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

世界首富的母親到香港來遊玩的消息很快便流傳了開來,別人都可以不知道大校軍銜的張桂梅,但是世界首富的母親就不得不引起別人的注意了。

香港本土或者異地的名流們以及那些不上不下的有錢人們,都爭相打聽著關於張桂梅的消息,目的很明確,就是想著是否能給張桂梅或者吳鳳瑤留下一個印象,好讓陳兆軍關注自己或者自己的企業、項目、產品等。沒辦法,陳兆軍在他們商界的名氣可是如雷貫耳,已經是非人的存在了,不好好利用機會結識就是傻子了。當然,他們的行動可不僅僅停留在打聽階段,有路子的進行一番邀請是肯定的了,至於送禮,那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薛海因為借用了張桂梅這個世界首富母親的名氣,成功地讓外界得到了這麼一個信息:金勝傳媒在陳兆軍眼裡,挺不錯!有這麼一個信息,果然如薛海所期望的那樣,從第二天開始,金勝傳媒的股票便不斷地飆升著,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而金勝傳媒的大名也在名流界傳開了,有人認為陳兆軍可能覺得金勝傳媒不錯,也有人認為張桂梅對薛冰挺有意思。但不管哪個,都讓薛海的地位在他們的眼裡提升了不少,或者說已經步入名流圈了,至少不再是看得起看不起的那種。而薛海的目的,也因為這個圓滿達到,對於那些在資產方面跟自己一個水平的「上流社會人士」,他也可以拿不屑的目光來看待了,而找到薛海的這類人,卻比以前多了更多。

薛冰因為這個而突然變得忙碌了起來,她發現,很多以前八竿子打不著的人,都競相跑來邀請她去幹嘛幹嘛。畢竟,想邀請張桂梅不是件簡單的事,而薛海又明說了他是通過薛冰才認識張桂梅的,也就是說,邀請薛冰比接近薛海更有利。更何況,外界一直在隱晦地傳遞著一個消息,說薛冰很可能是陳家媳婦的人選。這樣,薛冰就更是成為了那些名流競相邀請的對象了。誰知道,以後她會不會真的是世界首富夫人?能夠提前搞好關係,自然最好。即使真不像自己所想的那樣,至少也有希望通過她邀請出張桂梅或者通過她給張桂梅留下一定的印象。原本,薛冰並不怎麼想理會的,畢竟這些人的目的性太明確,她不想淪為工具。不過,應邀對家庭也有好處,而且並不需要自己怎麼樣,出席一些宴會逛兩圈的事,她也樂意做。唯一讓她比較難做的就是,每每到最後,這些邀請者都會試探地問她一聲,是否能夠幫忙邀請一下張桂梅之類的。

邀請張桂梅這事,薛冰完全可以敷衍過去。不過,試探地問問張桂梅的意見還是有必要的。畢竟,張桂梅如果能夠出面,對家庭的幫助會更大。如果不行,那之後就只能敷衍下去,甚至拒絕邀請了,只要做到問心無愧就可以了。

對於薛冰所提起的事,張桂梅很爽快地就答應了。本身,張桂梅就挺喜歡薛冰的,反正這又不是什麼大事,幫幫她們的忙也沒什麼。最關鍵的一點是,張桂梅來香港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悶、湊熱鬧,現在有熱鬧給她湊,何樂而不為?另外,還有一點對於張桂梅決定的影響也挺大的,要知道,張桂梅原本可是小領導,對於那種受眾人矚目的感覺很有感覺,而在離休之後,她對於這種久違的感覺更為渴望了。在金勝傳媒三十周年慶典晚宴上,她就將這種感覺找回來了。現在又有機會體驗,她自然不會放過,畢竟無所事事無聊的日子實在讓人膩煩。

就這樣,張桂梅在香港的這段日子忙碌了起來,每天都有一個到兩個甚至更多的宴會要出席。而薛海以及金勝傳媒上下在開心享受豐盛成果的同時,又有了更大期待。另外,在香港的商業圈子裡,對於這個從來不喜歡穿禮服出席各種高級宴會的張桂梅也有了一定的印象,甚至逐漸出現了一條不成文的新規矩,如果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的人,穿什麼名牌服飾、戴什麼高級首飾都可以,但就不能穿得那麼土氣。畢竟,張桂梅的模樣他們印象並不會有多深,但那身著裝卻讓他們可以準確地在人群中找到宴會現場最受尊重的那位。他們可不想認錯人!在他們的眼裡,穿著土氣代表著更大的成就,哪怕是有個有成就的家人,沒什麼成就的,還是繼續穿金戴銀吧,免得讓人認錯而得罪了別人。這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在圈子裡流傳了一定時間,到後面甚至發展到越成功的人衣著便越老土的說法,以至於後來穿唐裝成了成功人士的標準服飾。當然,這條規矩畢竟不太現實,想要持續流傳並發揚光大那是不太可能的。在張桂梅走後,這個規矩自然會隨著時間而慢慢消失。

好在張桂梅已經離休了,否則,拒絕那些禮物都拒絕到她手軟。而雖然現在收這些對她來說並不算什麼的禮物也收到手軟,但至少不用因為在職而受到不應該的關注。另外,也好在那些送禮者知道這個層次的人不會喜歡太大件的禮物,所以便集中在小而精的珠寶首飾或者其他收藏品方面,否則,張桂梅收到的名貴汽車鑰匙,估計都要擺滿一個抽屜了。

張桂梅在香港雖然挺受關注的,但是媒體倒對她不怎麼感興趣,畢竟,她只是世界首富的母親,對公眾的吸引力並不大,寫她只會浪費筆墨和版面而已。與其這樣,倒不如八卦一下陳兆軍與薛冰或者吳鳳瑤,說不定還能提高一下銷量。

張桂梅以及吳鳳瑤兩人在香港待了不短時間,期間她們以及薛冰都成了大忙人,在這段時間裡,幾乎沒有落下一天出去應酬啥的。薛冰和吳鳳瑤兩人是辛苦了,但張桂梅卻是樂在其中。這期間,也許是一直在薛冰家做客,經常接觸的緣故,又或許是因為外界的一些傳聞,張桂梅對這倆丫頭的感覺是越來越好了,尤其是對薛冰,在外人面前表露得也挺明顯,讓外面的傳聞更是越發離譜。而在這段時間裡,張桂梅的名氣可是傳遍了香港各界高層,在張桂梅以及倆丫頭起身回大陸的時候,為她們送行的幾乎都是社會各界的名流以及那些上流社會人士,為她們送行的陣容,盛況可謂是空前啊。雖然排場不是很隆重,但前來送行的人,除了隨行人員之外,哪個在香港不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只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張桂梅的香港之游,這才剛剛開始呢。

……

在張桂梅她們離開香港之後,陳兆軍便馬上動身前往了萬寧,把組織部部長所教給他的跟楊榮松一番商量之後,便開始跟楊榮松一起忙於向中央申請升級萬寧市的文件準備中。

剛開始的時候,陳兆軍還算清閑。不過,在他上調至中央的消息傳開之後,就有得忙了。經過與各相關人一番商量之後,陳兆軍覺得應該把自己上調至中央的消息提前透露出去。畢竟,萬寧市是陳兆軍一手創建起來的,外界不管是哪一個階層的人,都不會認為萬寧市的成功全賴於國家的政策,更多的功勞都在陳兆軍身上。國家政策也有幫助,不過卻很小,否則,就不會只成功一個萬寧市,而不是整個海南了。

而堅信這一點的人,也包括萬寧市市委市政府及各部委辦局的在編職工們,那些前來萬寧市投資的投資商們,以及萬寧市的基層民眾、外來工人們等等。他們相信,只要有陳兆軍在,萬寧市的未來肯定能夠繼續輝煌,而自己的事業或者生活也會因此而繼續變好。相反,如果陳兆軍不在,那麼萬寧的未來就不可預計了。因為有之前根深蒂固的想法,誰都不會認為萬寧離了陳兆軍會怎麼好過。至少,對萬寧有信心的人不再多了。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有些人仍然對萬寧有信心,但也會因為一系列的負面消息而喪失信心,或者因為萬寧市的狀況日下而喪失信心。越來越多人的信心下降,對萬寧市的衝擊也越來越大,因此而會使得更多人對萬寧失去信心。最終,經過這麼一系列的惡性循環,萬寧這個憑空出現的城市將會再次回覆成原狀。

這一點是極有可能的,畢竟,萬寧的城市建設以及各個方面不是由陳兆軍出資建立的,而是因為陳兆軍的名氣以及他的手段才成功吸引到那麼多投資商進來投資的。這點很容易理解,就好像突然有一天,有一個信念告訴大家,到某個貧瘠之地進行投資將收穫極大利潤,那麼將會有一大群人到這個貧瘠之地進行投資建設,結果也如同這個信念所說的那樣,他們的投資確實能夠獲得回報,因為那麼龐大的資金量擺在那,再貧瘠的地方也能夠成功建設起來。而在之後,又是突然有一天,這個支撐大家在這個貧瘠之地投資的信念消失了,又會出現什麼結果?肯定是產生另一個相反的循環!因為那個地方本身就是貧瘠之地,自身並沒有什麼可以利用的資源,失去了信念的支撐自然會影響到其他有意思進入這塊土地投資的人們,而也有少數人減小甚至停止了投入量,在產業鏈的關係下,其他人也只能相繼減小或者停止投入,這樣一來,又讓別人很明顯地看到了失去信念之後的結果,因此信心更不足了,惡性循環也隨之產生了。

按照這麼理解,如果陳兆軍突然間離開萬寧,上調中央,那勢必會造成整個萬寧市的恐慌。到那時候,陳兆軍不再是萬寧市的市長,哪怕陳兆軍擁有再大的影響力,也未必能夠將大勢挽救回來。畢竟,陳兆軍的話效果再強大也比不上他的行動,要知道,在外界看來,陳兆軍市長的頭銜遠不及他世界首富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