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看不見的戰場 第七十一章 航母無用論

回來後我就在電話里把事情跟楊先進一說,楊先進當下也就明白了,這並不是件很難理解的事……古人有句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話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給別人一頭魚不如教會他捕魚的方法。把這話的對像放到我們自身上,那就是得到一頭魚不如得到捕魚的方法。

也就是說,我們現在能從蘇聯那得到廉價的重工業產品的確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我們還要得到生產這些重工業產品的技術。

歷史上我國得到這些技術的途徑是多方面的,比如招商引資,以優厚的投資條件和投資政策吸引外商到我國來投資……這種方法表面看起來是咱們吃虧了,因為外商在中國投資建廠使用的原料是中國的,使用的勞動力是中國的,污染也是中國的,而中國除了得到一些就業機會和工人手裡一些可憐工資外什麼也沒得到,大塊的錢都讓外商給賺去了。

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誰讓咱們落後呢?!

而且咱們得到的也不僅僅只是這些……外商在大面積使用中國勞動力的同時不可避免的就會使一些技術流入到中國社會中去,於是時間一長,屬於中國人自己的廠家也就像雨後春筍一般的冒了出來並投入到與外商相競爭的行列中去了。

當然,這必須得有一個過程。就像近代一樣,一開始國產貨差不多就是質量差、技術落後的代名詞,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國產貨也越來越成熟,市場競爭力也越來越強,到了現代甚至有許多國貨在激烈的競爭市場里將外國企業排擠了出去。

這種獲取技術的方法其特點是比較廣泛,但大多局限於與軍事關聯不是很大的工業而且耗時很長……別國的人也不是傻瓜,與軍工想關的或是有很大的利益的技術自然不會輕易就泄漏出去。

於是就需要用另一種方法互補了,這種方法也就是張司令所說的利用企業直接引用人才的方法。

這事在程序上並不複雜,先是先進批發公司用三億收購了一家造船廠……好傢夥,這造船廠總佔地面積都達到了一百多萬平米,岸線長兩公里有餘。像這樣一家造船廠要是在現代的話少說也得幾十億。

不過話說回來了,現代的錢不值錢,這時代三億的購買力也差不多相當於現代的幾十億了。

當然,這錢不會讓我們先進公司出的,就只是轉個賬做個樣子然後又重新匯回先進公司了。

於是楊先進設在蘇聯方面的辦事處很快就開始招收技術人才,甚至這種招收技術人才還不僅僅只是造船業方面的,汽車業、治金業等等,五花八門的什麼都有。

這一方面是因為我國這時代也的確需要這些方面的人才,改革開放嘛,正是大量吸收國外先進技術並加以學習和利用的時候。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打掩護,如果只招收造船業這一項,毫無疑問的會引起蘇聯方面的懷疑。

也就是說,辦事處差不多就是一個連接蘇聯和中國之間的職業介紹所了。

對於蘇聯方面來說,他其實也是支持我們這麼做的,不管是民間還是官方。

民間方面就不用說了,這時的蘇聯物價高而工資低,這些技術人才幾乎都可以用「生活艱難」這個詞來形容了。而咱們中國的工廠卻能給他們優厚的條件,再加上低廉的物價,就意味著他們能夠養活一家老小。

官方的因素就較為複雜一些,從大的方面來看蘇聯也有中國搞好關係的需要,小的方面來說,比如可以緩解蘇聯內部的就業壓力,比如可以促進中蘇之間的貿易,比如增強中國的實力以制衡美國從而緩解自身在國際上的壓力等等。

於是這個計畫進行得還算順利,才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有十餘名來自蘇聯的技術人員被引進入各個崗位。

當然,事情總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其難處主要由於這時的蘇聯與中國還是處於准敵對狀態,百姓甚至官方人員一時半會兒還沒有反應過來,就像之前蘇聯民航機被劫持時乘客說什麼也不肯走下飛機一樣……對於這一點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不久之前咱們還是敵人,蘇聯甚至還在蒙古陳兵百萬企圖與越南南北夾擊中國,而這一轉眼間就要讓蘇聯人來中國工作,這在心理上還是很難接受的。

在這一點上楊先進就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在蘇聯方面進行大量的宣傳並組織蘇聯有意向的技術人員飛到中國考察什麼的,這時候我們在蘇聯被劫持的民航事件就派上用場了,先把這事跟那些蘇聯人一說,接著再免費帶著他們到中國來的考察一番,最終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消了他們的疑慮。

而這第一批僅僅只是個開始,因為我們知道還有相當一部份蘇聯技術人員是在觀望中。很明顯的是,當在中國工作的這些蘇聯人在跟家人的聯繫中時不時的透露些這邊的薪資情況及生活的時候,不用多久就會有越來越多的技術人員由蘇聯往我國方向流入。

原本我還以為這事情就此差不多也就告一段落了,接下來就是按部就班的進行隨著時間往後推移慢慢積累技術和人才就是了。但很快就出現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驚喜……

這天早上我正與戰士們一起五公里越野……話說這段時間坐辦公室也坐得太久了,體能已大不如前,有時我都在擔心,要是再像上次一樣不得不投入到戰場中去的時候,自己還有沒有以前一樣的狀態。

不過讓我欣慰的是,合成營各個方面的戰術已經越來越成熟,各部隊的指揮人員對這些戰術的指揮也越來越熟悉,現在各個部份都能獨擋一面,幾乎可以說不用我指揮也都能很好的協同了。

就在我跑得氣喘吁吁的時候,身後就追上來一輛邊三輪,而且老遠就在直叫喚:「營長,張司令電話!」

見此我不由一陣苦笑,難得出來跑跑步,盡然就會有電話追上來。

不過我想這也是有急事,否則也不至於連步話機和電台兵都帶來了。

「情況是這樣的。」我一接起電話就聽電話那頭的張司令迫不及待的說道:「我們剛剛得到消息,澳大利亞打算將『墨爾本號』航空母艦作為廢船出售,你馬上派公司里人到澳大利亞去一趟!」

「是!」我應了聲。

事情很快就交待了下去,對於我來說只要把任務布置給楊先進然後讓他一手安排就可以了。

不過在放下電話時我還是有點沒有反應過來……原來『墨爾本』號是在這時候被放棄的。

對於這艘航空母艦我多少還是有點了解的,這並不是因為這艘航母有多先進,事實上它其實就是購自英國的一艘二手航母……英國這個曾經的帝國沒落了嘛,沒錢養航母了,於是就把這個「吃錢」的包袱到處往外丟。

事實上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忽悠人,原因是航母這玩意主要是用于海外作戰的,而基本沒有戰爭歷史的澳大利亞根本就沒有這樣的需求。另一方面,英國在賣給澳大利亞這艘航母的時候可沒告訴它像這種輕型航母至少得有兩艘才有辦法形成有效、可靠的戰鬥力。

這一點在馬島戰爭中已經得到證明,輕型航母所裝載的戰機數量較少,如果只有一艘的話就很容易形成防空上的真空而被敵人所利用。

也就是說,澳大利亞僅僅只裝備一艘從英國購入的輕型航母既沒有戰略上的需求在戰術上也起不了什麼作用,澳大利亞實際上就是在做一個冤大頭。

而且這艘航母自從進入澳大利亞的悉尼港後,還很邪門的一次又一次的帶來災難……先是與戰艦相撞開創了碰撞歷史的先河,接著又發生了將戰艦撞沉造成82人死亡的事件,然後又先後要麼與戰艦要麼與貨船相撞,服役的幾十年來大小相撞事件竟然有六次之多,被人稱為「好撞之艦」。

後來我才知道,澳大利亞決定將「墨爾本」號退役的原因有一部份就是因為「馬島戰爭」看清了航母的作用。

其實英國這時候也站出來了……一艘不能形成戰鬥力嗎?沒關係,英國還可以再賣一艘給澳大利亞,也就是「常勝」號。

但澳大利亞這一回卻沒有上當,馬島戰爭已經證明,航母需要大量先進的戰機、驅逐艦、核潛艇保護,否則要擊沉航母僅僅只是一枚導彈的問題。

很明顯的是,澳大利亞沒有這些配套的保護裝備,所以航母在他們手裡不過就是些中看不中用甚至可以說是敵人的活靶子。

這麼想當然是明智的,可以說澳大利亞軍方總算是從「馬島戰爭」中總結出一些有用的東西了。

於是乎,他們就毅然決定將這艘看起來「高大上」的航母退役併當作廢艦出售。

我之所以會知道這艘航母,是因為它退役之後的確就是賣到中國並在中國進行拆解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