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欲彌天痕 第010章

建康,陳國皇宮。

「你最近心情不怎麼好。」明夕玦神色平靜無波。

「阿拓、世鉅,你們明知道我在煩什麼,卻只是在旁邊看戲,未免也太沒義氣了吧?」楊廣撫額,很是鬱悶。

現在的楊廣還是那個有雄心壯志的晉王,所以他在伐陳之戰中表現得非常有氣度。他深知自己雖有軍事天賦,卻遠不如征戰沙場的老將,所以對戰局不怎麼干涉,而是一心抓紀律,以致隋軍對百姓秋毫無犯,深得民心。

隋朝軍紀嚴明,又有名將統兵,他們一舉突破長江天塹,滅亡陳國,統一戰亂數百年的中原大地。楊廣又要求,隋軍所到之處,對陳朝府庫資財一無所取,更讓百姓對他讚譽一片。

正因為如此,楊堅產生了憂慮,他倒沒像李淵那樣,防兒子跟防賊似的,這一點楊堅做的比較好,當然也可能是楊廣偽裝出色。楊堅只是認為,楊廣作為弟弟,名聲蓋過了太子實在不利於國家,所以他就想到,自己的三兒子秦王楊俊不也在此次戰爭中打醬油嗎?就讓楊俊將和氏璧護送回大興城,抬高楊俊的聲望,不讓楊廣獨攬全功。

關於這一點,明夕玦很想吐槽,楊堅你到底有多麼看不起楊俊啊?你是覺得他永遠蹦躂不起來,才對他這麼放心么?你讓太子來將和氏璧帶走,效果都好過讓楊俊送和氏璧回去啊!

平白無故被分去功勞,楊廣極為不高興,但石之軒顯然有不同的看法。

「秦王護送和氏璧,實乃天大的好事。」石之軒唇角微微上揚,他是魔門花間派掌門,邪帝向雨田又算他半個師父,和慈航靜齋勢不兩立,所以他說起話來毫不留情,「當今聖上對佛教觀感不好,慈航靜齋怎會讓大隋安穩?他們定要搶走和氏璧!秦王護送和氏璧,自然會萬劫不復,障礙又少了一個。若是和氏璧在阿英你手裡,除非……」他目光在明夕玦身上轉了一圈,才說,「和氏璧暫且寄放在慈航靜齋,等日後國泰民安,我們再將此事揭露,她們就只有身敗名裂一條路!」

明夕玦覺得很奇怪,歷史上隋朝皇室成員都是佛教徒,大力弘揚佛教,結果在這個世界,楊堅對宗教的觀感卻不怎麼好,楊廣自然也不喜歡這些。話又說回來,如果楊廣是虔誠的佛教徒,心性就根本不適合練道心種魔大法,向雨田也不會收他為徒。

對於這個亂七八糟的世界,明夕玦已經無力深究了,反正這一家子不信佛對他更好,那就這樣吧!

楊廣生性多疑,就算早早投效他的宇文述,他都暗自防備著,唯獨明夕玦和石之軒例外。明夕玦是仙人轉世,不會棧戀皇位;石之軒是楊廣唯一的朋友,兩個人又相當於同門師兄弟,還沒有利益衝突,關係自然極好,這一點從他們對彼此的稱呼就能看出來,「世鉅」「阿英」,都是直呼名字。

「慈航靜齋?」楊廣聽見石之軒這樣說,雖然笑容依舊溫和俊美,卻透著譏誚的意味,「她們的確了不起,梵清惠才剛入世,就成了寧道奇的紅顏知己,寧道奇都可以當梵清惠的爺爺……楊俊本來就信佛,見到她立刻驚為天人,神魂顛倒。說起來也要謝謝阿拓你,若非你用特殊的手法掩蓋我的氣息,梵清惠定會發現我修行魔功。」

石之軒的師傅是慕清流,平日接觸的又是向雨田、令東來這等絕世人物,他本身又極為出眾,自然眼界極高。若說他原本對「中原散人」寧道奇還有幾分好奇,現在就只剩下不以為然,真正的高手都是心性堅定至極,一心追求天道的,寧道奇修為到了這等層次,還會被女色所惑,怎能讓石之軒看得起?

對於政治鬥爭,石之軒向來敏感,所以他冷冷地說:「不過是老一套罷了,阿英你沒有對她們言聽計從,她們眼見控制不了你,就要扶植一個代表來和你斗,她們只是要保證自己的地位,哪會真的管天下蒼生的死活?雖然花間派也沒資格這樣說,但我比她更坦蕩。」

明夕玦雖然覺得石之軒的觀點有些偏激,卻也不得不承認他說的很對,如果慈航靜齋真的一心為民,就應該什麼都不做,任由隋朝得到和氏璧,畢竟「得和氏璧者得天下」這句話已經流傳很久,隋朝大一統也能讓全國百姓過上安定的生活。只因為楊堅不喜歡佛教,她們就要用手段奪取和氏璧,然後暗地裡宣揚隋朝並非天命所歸,否則為什麼沒在陳國找到和氏璧?這無疑是給隋朝種下隱患,方便她們日後行事,這種做法真的是為了蒼生嗎?

楊廣聽見石之軒這樣說,微微揚眉:「扶植代表?他們扶植誰都沒用,不可能有人比我優秀。」

「你這話說的太滿了。」明夕玦發現楊廣經過此次勝利之後,自信心爆棚,立刻打擊他,「你面對的困難多著呢,眼前就有一點,江南世家和山東世家自負是純正漢人,看不起關隴世家,說他們是胡漢雜種,暗地裡動的手腳肯定不少,更不要說還有在江南根深蒂固的佛教。如果你不能好好解決此事,定會有人以此攻擊你,甚至誇大此事,妄圖抹去你的功績,你可有想好對策?」

楊廣早就將這些問題翻來覆去想過很多遍,聞言立刻說:「我打算先去拜訪茅山宗掌教王遠知道長,茅山宗乃天下道教之首,上一任掌教陶弘景還被封為『山中宰相』,在江南世家極有影響力。若是我能得到茅山宗的支持,江南世家也會掂量掂量;我未來的正妃蕭氏是後梁明帝的女兒,這又拉近了我和他們的關係。我這些天也鑽研了多本佛經,只要我表現出對佛學和儒學的熱心,接見幾位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儒,和他們辯論以此,不僅可以讓南朝人民接納我大隋,也會讓民眾更加愛戴我。」

聽見楊廣侃侃而談,句句都切入要害,了解歷史的明夕玦自然知道,楊廣真正做到他說的每一句,卻更讓明夕玦不住嘆息。

楊廣當晉王的時候一統全國,又鎮壓江南叛亂,抗擊突厥入侵,在成為皇帝後更是擊敗突厥、收復西域、親自開拓絲綢之路、蕩平南越,堪稱戰功赫赫,也進一步加強了民族融合。論文才,楊廣詩詞自成氣象,是隋朝享有盛名的詩人,他開創科舉,大力推廣均田制,種種措施都有助加強中央集權,實在是歷代帝王中難得的英才。

只可惜,太聰明不是好事,楊廣喜愛享樂,到了後期也被自己的功績迷了眼,加上他種種改革觸動世家大族的利益,隋朝又是長久戰亂後的大一統,遺留問題太多,隋朝根基不穩,一步錯,步步錯,這才導致楊廣昏君之名傳到現在,同樣是二世而亡,胡亥和楊廣怎能相提並論?

想到世家大族,明夕玦就心生厭惡,李唐為了爭奪天下,居然引突厥兵入關,讓突厥人肆意踐踏百姓,在他們眼裡,世家的利益重於國家的利益,百姓更算不得什麼。這毫無疑問是賣國,之所以沒落個「漢奸」的名聲,只能說李唐得了江山,沒人敢這樣寫,在明夕玦看來,就算皇帝再昏庸,世道再亂,內部解決就好,怎能引外敵進入?外族根本不會把你們當人啊,歷史上這麼多慘痛教訓還不夠嗎?

對唐太宗李世民,明夕玦感覺也很複雜,他承認,李世民是明君,將天下治理的很好,但李世民也是史上第一個親自修改史書的皇帝,他的舉動讓史官從此不再純粹。而且,太宗和魏徵的君臣相得引為美談,流傳千古,誰知道魏徵死後,李世民就砸了魏徵的墓碑?對於這位皇帝,明夕玦頂多打六分,不過明夕玦向來客觀,現在他對李世民評價都來源於史書,真正如何還是要等日後見了再說。

「茅山宗王遠知?」石之軒沉吟片刻,也覺得這是極好的選擇,不過他還是提出了兩點,「樓觀派是天下有數的道家大宗,他們的分支全真教在江湖也很有威望,同樣不能落下,但我覺得還應以茅山宗為主。但王遠知是典型的江南世家清流,我們如何打動他呢?」

石之軒看似在提問,目光卻一直落在明夕玦身上。

凡事都要榨取最大利用價值,這才是石之軒的行事風格,眼下有明夕玦這個外掛在,如果不能打動王遠知,他也不用當這個花間派掌門了。

楊廣也望著明夕玦,直接說:「阿拓,靠你了。」

果然,人一熟就不容易保持神秘感,明夕玦這樣想著,卻取出一小罐六安瓜片,這個時代喝的都是茶湯,即茶葉混著調料一起煮,味道要多奇怪有多奇怪,明夕玦自然喝不慣,就直接向主神要好茶。結果從楊麗華到楊廣到石之軒,從向雨田到慕清流到令東來,沒有一個不喜歡的,楊廣雖然派人倒騰茶葉去了,但現在還沒多少成效,要打動王遠知,還得用主神出品的好東西。

「僅僅是茶葉還不夠,我會幫他們道教整理一個完善的體系出來。」明夕玦知道後者才是道教無法抗拒的,他望著楊廣,意思很明顯。

現在武將對你有認同感,文人清流景仰你,天下人都知道你一統全國,勒令士兵秋毫無犯,百姓對你感激涕零,後宮之中還有楊麗華暗中動手腳,獨孤皇后也更偏心你,還我們還這樣幫你,如果你再搞不定江南並藉機當上太子,你就真的沒救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