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 鐵與血 第四十五章 大山

通靈山脈。

這裡位於莫丘西南一帶,是莫丘西南赫赫有名的山區。

與橫斷,出雲等棲霞大山脈不同,通靈山脈是棲霞界少數依舊保留蠻荒氣息的山區,簡單的說法,就是這裡是一片原始野區,是人力未能至盡之地。

在通靈山脈的深處,是人跡罕至的原始叢林,內中生有無數強大猛獸。和那些受各大派控制或有意放任的地區不同,這裡的妖物不是依靠人類的憐憫生存下來,而是依靠通靈山區的詭異與自身的強大。

通靈山脈最大的特點就在於,這裡的環境複雜多變。沒有人知道是什麼原因,通靈山脈的地形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出現變化。山峰會變成溝壑,山谷會形成山嶽,此起彼扶,峰巒變化,詭異莫測。

有傳言說,這裡的山脈是通了靈的,每一次變化都是大山在展示神力,日子常了,這裡漸漸就被稱為通靈山脈。正因為這個原因,也沒什麼門派敢於在此地駐紮,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大山變遷,滄海桑田,昨天你可能還在山頂高處俯瞰眾生,今日就落于海底從山門變成水晶宮。

地形會變,氣候也會變。

這裡的溫度從極熱到極寒,變化之快匪夷所思,往往一天之內就能完成從深冬到至夏的轉變。

惡劣的自然環境,變化無端的地形,兇殘的山中大妖,使得這裡成為一片天險絕地,與那些「保護區」不同,這是一片自由的土地,雖然它在名義上被劃歸莫丘,生活在這裡的生命卻從未俯首於天神宮。

一千多年前,天神宮曾試圖真正征服這裡。

他們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慘敗。

三千多名修者組成的龐大聯軍在一位紫府真君的帶領下開進山中,試圖找出山脈變化之迷,掌控此山,結果卻全部失陷山中。天神宮傾盡人力竟救不回一名修者。三大真君聯手施威,卻受這大山怪力影響,竟難以發揮作用,在用盡諸法無果下,最終還是天神宮的仙台祖師出手,以無上神威震壓此山,山中怪力這才略有遏止,入山修者這方得以脫身,卻是再不敢進入。

此後通靈山脈名聲大噪,天神宮雄霸莫丘,卻拿一處山脈無可奈何,也成為天下笑談,更使得通靈山區繼續著它的桀驁與頑強,屹立在這片土地上,成為最後的神秘之地,天險絕地。

後者使它成為修者冒險的好去處,每年都有修者到此一探究竟,更常有修者自誇進入通靈山區多遠多遠以作炫耀資本。

在了解過這片山區後,唐劫選擇通靈山脈作為他反擊戰場的原因也就簡單明白了許多。

這裡不是天神宮掌控之地!

這是唐劫唯一能夠找到的,身在莫丘卻不受莫丘掌控的地方。

只有在這裡,他才不會被四面圍堵,不用擔心面對源源不斷的敵人援兵。

除此之外,通靈山脈複雜多變的地形更是南凝江地圖的剋星,南凝江的地圖縱然繪盡天下,也不可能有通靈山區的地形圖,一來他不可能看便全境,二來這裡隨時隨地可能發生的變化也使得地圖隨時作廢。

沒有了地圖作為參考,沸靈散的效果就要下降一半,充其量指出唐劫的方位,卻很難再給出固定位置。

唐劫大可以利用周邊複雜之地形與敵人玩躲貓貓。

最後就是通靈山脈也的確是個多寶之地,作為人跡罕至之地,這裡的珍稀材料明顯要比外間多許多。大量的珍稀材料為唐劫布陣提供了良好條件,當然,前提是不會因地形變化而將陣毀去。

正是因為這一系列原因,唐劫選擇了通靈山脈,外部條件如此好,傻子才會不利用呢。當然,結果就是南凝江也幾乎不費什麼腦子就猜到唐劫會在此處與他決戰。

這一天,唐劫終於來到了通靈山脈。

他從空中降落在這片山區的邊緣處,這是大山的規矩。

據說在這裡,除非是被大山認可之人,否則無人可在其上飛行。唐劫不知道這是真是假,他對通靈山脈的了解主要還是來自傳言,但是在這怪力瀰漫連紫府都可對抗,仙台都無可奈何的地方,相信傳言顯然比不相信要聰明得多。

站在山區的邊上,唐劫對著山脈鞠了一躬,以示禮敬——這是他一貫的習慣,別管對方是不是人,喜不喜歡自己,先示個好再說。

禮畢,唐劫向山內走去。

山內的道路很崎嶇,不過難不倒唐劫。

他一步一步行走在山間,就象個觀光客。

山中的風光很美,高大的樹木一直伸展到天空,根根直立高聳,高大的樹冠遮蔽光線,只透過稀疏的光斑。腳下的泥土是紫紅色的,看起來就象是滲了大量血水而成。

唐劫不知道這是什麼土,不過他知道這不過是通靈山區的其中一種表象罷了。

由於山區的多變性,使得此地所有的景色都是暫時的,不具備代表性的。今天可能看到的是紫紅色泥土,明天看到的就可能是銀白色泥土。

沒人知道這是為什麼,只知道在這通靈山區,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作為依靠。

行走在山中,隱然可以感到一絲力量在空氣中漂浮。

那是大山的力量,一種無形的威壓。

在這大山中,所有的修者都要受到大山的制約,越是實力強的修者越能感受到這種制約的力量,越是威力大的法術也就越是難以施展成功。當年那位天神宮的紫府真君就是因此受到大山的壓制——他進入的太深,而入的越深,壓制的就越狠。

當然,這不是說強者入了此山後就如同廢物。

世事並非皆如人意,也絕不可能如此便宜唐劫。

修者在山中受的壓制,總體而言還是呈比例性的,高階修者因為更容易感受到壓力的緣故,或許受影響會更大些,卻絕對不會下降與低階修者同水平的地步。

正因此,在此山中,高階依然是高階,低階也依然是低階,差距或許會有所減少,但總體上不會有什麼變化。

當大家都降的時候,就相當於誰也沒降。

正因此,象玄鍾子這類化魂修者才會依然有存在意義。

但是對唐劫而言,事情卻並非如此。

同比下降,看起來是沒什麼變化,但不變的只是比例,而不是絕對值。

如果說脫凡巔峰和化魂是十比三百的比例,那麼在大山威壓下,這個數字可能就變成了一比三十。

表面比例不變,絕對值卻出現了變化。

總有一些東西,是不受或少受大山威壓影響的。

比如雷珠;

比如煉體;

比如金刀;

比如其他一些什麼。

當絕對值下降時,這些存在的意義就等於提升。

當然,這種提升也是有限的,但正因其有限,方會不受南凝江等天神宮人的在意。

戰鬥就好比是在下一場棋局,你不能指望一下子把對方打死,而是要密切注意每一個細節,在每個細節上佔便宜,一點一點拉近距離,並找準時機反擊,方可有希望奠定勝機。

正因此,唐劫的每個計畫都是簡單而清晰的,他的敵人能夠看到,卻不會在意——人的大腦先天性決定了人類不可能事無巨細的查清每個環節,把握重點方是關鍵。無論南凝江有多聰明,他能看到唐劫的十個細節,卻不可能看到他的一百個細節,也就註定了會有遺漏。

能這樣就行,通靈山區的反擊戰,就是要依靠這無數的細節來爭奪先機,這一次,唐劫和對手打的,就是一場比拼耐心與細緻的戰爭。

……

腳落在草葉上,發出沙沙的聲響。

唐劫看了一下四周,明顯可以感到這裡的樹木已經低矮了許多。

越往裡走,樹木越低矮,間隔越稀疏,這與一般的山區完全相反。

這或許是因為通靈山區多變的環境,導致了生長在這裡的植物需要有極大的適應性。過於密集的植被會在地形變化時受到嚴重的摧毀,相對寬鬆的環境才更適合生存。

同樣的道理,高大的樹木其實也不利於在這種情況下生存,低矮方為生存之道。

千萬年的滄海桑田,早使得這裡的一切都向著生存的需要靠攏,生命因此變得堅韌,一些樹木甚至可以主動變化顏色與形狀——它們沒有成精,只是因環境而變化出的先天能力。

唐劫已經入山五百米,再往前就過安全線了。

所謂安全線,就是說再向里深入,就會有各類莫測風險。至於外間這五百米,卻是無數修者前仆後繼,在與大山的較量中,漸漸積累而成的。

從這方面上說,人類還是贏了一小步的,從大山這裡搶到了五百米生存權。

然而千百年的發展,他們也只搶到了這五百米。

通靈山區面積遼闊,佔地約十餘萬平方公里,單是貫穿南北的山區長度就近千里。

以半徑為準,近五百里的縱深,修者所得卻不過五百米,可見此山征服之難。

而對於唐劫來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