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封神 第二十章 靜與亂,量劫的前奏

紂王翻開奏本,毫不在意蘇妲己對政事的參與,細細觀看:

「具疏臣執掌司天台官杜元銑奏,為保國安民,靖魅除妖,以隆宗社事:臣聞國家將興,禎祥必現;國家將亡,妖孽必生。臣元銑夜觀乾象,見怪霧不祥,妖光繞於內殿,慘氣籠罩深宮。陛下前日躬臨大殿,有終南山雲中子見妖氛貫於宮闈,特進木劍,鎮壓妖魅。聞陛下火焚木劍,不聽大賢之言,致使妖氛復成,日盛一日,沖霄貫斗,禍患不小。臣切思:自蘇護進貴人之後,陛下朝綱無紀,御案生塵。丹墀下百草生芽,御階前苔痕長綠。朝政紊亂,百官失望。臣等難近天顏。陛下貪戀美色,日夕歡娛。君臣不會,如雲蔽日。何日得睹賡歌喜起之隆,再見太平天日也?臣不避斧鉞,冒死上言,稍盡臣節。如果臣言不謬,望陛下早下御音,速賜施行。臣等不勝惶悚待命之至!謹具疏以聞。」

紂王看完,開始思索道:「司天台所說不無道理,不過這其中有雲中子除妖之事,前天險些要了蘇妃的命,幸虧有道人相助,焚燒了妖劍,方才安然,今日又說這宮闈之中有妖氣,不知有何聯繫。」

感受到懷中的蘇妲己動了一下,紂王回首問道:「司天台杜元銑上書,又說道宮中有妖孽橫行,這是什麼緣故?」

妲己上前跪而奏曰:「前日雲中子乃方外術士,假捏妖言,蔽惑聖聰,搖亂萬民,此是妖言亂國;今杜元銑又假此為題,皆是朋黨惑眾,駕言生事。百姓至愚,一聽此妖言,不慌者自慌,不亂者自亂,致使百姓皇皇,莫能自安,自然生亂。究其始,皆自此無稽之言惑之也。故凡妖言惑眾者,殺無赦!」

當時蘇妲己觀看奏本也不過是隨意為之,沒想到奏本中又提到宮闈之中有妖孽,而且欲除之而後快,頓時心中殺念沸騰。

蘇妲己被女媧娘娘拍下來禍亂朝綱,本來以為沒有什麼危險,放鬆了警惕,以為只要纏住紂王,讓他每日花天酒地,不理朝政,慢慢的消磨商朝的氣運就可以了。

她是沒有對付朝中大臣的心思的,因為女媧娘娘早就警告過了,莫要殘害忠良,徒惹因果,消磨氣運,但是沒想到,人無傷虎意,虎有害人心啊。

上一次在分宮殿,若不是燒了那把寶劍,現在自己已經香消玉殞了,想起那一次的危機,就後怕不已,現在有聽聞要除掉宮中妖氣,頓時殺意沖霄。

女媧娘娘的囑託是一回事,但是也要在自己能夠活命的基礎之下的,這個時候,哪裡管什麼忠奸好壞,若是對自己有威脅的,都該死——

一股屬於野獸的野性被激發了出來,妲己雙眼中豎瞳一閃即逝,而且她是九尾狐一族的,心智聰慧,轉眼間將忠心耿耿的司天台杜元銑,說成結黨營私,大奸大惡之輩,而且最後一句話,帶上了惑心之言,將殺無赦烙印在紂王心中。

紂王一聽,很有道理,頓時對外喝道:「美人言之極當!傳朕旨意:把杜元銑梟首示眾,以戒妖言!」

亞相商容大驚,連忙勸諫:「陛下,此事不可,杜元銑乃是三代老臣,素秉忠良,真心為國,嘔心瀝血,況且職受司天,驗照吉凶,若按而不奏,恐有司參論。今以直諫,陛下反賜其死,元銑雖死不辭,以命報君,就歸冥下,自分得其死所。只恐四百文武之中,各有不平元銑無辜受戮。望陛下原其忠心,憐而赦之。」

紂王說道:「丞相不知,若不斬元銑,誣言終無已時,致令百姓皇皇,無有寧宇矣。」

商容還要再勸,無奈紂王不聽,讓侍衛將商容送出了宮門,商容回到文書房,見到杜元銑依舊在候命,還不知道已經有了殺身之禍。

隨後侍衛官進來,大喝一聲:「杜元銑妖言惑眾,拿出午門,斬首示眾。」

隨即捆綁了杜元銑到了午門外,正好看到一身紅袍的梅伯,梅伯問起緣由,商容自是知無不答,同時唉聲嘆息。

梅伯一聽大怒,對商容說道:「老丞相燮理陰陽,調和鼎鼐,奸者即斬,佞者即誅,賢者即薦,能者即褒,君正而首相無言,君不正以直言諫主。今天子無辜而殺大臣,似丞相這等鉗口不言,委之無奈,是重一己之功名,輕朝內之股肱,怕死貪生,愛血肉之微軀,懼君王之刑典,皆非丞相之所為也!」

說著,對兵甲喝道:「且住,待我與丞相面聖。」

隨後梅伯與商容,跨過大殿,來到內廷,一番啟奏,紂王讓他們進來,進入內宮,梅伯質問,為何問罪杜元銑,紂王依舊是那一套託詞,並且還說道:「聽蘇妃有言,梅伯與杜元銑一黨,姑且念你是老臣,免你的罪過,卸了官職,永不錄用。」

梅伯一聽,厲聲言道:「昏君聽妲己之言,失君臣之義,今斬元銑,豈是斬元銑,實斬朝歌萬民!今罷梅伯之職,輕如灰塵。這何足惜!但不忍成湯數百年基業喪於昏君之手!今聞太師北征,朝綱無統,百事混淆。昏君日聽讒佞之臣,左右蔽惑,與妲己在深宮,日夜荒淫,眼見天下變亂,臣無面見先帝於黃壤也!」

紂王大怒,命兩邊將梅伯拿下,與杜元銑一同,拉出去梟首,同時罷免了商容的亞相之職,由費仲上位,見到紂王如此憤怒,無人敢上前勸諫。

最終梅伯與杜元銑含恨被誅殺與午門外,曝屍三日,商容收拾東西,紂王給了一個榮歸故里,實際上是逐出朝歌,商容含淚拜別。

卻說這是,北海擊殺反賊的聞太師,猛然覺得心中一痛,不明所以,睜開眉心一隻豎眼四處觀看,頓時四周精緻虛幻,成為無數大道流轉。

這一隻豎眼,乃是開天之初洪荒百族三眼族的眼睛,三眼族也是一個大族,當年三族大戰,與三族對抗的那些隱世大族,就有三眼族帶領的,他們的眼睛中間那顆有無數妙用,使他們施展天賦神通的眼睛。

到了現在,已經沒有三眼一族,最多也是擁有三眼一族的血脈延續而已,因為當年造人,沈龍將百族血脈全都注入人族體內,所以聞仲聞太師,就是擁有這樣血統的人族,也是因為天賦神通,所以才被截教的二代弟子金靈聖母收了作為弟子,傳授大法,開發神通,並且在通天聖人處求得了三眼一族的一隻眼睛。

這眼睛就是大能為了研究三眼一族,深深地挖下來的,在經過一番煉製,可以成就法寶,若是想聞仲這樣的擁有三眼一族的血統,還可以直接當成器官——三隻眼。

環顧四周,看到那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全都變成了玄妙的大道,這是大道的本質,他修道不深,不敢細觀,只是看一些表層的現象,突然他全身一震,那遙遠的地方,那是大商的朝都朝歌。

朝歌上頭的氣運如龍,盤旋在空,不過此刻那條龍周圍,布滿了妖氣,巨龍身上光彩暗淡,氣運流失嚴重,而且剛才自己正好看到,商朝的氣運猛地降了一層。

一股冷汗頓時瀰漫周身,他是一個修道士,當然知道觀氣,這分明就是國之衰亡的徵兆啊。不過自己離朝不過一年,而且那時候算到商朝至少還有百年國運啊。

這是怎麼回事?

撲哧的一聲,由於太激動,眉心的豎眼下意識的想要看一些深層次的東西,受到反噬,頓時留下一股鮮血,左右裨將大驚,連忙上來問安。

「老將軍——」

「老太師——」

聞仲沉浸在震驚之中,擺擺手讓他們退下,不久之後,聞仲下令,隊伍全速前進,此時已經打了勝仗,班師回朝。

之後聞仲心急如焚,依舊不放心,遣兵衛手持八百里加急回京,同時帶領一小部分精悍兵馬,提前回朝,他要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何自己一年不在,商朝就有了衰亡的徵兆,百年國運一朝喪?

他卻不知,商朝四海昇平,怎麼可能有造反的事情,北海造反,不在情理之中,就是有人想要調虎離山,將他調離朝歌,然後才能下手。

……

人間商朝,商容被罷官,用上了奸臣費仲,梅伯與杜元銑被處死,就是因為蘇妲己的一句話,處死兩位三朝元老,罷免一位宰相,朝堂上下,人心惶惶。

此時的修行界,卻是一片太平,不過這種太平,卻是有些詭異,好似蟄伏的巨獸,伺機吞噬眾生,與其說是太平,不如說是沉悶。

三教的弟子都被告誡,呆在洞府中練氣,靜誦黃庭,不得外出,他們都知道第一手消息,知道封神大劫將至,或是養精蓄銳,或是準備閉門不出,安然度過此劫。

而且那些小門小戶的修道者,也不乏聰明智慧之輩,他們也感受到了天機混亂,天地沉凝,也都早早的回家休息,不出洞府。

此時在洪荒鬧騰的,都是一些不長眼的,或者是一些沒有根基,沒有見識、沒有修為的三無練氣士,演繹著老虎不在家的戲碼。

還有一些,那是準備歷劫的,知道大劫將至,在危難之中尋求突破的修道者,或者被人算計,不得不出世的修道士。

天庭七公主中的老大,與姐妹們每日在瑤池玩鬧,但是即便是逍遙的神仙生活,也有厭倦的時候,每日打鬧嬉戲,沒有追求,已經沒有樂趣可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