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琴棋書畫 古代的「花押」與「封泥」

在古典小說中,我們經常能看見某人在信上或什麼東西上「用了花押」的說法,那麼,這用於憑證的花押是什麼樣的呢?

花押印又稱「押字」,興於宋,盛於元,故又稱「元押」。元押多為長方,一般上刻楷書姓氏,下刻八思巴文或花押。從實用意義上說歷代印章大都有防奸辨偽的作用,作為個人任意書寫,變化出來的「押字」(有些已不是一種文字,只作為個人專用記號),自然就更難以摹仿而達到防偽的效果,因而這種押字一直沿用到明清時代。

古代還有一種「封泥」,封泥又叫做「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遺迹,即蓋有古代印章的乾燥堅硬的泥團,從而保留下來的珍貴實物。由於原印是陰文,鈐在泥上便成了陽文,其邊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寬邊。封泥的使用自戰國直至漢魏,直到晉以後紙張、絹帛逐漸代替了竹木簡書信的來往,才有可能不使用封泥。後世的篆刻家從這些珍貴的封泥拓片中得到借鑒,用以入印,從而擴大了篆刻藝術取法的範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