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良人贈我一端綺 第356章 聖后

七漏靈根?

柳隨雲不知道什麼叫七漏靈根,只知道有所謂五靈根的說法,五行靈行兼具的修士,往往每前進一步都多費比常人數倍的精力,修行艱難無比,比丹成八品卻晉階元嬰還要困難,但是也有個別異數,以五靈根的資質成就大道,甚至比普通修士還要強大許多倍。

所謂七靈根,想必是在金木水火土這五行靈根,再加上一兩種異種靈根,比方雷靈根、冰靈根之類,但是這七漏靈根,柳隨雲就聞所未聞,只能估計著這位小修士同時兼具七種靈根,而且無法把靈力存儲下來,一運轉靈力就會直接漏得一乾二淨。

莫意懸借著四葉真人的口說道:「七漏靈根?居然還有這種根骨,那位道友鍊氣了沒有?」

「那位王意玄道友修行六十年,卻只完成引氣入體,始終不曾步入鍊氣期。」

果然如此,以六十年時間修行,哪怕是最爛的資質都足以步入鍊氣期了,而莫意懸繼續說道:「還有一位顧冠西道友,倒是築基成功,只是憑他的資質,這輩子不要指望結丹了!」

鴻節真君說的十分響亮,大家對於這個故事的興趣也越來越大:「當時我壽元將盡,如果遇不到仙緣,恐怕再過十來年就要隕落,所以看到他們留在易水渡一年多時間,始終不肯走,也是好奇,一來二往,也算是成了朋友,最後總算得了一點內情。」

「那位七漏靈根的王意玄居然是來這易水渡獻寶的,不過他手上的寶物,不過是一份上古簡冊罷了,尋常無奇,並非什麼上古道書。」鴻節真君繼續說道:「我拿過來翻了幾遍,只知上面的上古文字是講易卦的,雖然看不大懂,但是顯然過於粗淺了,卦畫也不是傳世的八卦,甚至連坎卦與乾卦的位置都畫反了……」

只是大家都知道這部簡冊恐怕不簡單,鴻節真君繼續說道:「至於那位顧冠西道友,則是陪著王意玄來的,我問他有什麼寶物沒有,他拍著胸膛跟我說道,和我一樣只有一片誠心而已。」

柳隨雲覺得鴻節真君的故事越來越有趣:「我們就在易水渡守了整整兩年時間,時間久了,也越來越熟悉,我甚至動了傳上幾手本領的念頭,直到那一年的六月六日,我們三人一起守在易水渡……」

他的眼神帶著如夢如幻的感覺,聲音也越發遙遠起來:「我們守了一早晨,卻沒有人經過易水渡,直到臨近正午,對面的竹筏終於渡了過來,卻是只有一個十二三的少年,鍾靈玉秀,竹筏還沒靠崖,王意玄這廝就拿著那冊上古竹簡長跪在地,恭恭敬敬地說道,恭迎仙神駕臨,小人有寶相獻!」

鴻節真君對於這一次遇仙的經歷記得清清楚楚,他細數家珍地說起當時的遭遇:「我和顧道友雖然守株待兔,說是只有一份誠心,但手上多少有些家底,都換了一份寶物,一聽王意玄這麼說,當即跟著長跪在地,學著王意玄獻寶!」

「當時我磕頭有如搗蒜一般,只求上仙慧眼開恩,雖然眼前這只是十二三歲的少年,說不定就是元神期與合體期的絕世高人。」鴻節真君說道:「這少年卻是詫異了一聲,說誰泄露了天機?罷了,本聖今日心情不錯,就把你們寶物都拿上來吧!」

柳隨雲知道這少年恐怕來歷大得驚人,據他所知,真正的大修士之中,也就是這位少年敢自稱「本聖」,連莫意懸都只自稱「神君」,而且按照鴻節真君話里的意思,莫意懸這位合體大修士還是大大逾制,根本沒有資格被稱為「神君」。

鴻節真君對於當時的細節記得無比清楚,雖然這已經是四千二百年前的事,他的印象仍是清晰無比:「王意玄道友當時開口說道,願聖后德澤寰宇永照蒼穹,小人獻寶,願求勢傾天下,求萬壽無疆,求通天大道!我也把精心準備好的寶物舉在頭頂,跟著王道友依樣學樣,心裡卻犯著嘀咕,聖后,這少年莫不成是一個小女孩?真能賜下仙緣嗎?」

「我準備好的雲鶴土,雖然算是畢生身家所集,但是這位聖后卻是看了一眼,理都不理,直接就走了過去!」

莫意懸卻是笑了笑:「老真君,你用心良苦,雲鶴土就是放在元嬰期都是不錯的寶物,何況是你這個金丹初期!」

只是這雲鶴土雖好,人家真仙卻是看不上,連顧冠西更是一位築基修士,拿出來的禮物還不如鴻節真君:「還有顧冠西道友準備的月蝕炙鳥,雖然比我的雲鶴土還要難得,也不知道他是從哪裡弄來的,這位小聖后也是連一眼都沒看,最後才掃了一眼王道玄的上古竹簡!」

這簡冊果然不簡單,鴻節真君說得心花怒放:「小聖后看了一眼就收過了簡冊,秀目發亮,光華照人,我們三個都只敢長跪在地,最後小聖后說了,想不到上古筮法居然能在這等蠻荒之地存世,自從張政烺重演大衍之數之後,這筮法居然能有再出世的一日。」

一眾修士都聽得津津有味,只是席中的望山真人卻是噴出一口血來,身上儘是一片鮮血,雙手用力扶住桌子,驚問:「乾坎易位,這麼可能?這怎麼可能是上古筮法,居然和大衍之數有關?乾坎易位,這怎麼可能?」

旁邊的幾位元嬰修士正想扶住望山真人,只是鴻節真君講在興緻之上,掃了一眼望山真人:「死不了,只是靈識受創罷了,我們繼續講吧!」

有熟識望山真人的修士知道望山真人這百年來私下推演上古筮法,他大半功法皆按周易八卦而來,以為已經到了盡善盡美的程度,甚至準備以文王演卦之法衝擊元神,哪料想鴻節真君無意中幾句話就攻破了他心防,惹得他直接噴血重創。

鴻節真君繼續講道:「望山,那大衍之數豈是你所能揣測,我後來才知道,小聖后手上那簡冊居然與傳說中的歸藏易有關。」

柳隨雲知道有所謂三易的說法,易經又有周易之名,代表是他是仙周之易,而連山易則是夏代之易,歸藏易則是商代之易,只是連山、歸藏早已失傳,只有屬於周易的易經傳世,因此才噴了一桶鮮血的望山真人總算是平靜下來:「竟然是歸藏易,殷代易數,果然是玄奇無比,玄奇無比,多謝老祖宗指點望山!」

鴻節真君繼續說道:「小聖后心情不錯,就收下了王道友那冊竹簡,然後就說道你們有所求,雖然有人的禮物不夠格,看在你們一片赤誠的份上,那就答應你們吧,我們正想謝恩的時候,卻聽到有人對小聖后開口說話……」

鴻節真君對於這句話印象顯然深刻無比,甚至把這人的語氣都學得七八成象:「聖后,您日月凌空,明照寰宇,凡人尚知尾生抱柱,何況是聖后您,自古君無戲言,王者無悔,成王有桐葉之封,您若是答應了他們,那自當言出如山,一言九鼎!」

柳隨雲知道「桐葉之封」是怎麼一回事,那是發生於洪荒之後的仙周時代,周成王與自己家胞弟玩耍,把一片桐葉削成圭狀送給叔虞,說「以此封若」,結果史佚請擇日立叔虞,成王答道:「我與叔虞只是開玩笑」,結果史佚回答道:「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於是成王依言封叔虞於唐。

只是這位小聖后被人提到桐葉之封的故事,柳隨雲就不由猜測起他的身份來,而鴻節真君繼續說道:「小聖后一聽此言,雖然依舊是明照千里,但面色卻有些遲疑,猶豫了一會才對那個聲音說道,知道了,成王既有桐葉之封,恆公不背曹沫之盟,文公不貪伐原之利,文侯不棄虞人之期,孝公不廢徙木之賞,本聖后既然決心兼治王霸道,自然也會一言九鼎。」

柳隨雲聽到這,不由在額頭上擦了把汗,原來這位小聖后開始只是隨口說笑而已,到現在才總算是答應了這三位小修士的請求,只是莫意懸倒是好奇地問道:「那個在小聖后身邊說話的是誰?」

「不知道!始終是只聞其音,不見其人!」鴻節真君搖了搖頭說道:「我以為這位道友也是一位大唐真仙,能守護小聖后出行,豈是凡俗之輩,更難得的是能勸小聖后依諾而行,那時候的我,渾身發軟,彷彿骨頭都碎了,只知道照著王意玄的話往下說,願聖后德澤寰宇永照蒼穹,小人求勢傾天下,求萬壽無疆,求通天大道。」

能叫一位金丹初期修士渾身發軟,根本不知道如何反應,這恐怕只有合體期的大修士才能辦得到,但是柳隨雲覺得這位小聖后肯定比傳說中的合體修士高明得多,而鴻節真君的聲音也越發興奮起來:「小聖后繼續說道,你們有這份赤誠之心,雖然禮物嫌輕了一些,但是本聖后已經答應你們,那自然是會一言九鼎,絕無戲言,只是你們只獻上一份禮物,卻有三個人,禮物又太輕,除非你們三人肯永作大唐藩屬,否則我也幫不了你們?你們三人,可願意永作大唐藩屬?」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