就較高。有些詞抒發了自己雖落魄江湖,但仍不忘國事的感情,有一定的愛國意義,但情調低沉傷感,隱約含蓄,如《揚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寇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

這首詞抒發了詩人《黍離》之悲,作者即事寫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抒發了內心的鬱憤,表達出一片愛國的深情。《揚州慢》藝術表現上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寫景物時帶有濃烈的感情色彩,景中含情,化景物為情思。它的寫景,不俗不濫,緊緊圍繞著一個統一的主題,即為抒發「《黍離》之悲」而寫。詞人「解鞍少駐」揚州之時,是在金主完顏亮南犯後的十五年。戰爭的殘痕到處可見,但詞人卻僅僅攝取了兩個鏡頭:「盡薺麥青青」和滿城的「廢池喬木」。這些景物所引起的意緒,就是「猶厭言兵」。這是一種擬人的手法,賦予了無生命的事物以人所特有的思想感情。物猶如此,何況於人!人民對戰爭的痛恨與詛罵由此可知。「猶厭言兵」四字,「包括無限傷亂語。他人累千萬言,亦無此韻味」(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二)。上片結句中,「清角吹寒」四字的「寒」字下得很好。寒意本來是天氣給人的觸覺感受,但詞人不言天寒,而說「吹寒」,好像是凄清的角號之聲把寒意「吹」出來似的。這就突出了人為的感情色彩。這裡,詞人聽到的是清角悲吟,感受到的是寒氣逼人,再聯繫到前面所看到的「薺麥青青」與「廢池喬木」,完全是一幅有聲有色、慘淡寥廓的圖畫。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都交織在一起,統一在這座「空城」里。「都在」二字使一切景物聯繫在一起,同時化景物為情思,將景中情與情中景融為一體,來突出」《黍離》之悲」。下片第三句:「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月亮原本就「無聲」,也無冷暖之別,但姜夔卻藉助「通感」手法,「使本色之外,筆補造化」,讓觸覺感受「冷」與聽覺感受「無聲」互相挪移溝通,這就強化了讀者對冷寂凋敝景象的感受性。這裡的「冷月」、「無聲」與上片「廢池喬木,猶厭言兵」中的「厭」字,都是詞人主觀感受的聯想、遷移,是移人情於物象的結果。這就增強了詞的藝術感染力。上闋於敘事寫景之中自帶一片抒懷深情,下閡之抒情又多從側面、虛處入筆,很具騷雅派特色。

姜夔詞的藝術風格可以張炎所評的「清空」二字來概括。他說:「詞要清空,不要質實。清空則古雅峭拔,質實則凝澀晦昧。姜白石詞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跡。吳夢窗詞如七寶樓台,眩人眼目,碎拆下來,不成片段。此清空質實之說。……白石詞如《疏影》、《暗香》、《揚州慢》……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騷雅,讀之使人神觀飛越。」

姜夔的詞在南宋自成一家,歷來備受推崇。張炎《詞源》評為「古雅峭拔」,「讀之使入神觀飛越」;范成大說白石詞「有裁雲縫月之妙手,敲金戛玉之奇聲」;張炎說「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跡」(《詞源》);陳郁《藏一話腴》也說白石「意到語工,不期高遠而自高遠」;戈載《宋七家詞選》更稱讚姜夔「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真詞中之聖也」;王國維雖覺姜夔詞如「霧裡看花,終隔一層」,但也說,「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人間詞話》)。姜夔詞風神瀟洒,意度高遠,彷彿有一種冷香逸氣,令人挹之無盡;色澤素淡幽遠,簡潔醇雅,能給人以隱秀清虛之感;筆力疏峻跌宕,言情體物,善用健筆雋句,造成剛勁峭拔之風;講究律度,多自製曲,格高韻響,諧婉動聽。《靈芬館詞話》說他「一洗華靡,獨標清綺,如瘦石孤花,清笙幽磬」,頗能道出白石詞的獨特個性。姜夔寫作態度嚴謹,注重藝術琢練,精通樂理,作詞刻意求工,反覆雕琢,推敲字句,追求格律。其詞風很受南宋晚期的騷雅派和清代浙派詞人推崇。影響所及,當時就有史達祖、張炎、王沂孫、周密等,號為「姜派」詞人。到了清代,朱彝尊倡導「浙派」詞,更推姜夔為其宗師,姜夔在詞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見。

姜夔也工於詩,寫詩初學江西詩派,後又承受唐詩的影響而自出機杼,楊萬里把他比為晚唐陸龜蒙,稱其詩「有裁雲縫月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聲」(《直齋書錄解題》引)。白石詩或寫跋涉川陸的奇險經歷,如古體《昔游》;或寫邊疆民族的風俗習尚,如《契丹歌》,筆墨渾樸,章法開闔頓宕,寫景狀物較有氣魄。七言絕句如《除夜自石湖歸苕溪》、《湖上寓居雜詠》等,吟詠漂泊生活,描摹湖山勝景,琢句精妙,意境幽雋,韻格瀏亮婉轉,很有詩情畫意。但其詩名為詞名所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