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中國綜藝

拍完《海女》之後,周曉回國了。

snh的首演日期已經越來越近,而且安倍上台,非常擔心的周曉不得不回國尋求一些幫助了。

面對周曉的求助,潘家樂直接笑著問道:「如果真出現那種情況,需要我通過外交部對日本施壓嗎?」

周曉也是鄙視的看了他一眼道:「你是嫌我死的不夠快嗎?」

的確,如果真有人對他動手,中國這邊不說話是最好的,一旦說了,那未必是好事兒反而可能是壞事兒。

要對他動手,很可能是對著他的聲望,他跟中國國內的關係動手,到時候普通民眾本來就會有懷疑,中國這邊要再說兩句的話就真成了幫倒忙的證據了。

「那我們到底要怎麼幫你啊?」潘家樂問道。

「這件事兒你辦不了,我估計要去見見上面那位了周曉道。

「你能見到?」潘家樂詫異。

「不太容易,所以我才來找你,怕的就是閻王好見小鬼難纏周曉說道。

「那我儘快給你安排聯繫,那位的任期快到了潘家樂站起來說道。

跟著潘家樂從魔都飛到帝都,又在帝都等了兩天之後,潘家樂終於託人發來了消息。

「你明天下午在賓館等著,有人專門來見你,到地方之後你跟那位有20分鐘的時間,不過我勸你說話要儘快,雖然給你留了20分鐘。可人家的時間那麼緊,你還是儘快結束比較好

「這傢伙……廢話真多……」周曉吐槽了一句潘家樂的紙條。

第二天,在帶著墨鏡的保鏢「護送」下。他如願見到了那位老人。

「汶川的事兒,謝謝你了跟老者見面,二人落座之後,對面首先就說起了地震的事兒。

事實上,周曉和這位見面就是因為在那面的相遇。

而他感謝的,則是周曉在汶川這事兒上的捐款以及這件事兒上周曉在日本的領導作用。

「這沒什麼,是我應該做的周曉說道。

「我對你還是很看好的。年輕有為還心繫祖國,今後的你絕對當得起華人領袖的地位老者說道。

「我可做不了那麼厲害的事情,能在當地正常做生意就謝天謝地了周曉擺手道。

「哦?這就是你今天來找我的原因嗎?」老人很聰明的猜到了周曉的目的。

「時間很緊。我也就不跟您客氣了,在這件事兒上,我這邊的確有些麻煩周曉說道。

「你想讓我們怎麼做?」和善的老人問道。

「如果到時候事情真的發生了,我希望……」

在中國的幾天時間裡。跟老人的見面只是很短的一個小事兒。他的大部分時間還是在跑snh以及azx的事兒。

大陸娛樂圈即將進入綜藝鼎盛時代,但在綜藝這方面,外人看來大陸明顯的創意不足。

但在周曉看來,創意不足並不是大陸綜藝未來幾年面臨的最主要問題,與其說是創意不足,還不如說是資本不願冒險。

眾所周知,中國娛樂圈的起步時間比日韓港台歐美都晚很多,這麼晚的起步時間。對綜藝節目最直接的影響是什麼?

除了缺乏綜藝方面的人才以外,還有一個巨大的影響是。在那之前的大陸綜藝節目幾乎是零,要說這幾年以前的大陸娛樂圈,綜藝節目能拿得上檯面的主要是三個。

正大綜藝,非常男女類,以及快樂大本營。

正大綜藝這個節目從形式到內容,基本上直接拷貝的台灣或者有台資,而台灣方面這種節目則是直接拷貝的日本,至於日本有沒有拷貝其它國家周曉就不得而知了。

日本的八十年代左右,除了偶像之外紅火的就是答題闖關類的節目,正大綜藝學的也是類似的東西。

再然後是非常男女類,也就是所謂的相親節目,至於這個《非常男女》則是台灣那邊胡瓜主持的節目。

最後就是快樂大本營這個絕大多數人的綜藝啟蒙了。

中國人也不是不懂國外的東西,從港台到日韓再到歐美,在那個閉鎖的年代,完全不需要版權的嘗試其實也有一些,不過運作的不成熟和國內市場的問題阻礙了很多事情的發展,讓大陸的綜藝市場迄今為止都顯得非常初級。

如此初級的市場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不成熟嗎?

不,如此初級的市場,如此狂熱的資本,意味著這是一個還沒開始挖掘的巨大金礦!

這塊金礦是如此的巨大,以至於當金礦還處於幼齡期的時候,就輕鬆的吞噬了身下那個同文同種的小島,到了15年,就連那個小島上最招牌性的娛樂節目都結束了,至於兩個主持人是不是會來大陸淘金已經不是問題了,因為女主持不缺錢,而男主持早就已經來了。

同時,這個巨大的金礦還吸收了東邊小國的絕大多數資本跟製作人,從那個有著先發優勢的小國上拚命的學習著。

以中國的學習能力,就好像網遊一樣,幾年以後,說不定就是中國過來反傾銷那個小國了。

這麼大的一塊金礦,對於中國綜藝從業人士來說最幸福的一點是什麼?

最幸福的當然是這金礦還完全沒被「開採」過。

什麼才叫對綜藝節目金礦的開採?很簡單,綜藝節目的製作,就好像是在不斷的挖掘金礦並且賣出去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來賺錢賺名聲是綜藝節目最終所達到的目的。

那麼現在的大陸電視圈子,綜藝節目完全沒被開採過的情況下,作為節目的買家也就是觀眾。他們的欣賞水平是怎樣的?

大部分觀眾其實並不需要太高的製作水準。

對於此時的觀眾們來說,只要你把金礦挖出來就可以了,不論上面有沒有泥土和雜質。品質糟糕到多誇張的地步大家也並不在意,求金若渴的觀眾們並不在意這些,糟糕的低品位金礦挖出多少來就被消費多少,根本不需要在乎質量。

這個階段,周曉估計會持續十年到十五年時間,只有在觀眾們被養高了胃口,不再喜歡那些低品位的金礦綜藝節目之後。高品味的,有質量的綜藝節目才可能大量出現佔領市場。

至於現在這個階段,只要給人們足夠的金礦就是了。

人們並不在乎這些金礦是不是抄襲過來的。人們也並不知道,有些節目可能在國外有著一模一樣的親戚在,人們只需要看著這些求得一樂就是了。

這才是現階段的中國綜藝製作人完全不去考慮新綜藝,總是去拷貝國外現成作品的主因。

因為國外的那些經驗。那些成功的東西是對節目製作的一個保險。我們把這個節目的形式學過來,砸下足夠錢的情況下哪怕製作水準比原本的節目差一些也沒關係,因為我們有著龐大的市場,背靠這樣的市場,再加上普遍沒什麼欣賞能力的觀眾,這樣的節目能輕鬆的賺進大把的鈔票,誰還惦記著去創新呢?

創新什麼的,其實真不用著急。十年二十年以後,自然會有電視人在學夠了國外的綜藝之後開始走上創新之路。

至於現階段那些比較有欣賞水準。看不慣國內低檔娛樂節目的觀眾,反正這些人在中國那巨大的人口基數面前是絕對小眾的小眾,讓他們去看國外綜藝好了,看完之後順道還能帶起字幕組翻譯,國內的製作人們在學習拷貝的時候也容易了不少……

哪怕是從日本過來的周曉,在剛剛進入中國的這段時間裡也不準備製作什麼全新的節目,他這次來這邊,主要工作是聯絡了日本的電視台和中國電視台,做起了把日本綜藝節目推薦到中國製作中國版的生意。

這個生意運行方式很簡單,日本方面電視台把曾經或者正在走紅的綜藝節目版權賣給周曉,周曉這邊在經過本地化創作之後再賣給中國電視台賺取差價。

如果是周曉以外的人這麼做恐怕很難,現在不是三十年前那種閉塞時代了,中日電視台也不是沒見過世面,如果需要的話,他們完全可以直接找上對方,根本不需要什麼中間環節。

但周曉不同,周曉去運行這件事兒,最有價值含量的偏偏就是這個中間環節。

他的能力,他製作綜藝節目的天賦和他的名氣是這個買賣能被人接受的最主要原因。

如果沒有他的話,日方不會太過於在意中國這個新興卻有些沒規則的市場,中國這邊也會擔心日方的節目漢化過來會不會水土不服,也就只有周曉做中間人,以他對中日兩國的了解對各種引進節目從新做了包裝,中方這邊才爽快的掏錢。

而周曉這邊,除了製作之外另一個值得人們投入的自然就是他的名聲了,中方電視台方面一旦打出「周曉親自參與引進位作」這種招牌,對於觀眾們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對中日來說,這是獨門生意,只有他能做,別人想做也做不起來。

而他第一部引進的兩個節目,對於中國這邊的日飯來說也肯定是非常熟悉的。

這兩個節目,一個叫《vs嵐》,一個叫《料理東西軍》。

《vs嵐》是富士台的綜藝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